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叫皇贵君摸着良心说句公道话,如果大皇子没有了这个嫡长子的身份的话,那他在宣和帝的一众儿子之中,其实并不出彩。
  皇贵君的这句话在宣和帝立储之前,锦硕王确实是已经听过许多人说过无数遍了。
  皇贵君曾经也用这句话安慰过锦硕王。
  只是,锦硕王才刚刚跟皇贵君说到了赤几王……
  皇贵君现在说出这样一番话,是不是也就意味着他已经在自己和老四之间做出了选择?
  不是锦硕王不肯相信皇贵君,而是因为在他眼中,老四确实也不差什么。
  “不知道老四是不是也这么想。”锦硕王这句话听起来倒像是在自言自语,然而,皇贵君却知道锦硕王这是在让自己去跟老四说,叫老四也表个态。
  皇贵君没有正面回答大皇子的问题,反而反问了一句,“若有朝一日你登上帝位,会如何对付你那些手足兄弟?”
  皇贵君这不单单是在问锦硕王对赤几王的态度,也问了他对其他几个王爷的态度。
  原本几个王爷虽然是被宣和帝封了王,但却一直都没有封地,而是居住在京城里的王府之中。可前段时间,宣和帝突然给几个王爷都封了地,时至今日,宣和帝都没有收回成命,没有将圣旨作废,没有将封地收回……这也就意味着,等到宣和帝百年之后,所有没有登上王位的王爷都可以带着一家老小前往封地。
  如果说一开始,皇贵君也觉得宣和帝是老糊涂了,但仔细想来,那又何尝不是在给他其他的几个儿子留一条后路呢?
  锦硕王沉思片刻,最后才道:“那就要看他们了。”
  本来登上王位的这一条路上都是腥风血雨,自古以来,“成者为王,败者为寇”,“寇”的下场,就不用明说了。
  皇贵君知道锦硕王说的不错,倒也没有再在他面前为赤几王开脱。反正他们两兄弟之间,本就没必要斗得你死我活。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如果他们肯联起手来,那么继位之事,不是更有成算了吗?
  皇贵君定定地看着自己的这个大儿子,就算表面上表现得再怎么恭敬谦卑,性子再怎么敦厚,都改变不了他骨子里是宣和帝的儿子的事实。
  这整个周家,从血脉里就透着一股冷情冷性。
  锦硕王也回望了皇贵君,两人对视了一阵,锦硕王才略显诧异地开口问道:“父后难道是在可怜畅贵君?”
  皇贵君被锦硕王的这个问题问得满脸莫名,“我可怜他做什么?”
  锦硕王细细打量了皇贵君的表情,见他确实是奇怪,便随意笑笑,不再说了。
  直到皇贵君离开了锦硕王的寝宫才渐渐从锦硕王的那句话里琢磨出味儿来——难道刑部会查到畅贵君身上是因为大皇子插手了?!
  如果大皇子真的插手……
  皇贵君在心里暗道一声“糟了”。
  本来大皇子与皇长孙被行刺,那他们就是受害者。现在大皇子将此事栽赃嫁祸到畅贵君身上,一旦尾巴没有收拾干净,被人查出了什么端倪……就连前面被行刺的事,也都会被一起推到大皇子身上。
  到了那个时候,遇刺也会变成大皇子自导自演,为了拖其他皇子下水而不择手段……
  皇贵君想了想又折回去问锦硕王,然而锦硕王自然没有承认。
  尽管皇贵君说了,自己是嫡长子,本就该继承皇位,但在自己心里还是觉得皇贵君更偏心四弟。而自己做的这个事,自然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就算皇贵君是自己的亲爹,亲自来问,那锦硕王也是不会承认的。
  其实用不着锦硕王亲口承认,皇贵君已经从他的态度里品出了事实的真相。
  知道自己这个儿子已经长大了,而且事已至此,自己再念叨他,也都改变不了什么了。
  皇贵君只能祈祷,锦硕王真的做好了善后工作,这件事不会再被刑部的人查出什么端倪才好。
  不管是刑部,还是怀阳府尹,都是皇上自己的人。
  皇上用了十年时间,才将先帝留下来的那些老臣,宗室、世家、贵族这些都料理干净。
  现在大家大概是没想到锦硕王会顺着前来刺杀他的人又反手布了一个局,将对自己有着最大威胁的皇子都一并拖进水里,将池水搅浑。
  等到其他的皇子慢慢反应过来之后,自然就不可能束手就擒,让大皇子把屎盆子往他们头上扣了。
  为了自保,也为了扳倒政敌,那些皇子们还指不定会做出什么事来。
  皇贵君知道锦硕王此举,图的无非就是富贵险中求。
  一味的畏首畏尾,恐难成大业。
  这么想着,皇贵君便也不再纠结此事,只到佛堂之中,焚香为两个皇儿和皇孙祈福。
  大皇子与皇长孙蒙此大难,这段时日,皇贵君为两位祈福也是常事。
  若是锦硕王真能凭借此事,将其他几个比较出挑的皇子都扳倒,那倒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宫里哪来的朋友?全都是敌人了。
  别看宫里的那些内命夫,平日里相处融洽,其实背地里哪个不是恨对方恨得牙痒?恨不得将对方一脚踩进泥里,碾作尘泥。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
  皇贵君看着佛龛之中的慈眉善目的观音像,只觉得自己心中一派平和。
  他跪在蒲团之上,轻声道:“信众恭请观音菩萨圣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