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宣和帝先是一扫而过,而后又重新看了一遍这个奏折。
  看起来倒像是个请安的奏折,虽说有提到地动,那也不过就是了了两句了事。
  宣和帝从这个奏折的字里行间,都能感觉出蓟州总兵对地动的不以为意。
  蓟州这地方倒是,每年都会有地动,但情况都不是很严重,上这么个奏折提上一句也是正常。
  这么想着,宣和帝便将手中的奏折一合,“还有别的什么事吗?”
  第339章
  年太尉听到宣和帝这么问, 便站了出来,“敢问皇上,那几个雅砻来使该如何处置?”
  总不能一直就这么关在天牢里吧?
  而且,这些人到了时间还没回雅砻, 雅砻那边也必定也会过问的。
  如果宣和帝是真的想打仗, 那也该早早跟他们说上一声,好叫他们早有准备才是。
  宣和帝一时间沉默了下来, 也不知他是没想好要如何处置那些人呢, 还是没想到自己新年的第一个早朝就要讨论他并不想谈论的议题。
  “那你觉得该当如何?”
  “……”
  年太尉实在是拿宣和帝没办法。
  明明是他来问宣和帝的意见, 可到了最后,还是让宣和帝反问了,他偏偏还就不能对宣和帝做什么,这才是最无奈的。
  而宣和帝既然问了, 年太尉既不能在满朝文武面前指责宣和帝, 又不能不答,
  “臣以为,还是要拿出个章程来。”年太尉心想, 既然皇上要跟他打太极, 那他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其中最主要的, 还是看皇上怎么想。”
  年太尉知道自己这些话若是不能一口气说完, 那皇上肯定又有话说。年太尉不等宣和帝开口, 便继续道:“若是皇上要追究雅砻的责任,那就依着我们大周的律法来;若是要给雅砻大王留个面子, 那就先把人关着,看看雅砻那边怎么做。”
  年太尉这样一番话,既回答了宣和帝的问题,又把自己的问题抛还给了宣和帝。
  墨珣在殿外听着殿内的人还在讨论这个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险些走了神。
  宣和帝这个时候怎么可能给年太尉一个准确的回答呢?
  怎么都得等到雅砻那边传出“五翁主”的死讯,这才好一并算总账吧?
  否则,就一个钱丞相的死,要让雅砻认账,要大周发动战争,怕是堵不住悠悠众口的。
  墨珣当初随五翁主到雅砻,就已经用了近一年的时间。
  当然,一开始的时候,因为五翁主闹这个闹那个,耽误了不少功夫。后来,五翁主失踪,换了个假翁主顶替,虽没有像真的五翁主那么能拖延时间,但也因为害怕被涂察克发现,还是延续了五翁主的做派,拖拖拉拉。
  回程的时候,墨珣就是“逃命”了。那时候速度是快了不少,但还要顾及林醉、洛池、洛涧他们这些哥儿,墨珣又不能御剑飞行、日行千里……这样也用了小半年了。
  这次,宣和帝应该是早有部署。可从这里透消息到雅砻,再从雅砻把消息传回来,半个月时间还真不知道够不够呢。
  不过,别说是年太尉急、满朝文武急,怕是宣和帝自己也急得不行。
  墨珣琢磨了一下,若是按照八百里加急,想来也就是这么两天就会到消息了。
  只是,一天没收到确切的消息,一天就可能出现变故。
  宣和帝不敢打包票,自然也就只能在年太尉的质问下沉默下来。
  最后,墨珣听到宣和帝冷着声音,“先关着吧,容朕再想想。”
  宣和帝这个说了跟没说一样,但话已经说到了这个份上,年太尉再逼也逼不出什么来了。
  这么想着,年太尉便躬身退回了原位站定。
  “还有什么事没有?”宣和帝今日在早朝上的精神确实比以往好上不少,之前,就这么一笑会儿功夫,宣和帝就得服用丹药。现在,竟是丝毫看不出之前那个萎靡不振的样子了。
  说句实在的,就宣和帝服用了十来年的丹药才吃出了现在这个效果,墨珣觉得……那些个术士也挺没用的。
  然而,从别的方面考虑,那些术士让宣和帝吃了十来年的丹药还没把宣和帝吃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是很厉害了。
  但是,宣和帝现在的样子,不正是他这个年纪该有的模样吗?
  看看越国公、年太尉这些,那都多大年纪的人了,也没见他们像宣和帝之前那样。
  主要是因为有了之前作比较,这才显出了宣和帝此次的不同。
  “启禀皇上,此时已开春,天气渐暖,冰雪消融,恐春汛即将来临,需得早做安排……”
  宣和帝颔首,“那就安排吧。”
  春汛也不是年年都有,但确实每年都得做好准备,居安思危,省得到时候突然发生洪水,反倒被打得措手不及。
  前几年因为一个秋汛,防洪与排洪工程倒是建了不少,虽然偷工减料了一点,但后来,那些贪官污吏该抓的抓,该杀的杀,又派了几位王爷到地方上监工,将本来的“豆腐渣工程”一并整改了。
  如此一来也好了,后来的几年,所有的防洪措施也都按照之前的安排下去,倒也无事。
  本来宣和帝派几个王爷到地方上,一方面,是为了彻查贪污受贿;另一方面,也是要让他们去监督的。
  不知是几位王爷为了做出点成绩给宣和帝看,还是怎么,这些个工程建设倒比原来的强上不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