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不过墨珣也并未出言点破。毕竟他与周遭的众人此时可以算得上是“竞争对手”,由他说出口的话,反而更像误导。
墨珣忆起自己此行的目的,便四下看了看,倒是没见到林醉的身影。
“如何?墨解元可是得了谜底?”摊主见墨珣似乎并没有被自己骗到,而且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也不知是否解出了谜底。他觉得墨珣的反应有些奇怪,对这个灯谜好似不甚热衷的样子,不由得主动出言发问。
墨珣没瞧见林醉,又被摊主询问,自是转过头来,对上摊主的视线,“谜底应是‘绝妙好辞’。”
摊主闻言又是一笑,伸手将悬在架上的宫灯取了下来,“今年的祥元花灯果真又是墨解元所得。”边说着,摊主边将花灯递给了墨珣。
“谢大人。”墨珣将宫灯接过,由上至下便能看到轮轴和扇叶在缓慢地旋转。
周围的人原还想着能抢在墨珣前头将谜底解出,却不料又让他捷足先登了。此时一众文人便开始在墨珣身旁思考起这谜底与宫灯的关系。
墨珣隐约能听到旁人正念着《湘夫人》中的句子,明显是在推解这个谜底了。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
“闻佳人兮召予,将腾驾兮偕逝。”
摊主已经将东西都收拾妥当,准备离开了。他的职责就是将宫灯交给猜中灯谜的人,之后的事便也不归他管。
墨珣本是要随着摊主一道离开,但此时用过晚饭外出过上元节的百姓愈来愈多。墨珣手中提着灯,也不敢往外挤,唯恐宫灯会损坏。
身边站着的人显然没有想出答案是不会离开了,墨珣不得已,只得朗声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
他真是想不通,为什么大家会因为摊主的一句话,就忽略了谜面与谜底之间的关系,反而去想灯跟谜底的联系。这个谜面挂到别的灯上,也可以猜。重点并不在灯上,而在面上,这才是相辅相成的。
“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
其实这个灯谜,只要再多给在场的众人一些时间,必定也是有人能答出来的,只是差就差在大家都被摊主误导了。
墨珣是见着灯谜时,脑子里便灵光一闪。心中已有答案,自然就不会再往《湘夫人》上头想。
“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
墨珣只说了两句,便已经有人接了他的话茬继续往下说了。
“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辤。”
等到谜底彻底被说破,周围的人便也纷纷恍然大悟起来。而后就是嘈杂的讨论声,人群也逐渐散开了。
墨珣这时才得以见到接着他的话往下解谜底的人,“冯兄,姜兄?”
“墨珣,好久不见了!”姜伟平脸上带笑,这便走到墨珣跟前。
“你们怎么会……”墨珣眨眨眼,对眼前的情况有些不明就里。他伸手比划了一番,才道:“一起?”
冯维正和姜伟平?这两个人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处吧?
“哈哈,去年冯兄中了建州解元,我们几个官学的……同窗便一道进京赶考了。”姜伟平面对墨珣的疑惑,倒也不觉有异。文生与武生一向不大对付,但大家进京赶考恰巧搭上了同一艘船,又有同乡的情谊,在京里这等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大家的关系也就稍微缓和了些。
墨珣一脸“原来如此”,随后便拱起手来,“恭喜冯兄,名列榜首。”
冯维正点点头,也拱起手来对墨珣说:“墨贤弟,同喜。”
墨珣听到冯维正这么说,那就是冯维正已经知道自己得了昌州解元了。不过,知道就知道了,他难道还会怕这不成?
他还在建州的时候,因为刘益民的事,对冯维正有些敬而远之。
墨珣虽然心知刘益民并不是冯维正害死的,但总归是“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归根究底,冯维正或许并没有做错什么,但却不能保证他当初究竟是怎么想:当真只是随口骂了周江源一句泄愤,还是本就打算挑起文、武生之间的矛盾?
他与冯维正在建州官学是同窗,但两人在官学之中并没有过深的接触,再加上冯维正平时为人低调,墨珣在没有过多地接触或是没有发生更多事情的情况下,无法判断出冯维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墨珣回以一个笑,这就开始说道:“两位恐怕早都进京了吧?尤其是姜兄,知道我的住处,怎么也不来寻我?”
墨珣当年通过了建州的乡试之后,先回了石里乡,转而才到了怀阳城。那也是在年前就能抵达了,而且伦沄岳当年也是赶在过年那天到的。现在都正月十五了,不管怎么算,这两个人都已经在怀阳住了大半个月了。
姜伟平刚要开口辩解,冯维正便主动出言替姜伟平辩解道:“姜兄曾提过要到越国公府去寻墨贤弟,但我担心对墨贤弟多有打扰,这才拦下了。怪我,都怪我。”
墨珣跟冯维正本来就没什么交情,此时听到冯维正这么说,他自然也不能揪着这件事情不放。更何况,若是姜伟平真的带着冯维正找到了越国公府,那他才觉得麻烦呢。
冯维正在这件事情的做法上,倒没有让墨珣反感。
既然冯维正这么说了,墨珣干脆就把这件事情这么揭过去。“今天上元节……”
“是啊,我带冯兄过来瞅瞅这个……花灯摊子。”姜伟平见墨珣不再说那些,便主动开口提起他们今日出门主要就是为了见识见识京里的上元节。而这个什么花灯的摊子,三年前他也来过。好像是说翰林院的学士出题,答对了就能得到一个宫灯。他想着冯维正身为文生,肯定对这些很感兴趣,就带着冯维正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