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没事,我多穿几层。”
看着林宁毫不在乎的样子,徐望劝道,“你现在的钱已经不算少了,即使不挣这份钱,也能过上不错的日子,要不别去了,七台河太冷了,冻坏了怎么办,我妈的事情过去那么多年了,估计也查不出什么。”
林宁摇摇头,“我已经答应了曹厂长,怎么能言而无信呢,再说,我的商场盖好以后,需要各种新鲜的货源,我这次去东北,正好去那里找找货。”
看着林宁干劲十足的样子,徐望没有再劝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哪怕这个理想穿着朴素的外衣,看着毫不起眼的样子,也是别人的希望,他不愿意打断林宁的这份希望。
就像徐望自己,他为了抓一个罪犯,会几天几夜的盯梢,都不带睡觉的,要是林宁劝他回去,他也不会答应的。
徐望理解林宁的这个心气,他觉得林宁是个社会主义的好同志,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迎合了改革开放、经济搞活的口号,把行为落到实处,做的很不错。
他给林宁找出了自己当兵时的军大衣,翻毛帽子,“里面穿上厚棉裤,再穿上这个,会暖和很多。”
林宁接过来,“好,我一定穿在身上。”
其实,林宁已经悄悄的准备了行头,她从兑换系统里,花了500块钱,买了一件厚厚的羽绒上衣和羽绒裤,到时候穿在里面,应该不会冷。
出发之前,林宁将家里的事全部都托付给了徐望,盖房子的事情要他盯着,新房装修的事情也要他盯着,徐望说,“放心吧,我一定给你看的好好的。”
林宁很放心徐望,通过这些日子的相处,林宁发现,徐望身上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靠、负责。
曹厂长给他们分配了地方,林宁选了七台河,所以附近的两个市全都分给她,分别是鸡西市,牡丹江市。
他们一行四人,先坐车去了永州,再转车到长沙县,再乘坐火车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倒车去哈尔滨,之后在哈尔滨分开,各自去各自负责的区域。
路途遥远,从地图上查到的距离是三千多公里,他们在路上一共走了7天时间,林宁在绿色的铁皮车上,晃荡的都快要吐了的时候,他们终于到了哈尔滨。
这一路上,四个人畅所欲言,虽然很累,但是干劲十足。
除了林宁,其他两个业务员也得到了同样的承诺,只要他们签下的代理,卖出去一块搓澡巾,他们就能得到一分钱!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那就是很多很多钱,永州市制衣厂的产能比东安县制衣厂大的多,现在每天能出厂上百万块搓澡巾,去了山东山西几个省的业务员们,个个都成了万元户,不,十几万元户,他们也想变成那样的人。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尽管他们被冻得打哆嗦,被偷过钱包,被鄙视过,被嘲笑过,也曾经累的躺到地上,不想再起来过,但这一切的辛苦和磨难,都无法阻挡他们追求事业和成功的脚步。
这一代人的雄心和干劲儿,后来人都无法比拟。
出了站,林宁与他们分别,到窗口买了一张去七台河的火车票,再次上了车,奔七台河去了。
第59章 东北大豆腐
林宁一下火车,就感觉到了东北的温度,真的是冰渣子凉啊,一口冷空气吸到肚子里,能马上疼起来。
有些怕冷的本地人都带着棉质口罩,挡住了口鼻,不怕冷的就虎虎的往前冲,一会儿眉毛鬓角,还有眼睫毛都带上了一层白霜。
林宁看看时间,早上六点半,天刚刚放亮,她肚子有些饿,想找些吃的。
车站里面什么都没有,林宁走出火车站,想去找个小饭馆吃点饭,刚走出车站没多远,就看到前面围着一堆人。
那是什么?
林宁走了过去,一个人正好端着一个碗从人群中挤了出来,碗里面冒着热气。
“同志,这是卖什么的?”
那人一举搪瓷碗,“豆腐!老齐家的豆腐!快去买吧,晚了就没了!”
碗距离林宁一米多远,但是浓烈的豆香却扑面而来,这让吸了七天火车上污浊之气的林宁,感觉精神一振,她的肚子更饿了。
热腾腾的豆腐,好想吃啊,但是她现在又没办法做饭,怎么吃?
对面的人很快解开了她的这个疑惑,只见那人走到旁边,台子上放着几个碗,里面分别放着绿色的韭菜花,粉色的腐乳,红色的辣椒油,棕色的麻酱,还有黑乎乎的,估计是酱油和醋。
那人放了一勺韭菜花,又放了一勺腐乳,再来一点麻酱,站到旁边,拿起勺子就吃了起来。
林宁愣了,这也行?不用炒,不用炖,不用蒸,就这么吃了?
一会儿,又几个人过来了,也这么吃,看上去,吃的还挺香。
不能再犹豫了,再犹豫就卖没了!
林宁从行李袋里掏出一个搪瓷碗,外加一个铝勺,这个年代出门,还不像后世有瓶装水和一次性餐具卖,塑料袋更是还没出现,所以吃饭的家伙都得自己带着。
跟个子彪悍的东北人比,林宁算是娇小的了,两个胖乎乎的大娘之间的一个小缝,就够林宁挤进去了。
“老板,来一毛钱的!”
“哈哈哈哈......”
林宁这话一出口,惹来大家善意的笑声,旁边的大娘用纯正的东北话说道,“这闺女要一毛钱的,那能吃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