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栗哥儿什么时候认识这么个大人物了?”
“那个周毅果然是福星,他一来雷家,雷家就发达了……”
一时之间,村里人冒出了各种想法,但最要紧的还是钱的事。
“种出来了真给银子啊?”
“不管生意成不成都收我们的辣椒?”
“辣椒是什么?没听说过啊,哦,雷栗和周毅店里来做菜的……”
第89章 088.在小小的地里种呀种呀种
总而言之。
三里河村要全村改种辣椒了,但村里人都不知道要怎么种,周毅只懂得做饭,对种菜也是一知半解。
“在下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陈祥让招了招手,两个老农模样的汉子就走了过来,拘谨地对雷栗和周毅问了好。
“这两位老农是黄庆、娄大,都是种植辣椒侍弄庄稼的好手。”
“蒙老爷听闻西岭府城和清米县都无人会种辣椒,料到雷老板和周老板许有需要,特意花重金从中川府城那个种植辣椒的小村子请过来的。”
“我爹真厉害,这都能想到,要是没有爹我们可就麻烦了。”
蒙络满眼夸赞。
蒙络和陈祥让是一同从县城下来三里河村的,辣椒生意里,种辣椒是第一步也是最要紧的一步,他们当然得亲自督管。
蒙络只是觉得好玩,才跟了下来,其实他也看不懂。
“蒙老爷真不愧能是立出蒙氏米铺这么大招牌的人,做事情果然仔细周到,我和周毅还有的学啊。”
雷栗笑眯眯地夸了夸,陈祥让又拱了拱手谦虚了几句。
周毅见只有两位老农,问,“怎么只有黄阿伯、娄阿伯两位来了?他们的家人还在中川府城吗?”
“是。”
陈祥让说,“路途遥远,他们的家人舍不得家乡故地,就留在了中川府城,没有一块跟来,左右最多几年功夫,三里河村的村民也能上手了,到时候再送他们回去阖家团圆也不迟。”
“也是。”
周毅点点头。
事不宜迟。
等见过了村长,吃过了午饭,雷栗周毅河村长就带着陈祥让、蒙络和两位老农去了地里,总体考察一下村里的旱地。
但到了田地里,先见到的是一片绿油油青翠翠的秧苗,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就像一片扬起微波的绿海。
田中水清澈。
田边围着竹篾篱笆。
田里有石螺田螺在伸着触角爬动,小鱼在成群游动摆尾,小鸭子嘎嘎叫着,半游半走地寻觅田螺和虫子吃,还有几家农人在田里拔杂草抓虫子。
“哎?”
蒙络看见了田里的小鱼和小鸭子,顿时好奇地蹲下来,隔着篱笆去逗水里的小鱼,笑呵呵道,
“这田里怎么又鱼又有鸭子?这鱼不会吃秧苗,鸭子不会吃鱼么?”
蒙络虽然是傻白甜少爷,好歹也是收过几年米,走过几年田里的,不懂得种田种菜,也知道鸭子会吃鱼、鱼会咬秧苗的。
“这不会的。”
村长连忙道,“我们村去年秋稻就用了这个法子种稻谷养鱼养鸭子,收成可好呢,不仅能收鸭子和鱼,谷子也重了些。”
说着,村长也忍不住有点得意显摆,“收稻谷税的官老爷还说,我们村的稻谷好呢,是清米县排得上名号的,其他村子的税也没我们村的多。”
村长大半辈子都在跟田地打交道。
虽然见了府城来的少爷贵人,有些许心怯忐忑,但论庄稼上的事,他也是有几分底气和自信在的。
“这么厉害?”
蒙络闻言眼前一亮,“连收税官都夸的稻应该不错的,等这茬稻谷收成了,我和陈管事来瞧瞧,要是真好,我给你按县城的卖价给包圆了。”
村长闻言连忙感激道谢。
按卖价,那就是按米铺新米的价格收的,一斤米能比多卖上一两文呢!积少成多,一亩地的新米就能多上半两多银子,甚至一两银子!
“这田里出的鸭子和鱼也比寻常的味道好。”
雷栗也笑了笑道,“等能收成了,请蒙络少爷和陈祥让管事一同试试味道,到时不要嫌弃才好。”
“怎么会?”
蒙络笑着连夸了周毅的手艺好几句,又好奇问,“这是谁想出来的法子?我还是第一次见这样养的。”
雷栗翘了翘唇角,带了些得意,“这是我相公周毅的法子,叫稻鱼鸭共生系统,至于个中奇妙,蒙络少爷,陈祥让管事可以仔细猜一猜。”
“这……”
蒙络仔细地观察了一会儿,摇了摇头道,“我看不出来,就觉得这鱼挺鲜活,鸭子挺肥的。”
“陈某看出一些。”
陈祥让指着田里的游鱼和追逐的小鸭子,边道,“鱼不是不想像咬秧苗,而是鱼小,咬不动秧苗,同样,鱼大,鸭子相对较小,吃不动鱼。”
“对。”
周毅点头道,“这是利用了时间差,既能开流,又能节源,花差不多的精力和时间得到更多的收益。”
又笑笑,“不过这并不是我想出来的,而是在别的地方学来的,是劳动人民一同的智慧结晶。”
陈祥让微微思忖后,点点头感叹道,“周老板也不必谦虚,您多见广识,这样的共养法子我在府城都没见过。”
“看来人还是要出来,多走多看才能多增多达。”
周毅也点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府城的繁华我和雷栗也没见过,等有机会也想去府城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