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不到最后一场,谁都不知道最后会怎么样。
  墨珣这次来考这县试,当真是陪考的。就拿第二场考的《圣谕广训》来说,安秀才没教,他也没读过。只是考前他特意问了伦素程,才知道竟有考到这么一本书。之后墨珣便以安秀才之前教习的学习方法开始看书,看书时还自行划重点,做好归纳总结。而他每天睡前修炼,以确保翌日自己能耳聪目明,精神抖擞地专心备考。
  二场与一场之间只间隔了四天,墨珣强行将《圣谕广训》背了下来,等到考试的时候担心会忘,便先看了考题,然后在稿纸上默写。
  第三场被称为“再覆”,考试内容比一场、二场都多,也更难。第三场不考四书,
  第一篇试题便考的五经中的《仪礼》觐礼第十。
  墨珣一拿到考题就忍不住翻了个白眼,他在安秀才面前装得只会四书,但在徽泽大陆的时候,他的五经也是读完了的。再加上,第三场临考前他还到伦素华的书房里头去把五经囫囵地翻了个遍。他也就是自己仗着筑了基,整个身体素质包括记性都好上不少。若是没能筑基,他这第三场是百分百要被刷掉的。
  “再覆”加考了律赋一篇,是命题作赋,除了必须遵守俳赋对仗声律要求外,还限定了表示立意要求的韵脚字1。对于这种半自由发挥的题材,墨珣还比较得心应手。
  试帖诗与第一场的五言六韵比,又多了两韵,比一场更为复杂。题目是王维的《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中的“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墨珣一贯是把试帖诗当填字游戏来做,再加上他本来也就当作自个儿是来陪考的,压力也不大。
  而默写的内容则变成了《圣谕广训》
  第一卷 ·敦孝弟以重人伦。
  因为考题难度有所增加,墨珣又耗了些时间,不过总归是比第二场要做性理论来得容易些。等所有卷子都填满了,墨珣才将笔搁下,开始做最后的检查。
  前两场考试,总是墨珣先交卷,而这次却有人在墨珣前头举了手。墨珣能感觉到周围的人动了,却没抬头,只专心检查自己的卷子。
  不料,他没举手,可衙役反而来到了他跟前。好在墨珣将卷子全数检查完毕,便抬起头看他。
  “大人喊你过去。”衙役冷着一张脸,沉声道。
  第42章
  墨珣稍稍打量了衙役的脸色, 似乎不太好看。像这样考试途中突然把人叫去的情况必定少之又少,哪怕是知县也得避嫌的。墨珣将自己的卷子一并拢了带到案前交给副考官。而衙役则是把墨珣的考篮提在手里, 一路呈给了知县。
  墨珣一看衙役的做派, 就知道刚才那人举手必定与自己有关。但他不问,只等着副考官将自己的名字盖住,卷子一一封上。整个过程,副考官一言不发,墨珣亲眼见着卷子被封存,这才走到主考官——知县大人面前, 拱手弯腰行礼,“大人。”
  与此同时,他还看见适才举手之人, 也立在一旁。不过对方似乎还未交卷,墨珣也没有往考场上看, 只是见这人的脸色不对, 此时天还冷着, 他却是急出了一头的汗。而且他的视线还一直落在考场上, 想来是在看自己的卷子了。
  这就奇怪了, 不交卷却举手?
  知县大人瞧了瞧墨珣,见他年岁尚小, 但口齿清晰。刚才举手投足之间自有一股浑然天成的气息, 心下满意, 也不由得点了点头,“嗯”了一声。但他此时作为主考官, 不得随意发言,也不得随意离场,只派了个衙役将两人看管起来。
  墨珣发现知县大人似乎对他的感官还算好,也不觉得有什么。之后衙役便要求墨珣与举手的那人一道背过身去,站在知县身后,如同面壁思过一般。
  按理说交了卷之后是可以到偏厅稍做休息的,但墨珣这不是主动交卷,而是被人叫到案前,处境自然是与之前不同。
  墨珣琢磨了一阵,脑子里有了隐隐的猜测:莫不是这是告他作弊?
  最后墨珣也不知道站了多久,只觉得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他站姿不变,脊背笔挺,干脆便开始在心中默念口诀。禅坐的姿势会更容易让元气绕周身行走,可他这会儿不是没办法嘛?
  墨珣站得住,他身边的人却因为担心自己的卷子而一直惴惴不安。期间,墨珣还能感觉到对方似乎一直在打量自己,也不知道到底在看些什么。墨珣干脆闭上眼,也不去管周遭什么情况。再加上考场之中虽气氛紧张却也十分安静,倒是适合他修炼。
  待到铜锣声一响,所有考生的卷子全收上来之后,主考官这才起身发声道:“烦请诸位考生稍作停留。”知县大人看起来年纪不大,圆头圆脑,额头宽大,给人感觉很是喜庆。不过,许是当官久了,他的喜气里头隐含着一股子威严,脸上也写满了刚正。
  众考生原就得等主考官先离场才能走,这下便一个个又站着不动了。
  “诸位先坐下吧。”知县觉得大家这么站着不利于他断案,便让考生按原来考试的位置坐下,之后便让墨珣与那人一同转过身来。
  “适才,这位……”知县顿了顿,看了那人一眼,那人倒是乖觉,立刻上前拱手作自我介绍,“考生方振兴。”
  知县“嗯”了一声,“这位方振兴宣称,见到……”
  “考生墨珣。”
  知县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便接着说:“这位方考生宣称见到墨考生在答题时作弊。”知县话音刚落,一众考生哗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