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你赢了朕,可以向朕讨个赏。”宣和帝这么说着。
越国公刚要开口帮墨珣推辞,宣和帝便“欸”了一声,“让他自己说。”
“草民……”墨珣琢磨了一阵,他好像没什么想要的。“想求个恩典。后年的乡试,草民想留在怀阳参加。”
“哦,这事儿你干祖父提过。”宣和帝听完墨珣的话就点头,“来人,传朕口谕。”
内监就站在门口,宣和帝话音未落便已经有人进来候着了。
“着令礼部……”宣和帝刚开口,转而变了语气,“就说朕允了越国公这个干孙子在怀阳参加乡试。”
越国公朝墨珣看了一眼,墨珣立刻心领神会地跪到了地上,“谢皇上恩典。”
“起来吧。”宣和帝摆摆手,让墨珣就座,之后便开始与越国公闲谈起来。“天气日渐热了,也是时候到避暑山庄去了。”
去避暑山庄不代表朝政全都搁置,而是将所有一应事宜搬到避暑山庄完成。
“皇上所言甚是。”越国公随声附和道。
宣和帝去了避暑山庄,他们这些个朝臣也得跟去,家里也得安排妥当才是。
“有段时间没有围猎了,朕都有些手生了。”虽然经常呆在宫中,但宣和帝仍是不敢荒废骑射。尽管自太。祖以来便偏重文人,但武不可废,而科举考试十分磨人,若是身子孱弱恐怕也无法坚持;再者,武举考试也需得考策略兵法。“自打去年秋狝过后,这都大半年过去了,怎么也没人跟朕提?”害得朕想了好久。
越国公听完,稍作思考,“今年安排比较紧,过了年之后就是会试殿试,文举武举一道来,所以百官也就没把心思放在别的事情上。”
墨珣一听,反而觉得真正的理由不是这个。
毕竟本朝重文,是以朝上文官比起五官更为权重。文官怎么会喜欢围猎呢,骑射都是花架子罢了。墨珣是进过官学的,自然知道官学里头对于文生的射御要求究竟有多宽泛。虽然期末考核时要求不低,但真正能达到的大都是被教头放过水的。当时墨珣那一个班上的同窗,平日里上户外课是个什么样儿墨珣哪能不知道,等到了期末一个个不也都拿了“中”等。
“不能过分贪图安逸而荒废了骑射才是。”宣和帝以十分郑重地语气说道。“虽然此时是太平盛世,但却仍要防范于未然。”说着说着,宣和帝便有些生气了,“戴月山那群山贼至今尚未剿灭,也不知道兵部是干什么吃的!”
这句话刚说完,宣和帝伸手朝着桌上拍了一下。眼见着越国公又要起身告罪,宣和帝眉头一皱,这就冲越国公补充道:“不干你的事,你坐好了。”
“就知道问朕要钱!”宣和帝气得喘了几口粗气,“这马上要到‘桃汛’了,到时候工部又要上折子哭穷!每年都让朕拨款兴修水利,可每年还是有那么多灾民!”
墨珣一言不发,只安静地坐着听。宣和帝似乎并非在与越国公讨论,而只是抒发一下心中的愤慨罢了。诚如越国公前日所言,宣和帝有时候问归问,其实心底里早有决断了。
说着说着,宣和帝又把话题转了回来。“天气太热了,着令上林苑监筹备‘夏苗’吧。等围猎结束,再摆架避暑山庄。”
越国公立刻称是。
但宣和帝所以说的这些应当都不归越国公负责才对。墨珣总觉得宣和帝说话有些跳脱,似是有些古怪,但又说不上来具体是哪里不对劲。
“怀阳的夏天比起建州的如何?”宣和帝又转而问起墨珣来。
“怀阳燥热,建州湿热。”墨珣原想着这么就完了,没料到宣和帝反而十分鼓励地看着他,示意他继续说。不得已,墨珣便多说了一句,“相比之下,建州比怀阳更热一些。”
宣和帝点头道:“这倒是,朕也曾到过建州,确实湿热。”
之后,宣和帝又开始与越国公讨论起围猎的事来。
“朕去年秋猎,猎获两头狼,四头野猪,其余诸兽亦不在少。”
“皇上雄韬武略。”
宣和帝闻言便笑了,“你这干孙子可学了射御?”
“学了些,前年入了建州官学,官学里有射御课程。”越国公端坐着回话。
宣和帝这就将视线转向了墨珣,“成绩如何?”
“两科的两次期末考核均为‘优’等。”官学的成绩是有存档的,墨珣倒不怕宣和帝让人去查。但依着他今日与宣和帝交谈的情形来看,宣和帝的重点其实……根本不是自己。
宣和帝颔首,逗起墨珣来,“此次夏苗想参加吗?”
墨珣一听便摇头了,“不想。”
宣和帝一怔,显然没料到墨珣还会拒绝,原先想好的说辞倒也用不上了,“怎的不想?”
“若是参加了夏苗,那国子监的课就落下了。”当然,这并不是主要理由。墨珣本身进国子监也是因为别人觉得他有必要进,他才进的。而更多的,则是他对围猎提不起兴致来。
“但是国子监里大部分监生也是要参加此次夏苗的。”宣和帝的意思很明确了——你的同窗也不上课,你怕什么?
墨珣明白宣和帝的意思,更何况他现在被分到的学堂里大都是宗室子弟,再加上几个皇子也在,若是宣和帝当真要进行围猎,那么这些人必定是要跟去的。墨珣顿了顿,“应当也有不参加的同窗。”
宣和帝当即来了兴致,觉得墨珣这娃娃有点意思。“为何一心要留在国子监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