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当孙儿生姜高中当了官,为了生姜的面上有光,不被同僚看扁,老两口是一点都不敢省,全都用最好的。
  宅子要大要漂亮,马车要好要宽敞,马儿也要威武高大,吃穿用度都不能比别的官,尤其是翰林院里的同僚低了。
  雷栗请嬷嬷回来教官场里的人情世故时,老两口也很努力地听。
  因为觉得自己是乡下村里来的,不如孩子孙儿有文化见识,怕给生姜丢脸,当家里有官位的客人来时就不多说话,让栗哥儿他们来应对。
  雷栗是一家之主。
  自他十五岁后,雷家就是他做主,拐了周毅入赘、做了生意之后更是了。
  与蒙络谈生意合作的是他,与蒙家签订契书分成的是他,买的宅子房契上是他的名字,连俩孩子都随他姓,甚至还没见影儿的小孙女孙子也会姓雷。
  要不是大佑朝没有避讳父母长辈名字的习俗,雷周周都不会叫“周周”,而是取其他的、跟周毅不沾边的名字。
  而雷生姜并不觉得阿爷阿奶是“泥腿子”有什么,他也是“泥腿子”,小时候也会下田插秧,也会跟着阿爷阿奶去种菜浇粪水,他还跟阿奶学过怎么缝补衣服。
  雷生姜也不觉得爹爹是个哥儿,在外“抛头露面”地做生意有什么,更不觉得他阿爹入赘这事丢脸。
  但在三里河村、清米县的时候,雷栗就因为自身是哥儿却行事霸道,不守“夫道”,不“贤良淑德”,而受一些乡绅商贾不耻。
  在等级风气更重、规矩森严的北京都,这一点更是被有心之人无限放大,成了旁人攻击雷生姜的把柄。
  翰林院里读书人多,状元多,榜眼、探花郎更是一大堆,今年这届的、上一届的、十几届的,都有。
  像蒙尧的师兄就在翰林院里呆了多年,而比他更久的“前辈”,甚至头发都白了还是一个翰林院编修。
  读书人学识多,当了官后心眼更多,还有些迂腐,爱指点江山,很会阴阳怪气指桑骂槐地攻讦别人。
  雷生姜就被明里暗里地攻击了。
  有人攻击他的出身,有人攻击他的爹爹雷栗,有人攻击他天资聪颖却不思进取,早早就成婚耽于情爱。
  总之攻击什么的都有。
  原本很看好他的一个学士,在知道他家里是哥儿当家,并且他也随哥儿姓之后,看他眼睛不是眼睛鼻子不是鼻子的,不假辞色地指责他家风不正。
  那学士是侍读学士,从五品,比正七品的编修雷生姜高了足足三个品阶,算是他的上司之一。
  若是再年少一点、更意气用事一些的雷生姜,这时候就要冷下脸色,跟他的上司大辩八百个来回了。
  但经过他爹爹雷栗的特训,和阿爹周毅的教导,对这些说长道短,雷生姜依然笑眯眯的,温声细语,引经据典词正理直地
  攻击他的上司。
  然后接着攻击他的同僚。
  把他的同僚气得脸红脖子粗,把他的上司气得吹胡子瞪眼。
  雷生姜还恭恭敬敬地给上司倒了杯茶,好声好气地关心他,
  “您这是怎么了?”
  “您的脸色似乎有些差,下官家里有些上好的红枣当归,都是我阿爷常喝的,补气血是顶顶好,明日我送您一些。您年纪大了,可要仔细身子……”
  还顺道关心那几个总是阴阳他的同事:
  “徐修撰、李编修、王检讨、许博士,我瞧着……你们脸色也不太好,红枣当归补气血,明日我也给你们带一些?”
  修撰、编修、检讨、博士都是官职,除修撰是从六品,比雷生姜高一阶,其他人都和他平职或低一点。
  他们虽气愤但本身也有点心虚,竟然一时之间没有人回答雷生姜。
  “翰林院内工作繁忙,诸位同僚还需多多仔细身子,切勿累坏了得不偿失。”
  雷生姜笑眯眯的,像极了他的老狐狸爹爹雷栗。
  而他说的什么工作繁忙……
  翰林院清闲得不得了,忙个鬼,这是在阴阳他们不要太注意别人的私事,正事不干,还把自己忙坏气坏了。
  然后第二天 ,雷生姜真的带了红枣当归来了翰林院,还是几大箱子,贴心地配成了红枣当归茶。
  翰林院人手发几盒,上司多发两盒,雷生姜还细细说明这茶有什么功效,叮嘱怎么泡、何时喝才最好。
  雷生姜自己也泡了红枣当归养生茶,往座位上一坐,手里握的大茶罐跟保温杯似的,老神在在,慢吞吞地喝上一口,满意地轻叹息一声,特别老干部。
  那位学士上司和被阴阳的同僚:“……”
  一脸铁青,有种发怒了又小题大做,不发作又特别憋屈的感觉。
  其他上司和同僚:“……”
  有点无言以对,但又莫名有点爽的感觉。
  那位学士实在气不过,私底下去找院长掌院学士,但那位老掌院压根不管事,打个太极就把事情混过去了。
  由此。
  软刀子雷生姜一战成名。
  “翰林院看似个个清高正直,但其实小团体特别多。”
  雷生姜跟别人不一样。
  别人都是报喜不报忧,但雷生姜在翰林院的事从不瞒着苗玉蕤和两个爹的,每天回家后,他都会跟家人蛐蛐。
  “那个侍读学士还想跟掌院告状,老掌院都七十多了,这种小事情不知见了多少,怎么会次次都判官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