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明明这样肉麻高攀的话语, 他就算是对着沐九如都有些羞于启齿,此刻却在心上人给的底气下说得万分顺溜
  沐九如闻言柔柔地回看小相公一眼,眼中带笑,放下了纱幔。
  他在帷帽的阴影中笑容更深,手掌翻转,回叩住蔺南星温暖炽热的大手。
  蔺南星立时被哄得服服帖帖,昏头昏脑的,他本因为这些人当着沐九如的面对他自荐枕席,还有些烦躁不悦,此刻却哪儿哪儿都只觉得欢欣雀跃。
  甚至因为沐九如和他当着别人的面对彼此圈定归属,情绪反而变得更为畅快高涨。
  蔺南星心情大好,又想到他家少爷人美心善,别人都在挖墙脚了,少爷竟还谦和地表示歉意,祝福别人能有场好姻缘。
  他也不甘示弱,假仁假义地道:“你们日后若是寻不到良配,就去同孙连虎说,咱家回头告诉耿将军,让他给你们从军中选些好儿郎好女儿来相看相看。”
  他高高兴兴,宽宏大量地一挥手,道:“都散了吧。”
  姑娘少年们被恩人夫夫俩好言好语地拒绝了个彻底,全都呐呐地不敢再多言。
  几人纷纷恭祝了几声夫夫恩爱,百年好合,就臊着脸逃也似地散开了。
  孙连虎替这些和他一样生猛的同乡们好生捏了把汗,又觉得蔺公像是变了一些,脾性温和了些许,和此前在南夷战场上,还有蔺太监第里时冷心冷面的模样已相去甚远了。
  就连正君也是……
  同乡们听不出正君话语的绵里藏针,他这在后宅里待了足足两年的人能听不出来么……
  正君像是也变得……他说不出来,反正换成以前,正君多半还在笑盈盈地看戏,是绝对不会亲自出口对招惹蔺公的人摆正君架子的。
  这些变化孙连虎看得懵懵懂懂,又觉得这总也不是什么坏事,他便将这无关紧要的转变放到了一边,继续带着蔺南星夫夫俩往村子里走。
  他边走边介绍道:“那个是王阿叔,他家里的人之前已经全没了,他自己也被夷贼砍断了条腿,正巧李阿叔家里只剩下个落了残疾的小娃娃,两人就凑一起过了,如今这日子过得也还算不错。”
  “这是村长年老的家,年老本来是村里的富户,为了救村人那时给贼首塞了不少钱,家财都散尽了,夷贼还不信他没钱了,把他家成年的两个壮丁都杀了。”
  “本来年老也要没命了,贼人的刀子都已经在他肚子上扎了个洞了,结果他一眨眼的功夫,那夷贼的头直接飞了,是被蔺公你砍的。”
  “年老有事没事就要提起这段,咱们都快会背了。”
  “这是杨大姐……”孙连虎的声音轻了一些,“她那时被夷贼糟蹋了,家里人都没了只剩她一个,她不想再嫁人了,就在村里设了个姑婆堂,把被夷贼侮辱过的、不想婚嫁的女郎们都聚在那里一起住着了。”
  “耿夫人给她们改了户籍,以后她们都不需要交那些不婚的赋税了,作为交换,蔺公祠就由她们一直守着。”
  南星村的屋子大多是战后重建的,不比竹里村的一家一户来的鳞次栉比、规模可观。
  但一间间小小的院落,都是崭新的、亮堂的,近乎让人看不出战争曾经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村人们也有好些缺胳膊断腿、脸上有疤或是不良于行的,却每个人都忙忙碌碌,各自做着各自的活计,见到蔺南星路过时还会挂起热情的笑容,遥遥地挥手致意。
  蔺南星此前对自己曾经救下了这么个村庄,几乎全然没有实感,毕竟他来南方监军本就不情不愿,上阵杀敌也是迫不得已。
  后来战事吃紧,耿信达器重他,让他每日巡城、抗敌、救人,但那些对他而言也不过是例行公事,能者多劳。
  他并不如耿家人甚至许多兵士那样,有一颗真正的为国为民之心。
  因此村民们喜爱他,要对他以身相许,甚至为了他还建了生祠,他欢欣是有,恍惚也有,但所有感情之下,还隐秘着一丝德不配位的羞愧。
  可如今他看着一个又一个未必健全的人,在刺目的阳光下露出一张张无暇的笑脸,也禁不地住挥手,去回应那些劫后重生的热情与愉悦。
  他想——
  他曾经救下了这里,太好了。
  南星村的人们在战乱中活了下来,往后他们还会活得更好。
  孙连虎依然在滔滔不绝,他指着不远处的一间屋子,道:“蔺公,正君,你们看,那里就是俺的房子,俺从冼城退伍后去了京城,俺家还是乡亲们替俺造的!可惜俺都没进去住过几次!”
  “他们知道俺进了大虞的军队,又听说俺要追随蔺公,就把俺家建在蔺公祠附近啦!可给俺长脸啦!”
  “蔺公祠就在前头!马儿拴这儿就行,来来,咱们进去看看,这可是去年的时候乡亲们自己花钱找匠人造的!”
  蔺公祠的占地面积不大,造型也很朴素,穿过挂着牌匾的大门之后,里面就是只有一个小小的前院。
  院子里栽种了几颗树木,景色十分单一,但未经雕饰的院落里枝叶扶疏,绿树成荫,也别有生机。
  再往里走几步,便是门扉大敞的庙堂。
  堂内一共供奉了两座人像。
  年岁稍大,手持长柄,身披甲胄的那座,是耿信达的雕像。
  在冼城里的寺庙,不管是生祠还是佛庙,自从南夷那场征战之后,都自主地在庙内供上了耿信达的雕像或是长生禄位,为耿老将军祈福延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