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1章

  而且,五翁主本人应该也是不愿意去雅砻和亲的。所以才会想要铤而走险,在御花园那会儿,怕是就想将墨珣拉下水了。
  墨珣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五翁主挑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并不是说进宫赴宴的大臣们年纪都很大了,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正当年的,而且,退而求其次,就算五翁主挑中了一个御林军那也不打紧……御林军一般都是从宗室、官员的子嗣中挑的人,又不是从平民百姓里选出来的。既有官身又有俸禄,身后还有祖荫,能差到哪儿去?
  虽然墨珣知道自己与常人或许有那么些许不同,但归根究底,他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将将筑基的人罢了。无论他此时外在的身份、地位,或是就目前而言,他表现出来的才学……就算这些东西他对于整个大周来说是佼佼者,但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的那些人难道就不是佼佼者了吗?
  更何况,就算中了状元又如何?多的是考中了状元,在翰林院做了三年修撰之后就被派到其他部门去,从此便寂寂无闻了。
  虽说墨珣是越国公的干孙子,但越国公的爵位又不能承袭,谁知道墨珣日后会如何?
  中个状元了不起?
  当个修撰了不起?
  墨珣自己这么想着,都想摇头。
  尽管民间一直有句话叫作“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翰林院的官员这么多,内阁的位置却并没有这么广。庶吉士不还号称“储相”吗?丞相之位就那么一个,那每三年留馆的庶吉士也不在少数,这些人难道都能当丞相吗?
  若说是五翁主自打见过一面之后便对他情根深种,墨珣更觉得是无稽之谈了……
  那会儿五翁主明明就还不到十岁,十岁的娃娃能懂个什么结两姓之好?
  林醉比自己与五翁主都还大上两岁呢,墨珣不也没觉得他对自己情根深种?
  一想到林醉,墨珣立刻意识到自己想着想着就扯远了……
  既然外在条件没什么特殊的,那么久来说说内在——他没有为墨延之守孝的事情当时引得满朝哗然,就算此时墨珣已经入朝为官,但却也还是隐隐能感觉到这件事对自己造成的后续影响。
  纵使宣和帝此时瞧着是已经不欲再跟自己计较了,但恐怕日后官员考核、升官任职……这件事都会被纳入考评。
  墨珣自己随便想想,都觉得自己前途渺茫。
  总不至于宸侧君和五翁主反而瞧好了自己吧?!
  认真想来,怕是只有一项是能够让五翁主盯着自己不放的了——宣和帝的传位诏书。
  如果真的是为了传位诏书,那么五翁主的想法怕是要落空了。这次雅砻使臣来周,走时必定要将五翁主一并迎走。而五翁主在宫里,想必宣和帝必定会将他严加看管起来。就除夕那次,墨珣裁撤宣和帝应该已经知道了,只是因为五翁主与墨珣之间并没有发生什么事,亦米有造成什么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宣和帝才一直隐忍不发罢了。
  而宣和帝用五翁主换人家一个“乞桑药珍”,恐怕在所有人眼中,宣和帝都占了很大的便宜。而雅砻那边必定也不是傻子,诨右图能在政权交替的时脱颖应该也是一个聪明人。就当真愚钝,那么按照刚才他同僚所说“乞桑药珍”乃是雅砻圣药,何不留着自己服用?
  所以雅砻那边,恐怕从宣和帝手里还得了其他的东西。
  此时正是不早不晚的时候,宣和帝听到身边齐公公提醒,说是雅砻使臣这般千里迢迢进京,舟车劳顿,必定已经筋疲力尽,倒不如先让人送他们去休息,晚些时候再设宴款待。
  宣和帝闻言,连连点头,直说是自己考虑不周。
  涂察克倒是客客气气地应下了,这就跟着御林军铜陵离开。
  墨珣听宣和帝这个说话的意思——待会儿晚些时候,宣和帝要在保和殿设宴款待雅砻使臣,那么像墨珣他们这些官员们自然也应当从旁作陪。
  宣和帝此举,无论是从齐公公的角度,还是宣和帝的角度,都瞧不出什么错。但墨珣刚才一直十分注意太和殿内的动静,自然也就知道,刚才宣和帝从内监手中接过了涂察克送上来的“乞桑药珍”时,对这个“乞桑药珍”确实是“爱不释手”的。如若不是因为适才满朝文武都在场,一双双眼睛都盯着,宣和帝恐怕当真会一直将那个坛子抱在怀里。
  这会儿,齐公公提议,说是先送雅砻使臣去休息。也不过是瞧出了宣和帝眼中的热切,这才主动开口,给皇上一个台阶下罢了。
  看起来,宣和帝更像是要亲自寻个地儿好生将这个“乞桑药珍”存放起来。
  第236章
  因为要与宣和帝一起在保和殿宴请雅砻使臣, 墨珣便也一直呆在宫里没有离开。
  宴请外族与元旦1庆典宴相同, 自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而此次雅砻来周,宣和帝御赐恩宴,却是不同于以往的使臣抵京。一般使臣抵京之后,并不能当日就见到宣和帝,而是需得等层层上报。等到礼部安排上了, 这才通知使臣面圣时间。而更有甚者,或许压根就没有面见宣和帝的机会,就只由礼部摆宴请了……
  所以此次雅砻使臣进京,宣和帝可以说是给足了雅砻新皇的面子了:不仅当天就面见使臣, 还允了货真价实的翁主去和亲……
  “雅砻”那边的风土人情自是与大周的截然不同, 礼部则按照惯例, 在此次宴席上安排了雅砻的舞、乐以及大周时下流行的各种杂技。戏曲倒只安排了两出, 权当是用吹拉弹唱来活跃气氛。毕竟大周就已经有好些人听不懂,更不要说雅砻那边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