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在大凉时哪怕他女儿身份尊贵聪慧过人,但是想要考科举想要上朝堂依旧是不可能的。
  但是沈绍元心里,总觉得他哥那几个皇子也并没有比自家女儿能干多少, 不过是占了个身份的优势罢了。
  如今换了一方天地, 他女儿果然是干什么都干得很出色。
  高考、当大学生、去首都……以后他闺女的天空还广阔着呢。
  “正好,我今天收到首都出版社的回信, 他们想要出版我画的连环画,还询问我是否有意去做美术编辑。”沈绍元笑眯眯道。
  沈茉儿惊喜地:“真的, 那太好了!”
  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报刊杂志陆陆续续地复刊, 不少原本关门大吉的出版社也重新开始营业,经历了近十年的沉寂,文化界正在小心翼翼地复苏, 从年初开始,不少地方都颇有点重整旗鼓的意思。
  沈绍元自从几年前迷上连环画以后,到处搜罗连环画,等到市面上能搜罗到的都被他搜罗起来了,看无可看以后,他百无聊赖之下开始自己画连环画。
  其实沈绍元最想画的是大凉时的故事,什么朝堂权谋啦,什么后宫争斗啦,什么各国征战啦,但是大环境显然不允许,所以他从身边人找素材,先后画了窑厂一位经历坎坷励志的窑工的故事,和南省第二绣衣厂从成立到发展壮大的故事,也算是就地取材了。
  正如沈茉儿经常说的,她爹在“正经事”上实在没什么天分,但是在“正经事”之外的其他事情上,真是拥有过人的天赋。
  就说这两个连环画故事吧,就素材本身来说,情节性肯定是有的,但是趣味性其实是不足的,怎么也不可能像《鸡毛信》、《地雷战》这样的连环画来得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但是沈绍元偏偏就把故事画得跌宕起伏,加上他出色的画工加成,沈茉儿可以毫不心虚地说,她爹画的连环画,并不逊色于市面上任何一本大家耳熟能详的连环画。
  前段时间,也不知道沈绍元是从哪里弄来了一些出版社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寄了几张样稿过去,沈茉儿瞅见过,寄的都是首都的出版社。
  沈茉儿虽然对自己亲爹的水平非常自信,但是总归这里不是大凉,她爹也不再是名满天下的瑞王,万一人家有眼不识金镶玉呢?被退稿也是完全可能的。
  这事儿其实已经过去一两个月了,沈茉儿内心猜测她爹是多半被退稿了,不过她也没有主动提这件事,反正等她肚子里这个出来了,她爹怎么都会开心的,到时候忙着带小娃娃,哪里还有心思想连环画的事情?
  哪知道居然是被录用了!
  “那是马上就会出版吗?”
  沈茉儿有些迫不及待,等她家的小豆丁能看懂连环画的时候,就能看到自己亲姥爷画的连环画了!
  嗯,还能通过连环画了解自己妈妈的“创业史”。
  在柳吟霜的大力鼓吹下,绣衣厂就弄了一间“厂史室”,陈列一些绣衣厂从成立以来的影像、文字资料、奖状和具有纪念意义的一些物品之类的,柳吟霜说,这些就是他们南省第二绣衣厂的“创业史”。
  沈茉儿决定等她爹的连环画出版以后,她要专门买一套有关绣衣厂的放到“厂史室”去。
  “估计没那么快,编辑信里说,他们也是刚刚从下放的地方回到首都,百废待兴,很多工作都要从头开始理,所以至少要到明年。”沈绍元有些得意,“你们要是去首都了,我自然也是跟着你们一起的,你放心,你爹肯定有着落的。”
  沈茉儿笑眯眯:“那当然,我爹最厉害了。”
  傅明泽端着盘子出来的时候,正好听见自己媳妇儿在给老丈人灌迷魂汤,随口问:“怎么,爹是有什么好事吗?”
  老丈人在窑厂宣传科干了五年,一路堪称三级跳,从临时工到正式工到副科长,去年已经成功升任科长的职位。
  他们原先的科长徐卫国被调去管保卫科了,他一个大老粗终于能离开宣传科,简直欢呼雀跃。
  傅明泽一时之间倒是想不出来他老丈人近期还能有什么值得沈茉儿夸厉害的好事。
  沈茉儿也不吊他的胃口:“爹前两个月寄了样稿给首都的出版社,那阵子你不是去省里开会了吗,后面我也忘了跟你说。”
  她笑道:“爹说今天收到出版社的回复了,两份样稿都通过了审核,大概明后年就能正式出版了。”
  傅明泽是知道老丈人在画连环画的,不止他画,他那个徒弟周平安也在画。
  师徒俩也挺有意思的,有时候互相夸奖对方画的好,有时候却又针尖对麦芒地,非要说对方哪哪儿画得不够好,或者是情节设计得太生硬,吵闹一通后再各自关在房里继续改,改完了又互相看互相夸……傅明泽看着老丈人跟徒弟的相处,倒是有些明白了,他家沈厂长的性格是怎么养起来的了。
  傅明泽看过老丈人画的连环画,凭心而论,他也觉得老丈人的连环画是完全达到了出版的水平的,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就有出版社联系上了。
  “那真是大喜事了。”
  傅明泽马上也加入夸夸的行列,“爹画的连环画比市面上很多连环画都更具观赏性和可读性,确实应该出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