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这也是按着村里的情况设的,又不是现代要中考高考的,也不是要科举考官,认个字儿而已,自然不会很严格。
再说了,村里哪有孩子不干活的?
宽裕的上课时间也是为了让孩子们能帮衬家里,做做家务下下地什么的,这也是劳育体育的一种。
“若是个汉子就算了,家里有点闲钱能供上的都想让自家儿子孙子念书,日后考了个功名当了官,那可就是光宗耀祖的事了。”
“若是个哥儿姑娘,念书考不了官,还占了这么多时间连家里活也不干,指定要遭不少白眼,以后嫁人也不好嫁。”
雷栗说着撇了撇嘴。
有没有那个天赋念书另说,很多老人爹娘都盲目觉得自家孩子聪明,要是念书指定能考上,就举全家之力去供,其实大部分是吸家里哥儿姐妹的血。
但大环境如此。
大佑朝没有允许哥儿姑娘科举考官的条例,很多哥儿姑娘念书也不能像汉子一样,出去当账房先生寻工,顶多是办个小私塾也给小哥儿姑娘启蒙认字。
所以只有家里疼爱小哥儿女儿的,才会送去念书认字,虽然大多也只是念念女则夫德一类。
“这样才说明你强制让哥儿姑娘念书好。”
周毅宽慰他说,“念了书就开了智,村里的哥儿姑娘个个明事理懂规章,就是不在我们厂子酒楼里干,也好找其他出路。”
“活路多了,赚的银钱多,在家里村里也有话语权了。”
“俗话说,妇女哥儿能顶半边天。他们自己能立起来知道念书好,以后也送自家孩子去念书,良性循环。”
“我们这两个村会越来越好,咱家的生意口碑也越来越好。”
“确是。”
雷栗点点头,也笑了起来,“阿肆姑娘还写信来说,村里也有夫郎妇人想念书识字的,老师少,就从孩子班里挑几个拔尖的,去大班里教他们。”
“不少人见自家娃娃还能来教自己教别人了,面上在村里有光,都高兴骄傲着呢,送哥儿姑娘念书也多了几分真心实意。”
汉子念书的钱是自家出的,而哥儿姑娘的钱是雷家出的,不念白不念,真念出个二三五六来,说出去村子有光。
三里河村哪家女儿念书好啊,哪家哥儿课堂上被先生夸了,谁家小子认字了几个字,村里都门清,暗自较劲儿比着呢。
这事传到了十里八乡,来这两个村提亲相看的人家都多了,特别是念书好的,可不得早早定了让别人抢了去。
那些有些小钱又够不上官亲的地主乡绅,还有县城的人家,也有动了心思的,还真成了好几门好亲事呢。
“爹!爹爹!”
小生姜听了半天云里雾里的,只听懂了念书这俩字,顿时急吼吼的,举起小手,“生姜也念书!爹爹,生姜也念书,和小宝哥哥一起念书!”
“生姜太小了。”
周毅摸摸小生姜的脑袋,“学堂里最小的哥哥姐姐都有四五岁呢。”
村里的孩子很少有启蒙的。
所以学堂的学生年龄有很大参差,大多数孩子已经过了最佳的启蒙时间,个头也大小不齐,一个班五十个人,就先按年龄大小排了,再通过考试,及格了就是二年级,接着就是三年级。
最高学到五年级。
每一个年级一年学的内容都大差不差,所以学到五年级后,要么年龄大了不念了,要么家里有银钱的就送去书塾,走科举考官这条路。
就是考个童生也好,要是秀才就光宗耀祖了,若是举人,那就是举人老爷了,说不定能当官的。
五年级的学生也会去教低年级,称一声小先生小老师,说出去,爹娘亲人在村里镇上都有光。
虽然只是村学,但村学也是学啊!能教人呢!
“生姜,生姜进去念,生姜就是最小的了!”
小生姜不明白小跟不能念书有什么关系,但他的小脑瓜可厉害着呢,“生姜比哥哥姐姐小,念得快快的,跟小宝哥哥一个班!”
哥哥他听到小宝哥哥已经二年级了,但是他进去读才一年级呢,那不行,生姜要跟小宝哥哥在一起。
“生姜连笔都不会抓呢。”
雷栗调笑他,“不会抓笔怎么写字啊?生姜还是老老实实很阿爹爹爹回县里,等小宝哥哥十天半个月才看一次吧。”
“不要不要!”
小生姜鼓着腮帮子,气呼呼的,又格外认真,“生姜就要跟小宝哥哥一块念!”
“小生姜真的要念?”
雷栗挑了挑眉,摸摸儿子的小脑瓜,“念书很辛苦的,生姜不能随时吃点心,也不能出去玩。”
“要关在一个小屋子里,一直写啊写啊写,写到生姜手都酸了,小肚子都饿了,也不让小生姜停下。”
“也不能一直跟小宝哥哥说话,小宝哥哥要念书学习呢,小生姜说话会打扰到哥哥,哥哥就会讨厌小生姜了。”
“真的?”
小生姜一听犹豫了,歪着脑袋想了想,用小手把嘴巴捂住,闷声闷气地说,“那小生姜不说话了,小宝哥哥说话,小生姜再说话,哥哥就不会讨厌了。”
“可是小生姜很喜欢跟哥哥说话啊。”
“生姜不说话,哥哥不讨厌。”
“哎哟……”
雷栗把小生姜抱到怀里,笑着稀罕得亲了好几口,“我们生姜好乖喔,还能忍住不说话,等到了学堂,我们问问小宝哥哥,要不要生姜一块念书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