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人家正忙着呢,他们就不要给人家增添负担了。
  那边沈茉儿终于从人群中脱身出来,就发现受邀嘉宾已经快走光了,仍旧留在现场的,只有那几个国外邀请来的记者。
  这几个记者正拦着
  模特儿在采访,他们一个个的,华国语并不怎么流利,而且眼神尽是往模特儿身上的衣服上瞟,明显也没怎么听翻译的解说,分明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他们的副厂长柏俊文,则带着几个厂里的职工,牢牢地看着这群老外,一副这些老外敢对他们的服装动一根手指头他们就要跟人家拼了的架势。
  沈茉儿失笑摇头,走过去跟几位记者打了个招呼,挥挥手让柏俊文带着模特儿们撤退。
  “你们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我。”
  一位金发碧眼的记者用生硬的华国语问:“女士,刚刚那件衣服上珍珠是真的吗?”
  沈茉儿点头:“当然。”
  哪怕早有猜测,得到肯定答复的时候金发碧眼还是发出了一声惊叹,随后马上问:“这件衣服给谁你认为?”
  沈茉儿想了想,大致理解了他的意思:“当然是配得上它的人。”
  她反问:“您觉得谁能配得上它?”
  金发碧眼:“当然是我们尊贵的女王陛下!”
  沈茉儿笑了起来,不置可否:“或许吧。”
  她看了看周围,说:“不然我们找个地方坐下来好好谈谈?”
  这些记者原本鼻孔朝天,刚下飞机就嚷嚷着发布会结束就要马上回国参加重要的报道,现在却一个个像是忘记了之前的说法,主动表示要深入地采访一下华彩制衣厂。
  特别是华裳品牌的每一件衣服,他们对用料、配饰珠宝和背后的文华内涵都非常的感兴趣。
  然后,原本只打算再留一天的几人,之后却忍不住留了一天又一天,直到三天后才终于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而这时候,华彩制衣厂的时装发布会已经上了首都各大媒体,发布会的录像带甚至出现了在了央台的晚间频道里,被作为文艺节目进行了全程播出。
  华彩制衣厂不但在首都,在全国都出名了!
  第171章 更新(修)
  时装发布会后, 华彩制衣厂的订单量爆发式增长,没过几天,沈茉儿就拿着一叠订单合同去找了首都商务局的领导。
  “盖新厂房我们当然是支持的, 土地、政策、设备我们都可以帮忙协调, 可是这个股份的问题……”
  郑局长微微蹙眉,改开以后确实有不少国营工厂不适应严峻残酷的市场竞争, 业绩下滑,效益低迷, 甚至是破产。为了提高国营工厂的生产效能,集中力量保存“优势力量”,这两年他们对一些生存不下去的企业进行了梳理调整,或出让或合并或关停。
  这其实也是改开以后必然要走的一步。
  原先国内大大小小的企业, 不是国有的, 也是集体所有的, 现在放开市场,优胜劣汰,必然会有一大批无法适应市场竞争的企业被淘汰下来。
  首都这两年也出让、关停了不少企业,但是怎么算, 华彩制衣厂也不在此列啊!
  这可是首都制衣企业里面唯一仍然高歌猛进的企业, 这个金饽饽,他们牢牢捧在手心里还来不及呢, 怎么可能会把股份卖出去?
  来之前沈茉儿就知道这件事不太容易谈成,她前面说了一大堆, 不管是土地还是政策, 郑局长都答应得很干脆,唯有在她提出回购国有股份时,下意识的就摇了头。
  不过, 沈茉儿最近听说首都商务局即将面临大的人事调整,面前这位郑局长可能年后就要高升了,所以回购股份的事情必须在郑局长离开前谈下来。
  郑局长是个思想开放、脑子灵活的人,对华彩制衣厂的工作和发展都比较支持,华彩制衣厂受到的掣肘也非常少,可以说大家合作非常愉快。
  但是换个人可就不一定了,虽说不至于把沈茉儿这个厂长给换掉,但是时不时胡乱塞个人进来,或者是对厂子的发展指手画脚,到时候就够让人焦头烂额的了。
  沈茉儿思来想去,觉得还不如趁机降低国资股份的占比,国资控股和国资参股,性质可是千差万别。
  当然,沈茉儿自然也不能直接跟郑局长说,因为您要高升,我怕下一任领导来了给我们念紧箍咒,所以想趁着您没走,先把这紧箍咒给摘了。
  沈茉儿想了想,说:“郑局,您也知道的,厂房、设备其实都不是制衣厂的核心,制衣厂的核心是人。我们华彩这几年培养了不少人才,搞设计的,专精刺绣的,还有缝纫手艺特别精湛的,这些人都是我们打造华裳这个高端品牌的基础,也是我们能把华彩这个中端品牌打响的关键。”
  顿了下,她接着说:“我听说沪市、广市甚至是港城,像这种有真正技术的专业人才,人家都是高薪聘请的,有些甚至是能拿到企业的股份的。我觉得我们厂子里的这些人才是值得用股份来挽留的,但是这个股份从哪里来?”
  郑局长抽了抽嘴角。
  哪里来,从占比最多的国资上来是吧?
  不过想想也是,这个制衣厂原本是南省那边公社的社办企业,当初跟首都第五制衣厂合并的时候,人家分了一大半股份出来,后来接受侨商投资的时候,又拿了一部分出来,现在再想让人家拿出来,基本是不太可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