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7章

  “肯定会取消。”
  雷栗反而轻松地笑起来,带着狐狸似的狡黠,“从一开始,我们就没想让这条律令通过。”
  “啊?”
  雷惊笙几人都震惊不解。
  “天窗效应。”
  周毅说,“如果你想在屋顶上开一个天窗看星星,有很多人跳出来反对你,说院子里也可以看星星,没必要开天窗,有天窗还可能下雨漏水。”
  “这时,你就很可能会迫于压力,放弃开天窗。”
  “但若你先提议把屋顶拆了,他们就会觉得惊世骇俗,坚决反对,而这时,你退而求其次说那开一个天窗。”
  “比起整个屋顶都拆了,他们酒会觉得还是开天窗更好,而且你让步了,他们自以为胜利,更容易接受你的提议,开一个天窗。”
  “所以……”
  雷惊笙立时懂了,两眼发亮,“我们现在是在拆屋顶?”
  “对。”
  雷栗目光意味深长,“只是还需要一点炒作,让舆论达到最高峰,才更有退而求其次的效果。”
  不日,蒙知县“迫于压力”,将新律令废除并重新发布了一条
  【清米县内凡十岁以下儿童不得入牙行,不得入奴籍,不得被买卖交易;青楼楚馆凡十五岁以下楼倌不得行皮肉生意,不得为红倌】
  这条新律令针对的是小孩子。
  人们对孩子总是更包容,将一个小孩子卖掉,让其离开父母,对讲究“家族和睦”“缺一不可”的大佑朝人来说,是要被口诛笔伐戳脊梁的。
  而有雷栗和蒙知县的暗中导向,县城老百姓的口风也慢慢转变,变为认同该律令赞扬知县仁德。
  趁热打铁。
  知县蒙尧又颁布了一条新律令
  【县内新生儿在三月龄内必须到县衙上户籍,逾期则罚钱坐牢】
  及时上户籍还有新生儿补贴金领。
  虽然一个婴儿只能领一两百文钱,但这也是钱啊。
  反正早晚都要上户籍,早上有钱,晚上罚钱,那当然是早上了。
  第233章 232.礼尚往来私相授受
  清米县内是存在黑户的。
  还不少。
  这时候的人们避孕措施不多,文娱活动少,特别是为了剩油灯,很多人家一天黑就睡了,睡不着,造人运动就兴起了。
  这就导致有些人家孩子生得多,但又穷困,负担不起这么多孩子的养育,或是侥幸心理不想纳人口税,就会不上户籍逃避官府的税收和检查。
  这是犯法的。
  一经发现轻则罚款罚短期徭役,重则坐牢处刑流放,甚至砍头。
  于是那些多子又不富裕的人家为了逃税、逃脱检查,每逢官差来时,就会将多余的孩子藏到山里,等风头过了再让孩子回来。
  有些人家不想担风险,就会把孩子过继给亲戚,这种过继有时也是一种买卖,把孩子卖给不能生育、子嗣少的人家当儿女。
  有些人家心狠,把孩子养到几岁大,懂事了,就马上卖到牙行或青楼里去,这样又不用缴税坐牢,又能得银钱,甚有以此为营生不断卖儿卖女的。
  蒙尧知县的第二条律令一出,那些没有逃税心思,或着胆子小摇摆不定的人家,就会积极地去给新生儿登户籍,但敢于逃脱法网卖子的,纹丝不动。
  于此,蒙尧又颁布了第三条律令
  【今年内登记户籍之黑户,以往逃脱税收罪责不予追究。明年起,凡逃脱官府户籍登记、逾期不补者,罚纹银百两,并关入大牢服十年劳役】
  蒙尧给了那些黑户过明路的机会,并且担心偏远的村镇不知道这些律令,而导致逾期耽误了上户籍,还差人去到各个村镇敲锣打鼓地宣传。
  一个月内,来县衙登记户籍的人数暴增,几乎是以往一年登记的人数。
  甚至有些黑户的孩子都娶妻生子了,有好几个孙子了,一家老小都是黑户,也不知道是怎么逃过每年的税检。
  “也有好些还是小孩子,几岁到十几岁都有,懵懂未开化,大字不识说话木讷,甚至都不知还有户籍这个东西。”
  蒙尧有些叹息。
  他是真心想为县内的百姓做实事的,前一任知县徐兴哲在职时好的政策,他都延续保留了,而不好的地方,和雷栗周毅商量后,也都一一废除改进了。
  特别是那些学堂,包括富家子弟就读的四方学堂和普通民众子弟优惠的万家学堂,他都有好好继承和经营,还增大了县拨给教育方面的银钱。
  实在不能动的繁规败政,他就尽量削弱,让其影响最低,只要不动民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比如县衙内的小官吏官差收受贿赂,在职内给人行方便,只要不是大事,不会出大茬子,蒙尧就不会去管。
  而对底下人和商贾送上来的冰敬炭敬,还有其他一些红包礼物,只要不是太贵重,蒙尧也会收。
  他原本也是那种正直到有些迂腐的读书人,不说眼里容不得沙子,但也清高,觉得自己当官肯定和那些贪官污吏不同,不会收百姓的一针一线。
  但雷栗说这样不行。
  “水至清则无鱼。”
  雷栗当时说,“你不收礼不要他们的孝敬,你是清高了,自觉品德高尚,与众不同,但底下的人会怎么想你?他们会觉得你是个好官吗?”
  “不。”
  “他们会觉得你是想狮子大开口,不要他们的孝敬是因为你嫌弃、你看不上,而不是你不想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