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众罪官:“……”
  这一个砖头巴掌抽下来,别说嘴巴子,脑仁都能抽出来。
  他们面面相觑,因为捉摸不透雷栗的脾性,一时间都不敢轻举妄动,还是最有胆色的胥同知先发问:
  “您真给我们减刑?”
  “当然。”
  雷栗温和地笑眯眯道,“本巡抚一向说一不二,只要能帮本巡抚扳倒知府,尤其是找出知府在北京都的幕后人,本巡抚就酌量给他减刑。”
  “像胥同知,你犯下如此大罪,你的的脑袋是铁定要落地了,但你的爹娘说不准还能安享晚年,妻儿也不必日日担惊受怕。”
  “但你要是执迷不悟,那就不好意思了,按大佑律,数罪并罚从重判,不止要将你当众处斩并吊尸曝晒三日,你爹娘妻儿并一众族亲都要流放边塞。”
  听到雷栗如此说,其他犯事官员皆面露惊惧之色,而胥同知倒心松一口气,要是巡抚给他打包票说将他全家都保下来,那肯定是骗人的不可信。
  宽进严出是诈骗。
  胥同知深谙此事。
  胥同知作为百洄知府的副手,很多事情都要经过他的手,虽然知府大人做事滴水不露,交代的一些事情也让他摸不着头脑,但他也是道行高深的老狐狸,想要挖肯定能挖出一些东西来。
  他将自己搜集到的关于知府罪证的藏匿地点,还有对知府幕后之人的猜测,一一告知雷栗等人。
  雷栗派人去他说的地点拿,果然找到了一本薄薄的账目,这账目之中的金额不算巨大,按贪污罪定只能让知府贬职远调,但也不是没用。
  雷栗将抄家搜查出的金银以玉石字画等奢侈品送回北京都,以及犯罪官员的名单,并写了折子将胥同知的猜测告知皇帝,让在北京都的皇帝去查。
  他都大老远来百洄出差了,皇帝也别想坐收渔翁之利。
  而在折子的最后,雷栗还催了一句,赶快派人来百洄补齐空缺的官位,他人手都快不够用了!
  此次前来百洄,为了以防万一,雷栗带了不少人来。
  北京都运流部的精英骨干们,还从其他部门撬了一些人来,并带了两百京都卫精英,一共浩浩荡荡的三百人。
  原以为够够的,没想到现在全填进百洄府衙、司海司和百洄运流部了。
  因为要运银子回京,府衙的差人不够,两百京都卫也调了一百五十个护送,雷栗身边能用的只有五十几个人,还包括周毅。
  雷栗:“……”
  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
  不过把知府关进大牢也够用了。
  雷栗一边在百洄挖知府的黑料,一边想办法海商联盟,海商联盟依靠的当地官员全军覆没,但他们和其他府城的官员,尤其是和北京都的勋戚仍然有着坚定的合作关系。
  海商需要权势保护,官吏需要金钱开路,两者合作到现在,盘根错节,几乎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生关系。
  彻底瓦解海商联盟,比更换一批百洄官员还要棘手。
  好在皇帝给力。
  在收到雷栗的折子之后,皇帝就发了一道密旨,给他调动百洄及周边府城军队的权力,同时从北京都派了一批官员就任百洄空缺的职务,确保百洄权力顺利地过渡。
  从海商过渡到朝廷手中。
  短短数月,百洄府城就天翻地覆,完全变成了另一个样子。
  自府城到县,每一级官员阶层斗大换血,从贪污腐败的旧官僚老爷变成年轻有干劲的新新官员。
  几乎是三十岁以下的年轻人,都是最近这几届科举上来的进士,寒门子弟出身,应该更能了解熟悉底层百姓的艰辛,成为真心为民的好官清官。
  也有世家出身的。
  如原本进入翰林院的书哥儿以及沈七七也被派来了百洄,成了两个相邻大县的知县。
  司海司、百洄最大最繁华的港口之一都设在两个县城内,书哥儿、沈七七和雷周周这三个好朋友又能在一起了,林重又能明争暗抢地吃醋了。
  真是皆大欢喜。
  由于百洄官员阶级大换血,百洄知府也被远谪,唇亡齿寒,原本依附他们兴风作浪的中低层商贾也逃不了法律的制裁,被抓了砍了一大批。只剩下洁身自好或者犯法较轻的,都心有余悸老老实实做人做事了。
  被官员和商贾侵占的田产都还给了百姓,海边也不会出现垄断恶意压价的事,巡逻的捕快差吏也不敢乱收贿赂,小混混们更不敢在这档口收保护费。
  渔民的生活得到保障,不用卖船另寻出路了,也不用卖儿卖女维持生计了,街上、海边都是欣欣向荣的热闹景象,百姓脸上都是有盼头的神情。
  海商联盟里的大海商们被抓的抓,被抄家的抄家,剩下一批根基稳固或者顶上有人的,只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但这也是相对而言的“轻轻”。
  虽然动不了根本,雷栗却是狠狠剥削敲诈了他们一笔,让他们伤筋动骨,不好好经营几年是恢复不过来了。
  当然。
  雷栗又不是那种鱼肉百姓的大恶官,大海商再有钱也是百姓的一员,如果是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就算跟北京都的世家有牵连,雷栗也不会无缘无故搞他们。
  “有些官员是寒门出身,或者为人迂腐,觉着商人都坏,都是奸商恶商,尤其是家有巨财的大商贾。”
  雷栗说,“但其实不然,商贾里也有好有坏,有和官吏勾结欺压百姓的坏人,也有童叟无欺诚信经营的好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