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0章

  但气归气,这门婚事是早就已经定下了的,现在还能怎么着?
  林奕甫也是个明白人,而古家大概也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厚道,也是连着登了几次门,又是送礼,又是请林奕甫出去吃酒品茶……倒也让林奕甫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
  尽管大周没有将雅砻使臣伏诛的消息写在了国书之中,但雅砻在大周却也安插了密探,与国书前后不过几日,雅砻便已收到了密探的消息。
  这下可好,雅砻本来还好整以暇地等着大周内讧,却是在收到消息的时候稳不住了。
  诨右图干脆命人将当初陪嫁而来的那些大周人全都抓了起来,直接处死。
  但是,在陪嫁来的那些人也算机警,在翁主临时之前,就已经能逃就逃了。
  陪嫁的有上千人,最后被诨右图处死的只有两百余人。
  本来,处死的事已经告了一段落,但雅砻那边不日又收到了消息,说是前往大周的使臣是遭到了宣和帝的虐杀。
  此雅砻这次派去的使臣,有几个都是雅砻大官的孩子,去了一趟大周便像是镀了一层金,回来就是能加官进爵的了,却不料全都死在大周就算了,还是不得好死……
  这就跟捅了马蜂窝似的。
  本来还在劝诨右图消消气的大臣们这下也顾不上什么消气了,更是恨不得立刻发兵荡平大周,以泄心头之愤。
  诨右图怒气上头,却如何也想不出跟大周较劲的法子,最后,倒是听了一位大臣的建议,将“五翁主”的尸体从土里挖出来喂狼。
  做了这些事,雅砻也没想过要瞒着大周,自然是办得大张旗鼓,恨不得让大周皇帝亲眼看看。
  两国闹到了这种地步,这就是再无和谈的可能了。
  墨珣早早就料到会有今日的结果,是以,在朝堂之上,听到宣和帝同朝臣们探讨着针对灾民与雅砻等等的各项举措,已是见怪不怪了。
  本来大周与雅砻还不至于闹到这样的地步,但这么一步步走下来,便已是不死不休了。
  墨珣站在殿外,老远就能“看”到宣和帝的气色已是全然不如过年那阵子了。
  本来白里透红的肤色显得有些暗淡无光,双眼之中更是透着疲态。若叫朝臣们看来,定会是认为皇上忧国忧民,因为朝政日夜烦心,才会如此。
  墨珣并不否认有这么一方面的原因,但更多的……怕是宣和帝的身体已经垮了。
  这段时间,因为事务繁重,宣和帝的休朝一事也只能搁置到一旁。除却日日早朝,余下的时间也都还需得安排其他的事宜。不是灾民闹事,就是工部、兵部要求拨款,而户部开始哭穷……
  户部哭穷是惯例了,每次只要发生了什么大事,哪里需要用钱,他们便会嚎上一嚎。
  实际上,户部每次哭穷都是先去掉了各种杂项,比如皇宫、行宫的修葺;军需、俸禄、粮饷、抚恤等等。所以,哭穷归哭穷,户部其实还是能拿得出钱来的。
  只是这次事情太多,蓟州那边重建,工部也要钱,百姓伤亡抚恤也要钱,征兵要钱,打仗也要钱……户部尚书这下是真哭了。对上宣和帝的时候也不单是张口就来,而是将户部的账册也一并掏给宣和帝看了。
  除去全年的基本开支之外,余下的钱拿来重建蓟州倒还可行,但是再打仗怕是就不成了。
  打仗可不是一天两天,打个一年两年都是常有的事。
  当初大行皇帝本来是想一举击败雅砻,却没想到,最后跟雅砻竟然打了一个漫长的拉锯战。
  当真是把国库都打空了。
  最后,两国谁也奈何不了谁,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只能达成协议——休战,大周这才得以休养生息。
  照这么个情况看来,恐怕老天爷根本就不希望两国开战,否则为什么朝廷才刚刚有所富余,一要打仗,便灾祸频发?
  这样的想法一经出现,立刻就在朝臣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本来,对于民间的传言,朝臣们也都是将信将疑的。
  天降异象,那是所有人都亲眼瞧见的,自然做不得假。但皇上在位的这几年,认真说起来也并没有出现过什么重大的纰漏,怎么就会得上天降灾?这点也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现在将所有的事情都联系在一起仔细想来,怕是皇上早就已经有了想动雅砻的心思,这才会闹出这么大的动静。
  归根究底,那确实是皇上做错了。
  这么想着,朝臣们尽管面上还是毕恭毕敬,可心底里还是有那么点儿旁的心思。
  这会儿再看到户部尚书将账册都交了出来,在朝堂上,逐条列举了接下来需要的开支,一时间所有人都跟着沉默了下来。
  这没钱是真没钱,跟上次水灾那会儿还不一样。那会儿说没钱,大都是户部哭出来的。
  而朝臣们将俸禄捐出来,主要也是因为宣和帝带了个头,将宫中的一应费用都削减了。
  皇上都节衣缩食了,他们这些当臣子的,自然也就只能勒紧裤腰带,捏着鼻子捐了半年的俸禄出去。
  这一次,可不是捐俸禄就能解决问题的了。
  朝臣们的俸禄,认真算起来其实并没有多少。就拿当朝一品大员来说,一年的俸禄也不过百来两。
  早前,大周在鼎盛时期,最多的一年,财政总收入能达到三亿六千万两。
  但那却也是最多的时候,若是碰上些天灾人祸,就再没这些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