第259章

  同时还招了三十个行政后勤人员。
  在工厂扩建完成之前,绣工全都以公社为单位进行培训,画工则是统一被拎到柳桥公社中学,开展集中培训。
  同时,由柳吟霜带队,在各公社组织了一批成分不好但是有刺绣功底的妇女,这些人自然不可能进入国营工厂当工人,所以以第二分厂的名义组织她们开展“劳动改造”。
  杨柳大队大队部腾出了十来间屋子,又给村里五保户留下的几间空屋子和一些本来都快要倒了的旧屋子修了修,倒腾出了五大间的宿舍和十来间的“工作间”,来安置这些人。
  这批人一共有五十多个,人数太多,杨柳大队把早年吃大锅饭时候的地方和家伙什都找了出来,直接让她们自己开了个食堂。
  虽然并没有真正挂名,但其实相当于在杨柳大队建了个全部由“熟练工”组成的“编外车间”。
  相比仍需要培训的三百多新招录的绣工,这些人稍微培训几天就能投入生产。
  而且因为她们之前在各自大队里面做的都是最苦最累的活儿,到了这边以后,特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每个人都卯足了劲儿地干活,干得那叫一个又好又快,简直比第九车间原先的那批工人都不差什么了。
  一时间,柳桥公社一派欣欣向荣的拼搏景象。
  在县里的全力支持下,第二分厂厂房扩建工程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半个月后,厂区宿舍也全部完工。
  数百名干部职工搬进了宽阔敞亮的新厂房里,厂房门口也在省市领导的见证下,挂上了“南省绣衣厂第二分厂”的条牌。
  随着南省绣衣厂第二分厂正式挂牌,一九七二年终于也走到年末,爆竹声中一岁除,又一年过去了。
  时光飞逝,转眼过去四年,时间来到了一九七六年。
  第100章 二更
  一九七六年秋。
  正是秋收的季节, 杨柳大队农田里一派忙碌的景象,沈茉儿骑着自行车路过稻田,被眼尖的陈宇看见, 已经抽条成小少年的毛毛同学马上站起来, 挥舞着镰刀:“茉儿姐,茉儿姐姐!”
  沈茉儿拧了下刹车, 从自行车龙头上解下一个网兜:“来拿桔子。”
  陈宇欢呼了声,跟头小鹿似的, 从田里窜了出来。
  另一片稻田里埋头割稻子的周招娣听见声音,一抬头
  看到村道上的沈茉儿,马上也跟兔子似的窜了出来:“啊啊啊,师父你回来了!”
  周招娣也长高了不少, 皮肤微黑, 但是五官却长开了, 有种英气勃勃的美,也是一副亭亭玉立的少女模样了。
  江北县现在仍然是小学五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的学制,今年秋天开始,周招娣和陈宇都已经是前进中学高一年级的学生了。
  周招娣跟性格开朗外向的陈宇一起混了几年, 性格也变活泼了许多。
  两年前刚上初中的时候, 这姑娘鼓足勇气问了沈茉儿愿不愿意收她做正式的徒弟,像周平安那样敬过茶正式拜过师的徒弟。
  沈茉儿看着小姑娘清澈明亮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不自信与忐忑, 沉默几秒后,摸了摸她的头, 点头答应了。
  从那以后, 周招娣就把“师父”这两个字挂在了嘴边。
  沈茉儿笑看着脸蛋被晒得通红的手招娣和陈宇,说:“行了,你们把桔子给大家分一分, 回头来我家吃饭,我买了肉,给你们补补。”
  俩人顿时又一阵欢呼。
  陈宇非常有眼力见儿地提醒:“茉儿姐姐,傅知青在后山脚那块地,据说那块地的种子选得好,收成比下面的地还要好呢!你刚出差回来就来村里,肯定是想给傅知青炖肉的吧?!”说着还挤眉弄眼地眨了眨眼。
  不等沈茉儿开口,周招娣已经一巴掌呼在陈宇背上:“我师父的事儿要你管,有桔子吃还堵不住你的嘴,你可真能多管闲事。”
  小姑娘崇拜的眼神看向沈茉儿:“师父,这次广交会又签了很多订单吧?”
  沈茉儿失笑:“嗯,比去年多一点。”
  周招娣马上举了举拳头:“好的,那我也要割更多的稻子,师父,一会儿见!”
  陈宇也飞奔回稻田:“茉儿姐姐,一会儿见!”
  沈茉儿看着两个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的背影,忍不住失笑摇头,踩了下脚踏就往自家小院儿去了。
  周招娣和陈宇回到稻田里,陈宇喊了声:“奶,我中午去茉儿姐姐家吃饭。”
  正在不远处整理稻草垛儿的陈大妈无语道:“你个孩子,你怎么脸皮这么厚,张嘴就是去沈厂长家吃饭?”
  陈宇不以为意:“厂长怎么了,厂长也是我茉儿姐姐,她买了肉回来,说要给我们补补呢。”
  陈大妈更无语了:“那是买来给你补补的吗,那明明是买来给傅知青补补的,傅知青这阵子多忙,人都瘦一圈儿了,你茉儿姐姐从广市回来,他都没时间回去。”
  陈宇嘿嘿一笑:“茉儿姐买了挺多的,傅知青肯定吃不了那么多,顶多回头让我妈卖点肉给傅知青再做一顿嘛。”
  陈大妈摇头:“你这孩子,回头让你爹妈跟你算账。”
  祖孙俩说着话,隔着一条田埂的另一边,曹梅瞪了眼自家的两个孙子沈小伟和沈小杰,嘀咕:“你说你俩跟毛毛年纪上下,人家非亲非故的,都能缠上去,你们可是亲侄子,也不知道跟人多亲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