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蔺南星心里一暖,又像是被春风染上了潮意,他侧过头,贴上沐九如的手掌,道:“我永远是少爷的小郎君,小相公,小奴婢……还有小傻子。”
沐九如的嘴里发出轻轻的笑声,眼睛都笑得眯了缝,莹白贝齿整齐地列在唇间,他笑了一会儿,柔声道:“十年过去了,小奴婢即将成为大将军,小少爷也离开了故土,有了新的家人。”
说话间,沐九如伸手,丈量着捏起身前之人的手掌。
白净清丽的手掌与粗糙宽大的手掌指节交错,贴合着传递彼此身上的热度。
他们就好像这两只手,即便有诸多的区别,如今的却亲密而平等地依存着,谁也离不了谁。
沐九如抬起眼来,看向蔺南星长开的眉眼,轻轻道:“我永远都是你的少爷,但……该翻篇了。”他认真地唤道,“落故……相公。”
蔺南星的耳朵轰得一热,心头也忍不住悸动了起来,咚咚地跳着。
这一声翻篇,似乎并未把他推远,反倒让他觉得自己离少爷越发得近了。
好像……他在少爷的眼里,彻底不再是个孩子了。
也不再是个奴婢,不再是个需要照拂、庇佑的弱者。
他是沐九如的夫。
蔺南星的胸膛鼓噪不休,耳畔却陈静无比,只余一声声叩响的心跳,似要带着他平步青云,直上九霄。
在沐九如又长一岁的夜晚,蔺南星却成了收到礼物的那人。
他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已经彻底不再是一个奴婢了。
他是一个堂堂正正的……郎君。
“夫郎。”蔺南星很轻,但很清晰地向天地、爱人、自己宣告:“沐祜之,我的夫郎。”
-
谷雨的最后几日,京官终于抵达了龙城,彻底接管过这片曾经北鞑都城的管理与建设。
大虞的朝廷经过一个冬日的商讨,最终决定将北鞑收归为属国。
自此世上再无鞑国,只余向北扩展数千里的大虞疆域。
召“蔺南星与在北鞑驻留多时的虞军”回宫的圣旨也在同一时间被京官带来。
蔺南星养伤接近半年,身体早就好全了,如今八石的弓也又能拉开了,时不时还要去演武场上和别人比划拳脚。
更别说他每日雷打不动地伺候夫郎,陪儿子学习玩乐,下厨做饭、洗衣制衣,夜里还要小动作不断。
这日子不仅过得滋润畅快,精神也一如既往得好过了头,活像他压根不需要睡觉似得。
于是收到圣旨没过两日,蔺南星便带着家人乘上御赐的马车,与虞军将士们一同启程回京了。
这支长长的队伍,百日前刚抵达龙城时,兵士们因深入未知之地,满心只有背水一战的沉重与壮烈。
而回程的路上,则再无来时的凝重,取而代之的是人人脸上挂着的笑容。
——他们即将回国,带着伤疤与荣誉,也有人带着战死袍泽的衣冠。
但悲伤已被战事平息的安宁而替代,他们的心里只剩论功行赏、返乡团圆的期盼。
草原上不停响起大虞的歌谣,乐声无疑是抒发情绪最好的方式。
兵士们唱的都是大虞境内耳熟能详的民歌,从《陌上桑》到《江南》,再到《击鼓》、《无衣》……
即便蔺南星坐在马车里,耳畔的歌声都响亮如雷,将这支衣锦返乡,穿过草原与沙漠的队伍包裹得密不透风。
沐九如听着熟悉的乐曲,情不自禁地跟着车外轻轻地哼唱着,音色低低柔柔地,并不慷慨激昂,反倒像是在吟唱的江南小调。
蔺韶光趴在车窗上,眼里亮闪闪地看着车外的景色,也跟着外头地大人们一起胡乱歌唱,唱错了跑了调了,他就停顿上一会儿,仔细听清楚了,再继续跟着“滥竽充数”。
广袤的河山与温情的车厢同时倒映在蔺南星眼底。
吵闹与安逸被单薄的木墙隔开,又似乎完全分割不开。
蔺南星垂下眼帘,悠然地摆弄炉火上的茶水,唇齿间也溢出一串悠扬的乡音。
第235章 拥戴 雁城的百姓把他们最高的赞礼、最……
回京的队伍夜宿晓行, 走了约摸五日终于抵达了雁城。
虞军高歌凯旋路过云、定两城时,城内的百姓无不夹道相迎,鞭炮声、抛掷的鲜花相随他们直到出城, 热闹非凡。
雁城的情况也同样是如此,大军还未踏进城内,鞭炮声已从敞开的城内遥遥传出, 百姓们林立道旁, 城楼上也站了不少人,都洋洋洒洒地向路过的虞军们抛着花瓣。
温软的香风带着几片春花飘入蔺南星的马车内, 沐九如轻轻扫去蔺韶光脑袋上的几点淡粉,也伸出脑袋向外张望。
车外是一望无际的行人。
雁城的百姓比定城、云城要多些, 此刻为了欢迎北军更是倾巢而出, 哪怕有守城军持杖维持秩序,百姓们依然热情地向着北军的队伍初拥挤。
尤其是蔺南星与沐九如所坐的这辆马车处,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
百姓们眼见沐九如探出头来, 纷纷伸出手去, 有抛红绸鲜花的,也有递送东西,想塞鸡蛋、塞水果、甚至塞些贵重物件的,热情的呼声互相交叠。
“祜大夫, 我的时疫全好了,多亏得您的汤药!”
“祜大夫大慈大悲,要是没有您收容我,城破那会儿我早没命活了!”
“祜大夫,我闺女的病是您治好的,您是我们全家的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