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这个女工原先也是干车间的,去年年初突然出现老花症状,眼睛视力下降,干不了车间了,车间主任就让她专门负责处理瑕疵品和布头儿。
这女工原先就在制衣厂当过多年的缝纫车间工人,后面是把工作让给了女儿,才回家闲着的,再后面又机缘巧合进了华彩制衣厂。她在这方面有些天赋,加上熟能生巧,对照着瑕疵品边角料,就能把衣服怎么裁剪、分多少个布片琢磨个八九不离十。
一开始她琢磨这个就是想照着样式做一两件给家里人穿,怎么的也比上百货大楼买成衣要便宜不少。
被她在制衣厂工作的女儿发现后,女儿就把她琢磨出来的款式交到了自己上班的厂子里,于是女儿上班的厂子就让她每次华彩制衣厂上新款式,都把样式送过去。
这回她露馅儿,还是因为厂里有个女工是她邻居,家里孩子不小心撞到她家女儿,看见她家女儿包里掉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纸片回家说起来,女工留了个心眼,才发现的。
发现的这个女工倒是也聪明,没露一丝口风,悄悄地把事情报告给了赵正辉。
“厂长,怎么办,咱们把人开除了吗?”
赵正辉都快气死了,为这事儿他前前后后排查,花了不知道多少时间,实在没想到,“内贼”竟然是处理废布料的胡婶子。
胡婶子进厂子的时候年纪就比较大了,当时招人的时候说好的,就是临时帮工的性质,身体如果吃不消,厂子就会解除合同。
照理她眼睛视力下降,干不了活儿,厂子就可以解雇她的,还是车间主任听她说家里老头子生病,儿子不孝顺不给钱,出于好心,给她安排了个处理瑕疵品和废布头儿的活。
哪知道她竟然恩将仇报出卖厂子。
沈茉儿看一眼赵正辉,反问:“她女儿的制衣厂是哪个厂子?”
赵正辉愣了下,说:“是首都第五制衣厂。”
他皱眉:“是因为咱们得了那批设备吗?可设备只是签了合同,影儿都还没有呢。”
沈茉儿摇头,他们得到那批设备也是一个原因,但估计主要的原因还是首都第五制衣厂效益已经下滑得厉害了。
她不像赵正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华国长大,没有市场竞争的意识,她在大凉都城长大,不管是都城里那些大商户之间的竞争,还是朝廷皇商之间的争斗,她早见多了。
为了利益,你死我活都是可能的,何况只是偷个衣服款式?
眼下还是国营工厂、集体企业占多数,等再过两年,私营企业多了,这方面的竞争只会更加厉害。
这件事里面出卖厂子都胡婶子倒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由此可以窥见,原本风平浪静、各自为政的行业现状,可能要被打破了。
沈茉儿向来都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性格,既然人家要跟她搞商战,她自然也不会就这么算了。
她跟赵正辉嘀咕了几句,一开始赵正辉还是“这能不能行”的模样,后面越听眼睛越亮,击掌道:“行,就这么办!不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还以为咱们华彩是吃素的呢!”
沈茉儿把事情安排下去以后,就没管了,回学校一门心思补习和复习。
而就在这段时间,华彩制衣厂推出了一个冬衣新款。
厂里对这个新款特别的重视,据说几位厂领导为这事开了好几次会,最后才定下来的款式,还参考了美丽国的什么服
装杂志,总之就是非常的洋气,绝对会广受欢迎。
这话在厂子里传开,不少工人都表示,怪不得沈厂长之前那段时间跑厂子这边跑得那么勤,原来就是为了定新款。
也有人传,说厂子里面为了推这个新款,花重金跟纺织厂定了一批贵价的面料,准备接下来到年前的这段时间集中生产这个款式,争取让这个款式成为首都女性新年新衣的首选。
然后没过多久,果然,挺括的呢子面料下发到了各大车间,各车间开始加班加点地投入生产。
没两天,首都第五制衣厂那边就收到了新衣的布片图纸,找厂里的最好的师傅裁制好后,几个厂领导对着成衣皱起了眉头。
这衣服看着怎么怪里怪气的?
他们这些人在制衣行业浸淫多年,也不是完全没有自己的眼光的,所以看到眼前的成衣以后都产生了一种“华彩就想凭这玩意儿成为首都女性新年新衣首选”的怀疑。
但是前面几次的成功,又让他们不太敢相信自己。
毕竟,他们靠着仿制华彩的衣服,已经实实在在地拉回了一大波业绩。
而且,华彩制衣厂从成立以来,没有一个衣服款式是失败的,每一个款式都卖得很好,区别只是卖得很好还是卖得特别好而已。
长达十分钟到沉默后,终于有人忍不住出声:“这,能行吗,这个面料可不便宜?”
要是生产出来以后砸手里,那可就是给他们本就难看的业绩雪上加霜了。
“这还真是不好说,之前他们出的一些版型,咱们看着其实也有些出格,哪想后面倒是卖得还挺好。但是这个,这边短那边长的,瞧着好像更出格了一些。女同志真能喜欢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