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4章

  “三百多万两。”宣和帝努力心平气和,但他刚才朝着奏折上看了一眼,又把自己几个儿子的所作所为“复习”了一遍,这会儿再怎么克制,都还是禁不住语调上扬,“拿去做什么用了?”
  奏折上写的是三百六十九万五千八百两。
  如果墨珣没有注意宣和帝的神情,单听他的语气,定是会觉得此时的宣和帝正作为一个老父亲正在跟自己的儿子闲谈一样。
  而那三百六十九万五千八百两,在宣和帝的语气之中就跟几个碎银子似的。
  周行王也是“不负”宣和帝所望,表现得就跟自己真的只拿了几个碎银子一样。
  “父皇,是这样的。”周行王还没蠢到家,在刑部查到这件事的时候,他就已经打好了腹稿。
  他的的确确是偷偷挪用了国库里的钱,而在这件事被刑部查出来之后,在刑部尚书特意给自己预留的时间里,周行王已经补了一张欠条给户部了。
  所以现在,那三百多万两,已经是周行王正儿八经地从国库“借”出去的了。
  问国库借钱的事,虽说不是很合规矩,但却也是大周历代皇帝默许了的。只要到了还款期限,将这个钱还上就行。
  这么长时间以来,也一直有官员、皇子向国库借钱,只是周行王借得比较多而已。
  这么想着,周行王又定了定心神。
  再次觉得自己这会儿没什么大不了的。
  而刑部尚书特意给五皇子留的时间……
  可以这么说——尽管刑部尚书拿了宣和帝的尚方宝剑,但也担心宣和帝死了之后,他因为这一次查案中不慎得罪了未来的皇帝,所以就特意卖了几个皇子一个好,事先提点了两句。不过点到为止,能不能参透,那就是诸位王爷的事了。
  再者,如果连这么个局都解不开的话,那这位皇子想来也与皇位无缘了。
  太蠢的,不说怎么刑部尚书,就是宣和帝也是看不上的。
  周行王知道宣和帝在等自己的答案,赶忙将自己已经想好了的说辞说了出来。
  “儿臣的王府和庄子年久失修,急需修缮,这才向国库借了些银两……”
  墨珣在外头“听得”下意识挑了眉,沉思片刻之后,倒是微微勾了勾嘴角。
  今年发生了这么多事,户部尚书却一直在宣和帝面前哭穷,却只字不提周行王借钱的事……怎么想都不合理吧?
  三百多万两,不是三万多两……
  那可是,大周碰上灾年的时候一年的财政总收入。
  周行王的这三百多万两,其实是偷偷摸摸从国库里取走的。
  换言之,他根本就没有想要还。
  这一次,不过是因为正好被查到,所以才说是“借”,其实就是“偷”。
  这件事,不说宣和帝不知道,或许连户部尚书也不知道。
  户部会定期查账、对账,少了这么多钱,户部就没发现吗?
  所以说,户部里头肯定有人为周行王打掩护。
  这件事根本就经不起推敲,宣和帝召了户部尚书出来一问,怕是就一清二楚了。
  现在就不知道,户部尚书是真不知情还是假不知情了。
  而周行王拿了这么大一笔钱,说是用来修王府?修庄子?
  墨珣扯了扯嘴角,修王府修庄子这些,完全可以将需要修整的地方报给工部,由工部核算之后,再由工部去问户部要钱。
  本来修王府、皇庄、行宫、别苑这些都是由国库出钱的,压根就犯不着周行王特意去借。
  这么一大笔钱,借来还得还。
  反正,正常人是干不出这事儿的。
  周行王这句话,估计也就宣和帝信了吧。
  墨珣面无表情,眼里毫无波澜。
  现在就看宣和帝到底要不要追究了。
  墨珣转而去“观察”宣和帝的反应,就见宣和帝本来还稳如泰山的脸忽然就崩了。瞋目圆瞪,厉声喝道:“是谁给你的胆子,竟然敢挪用国库里的钱?!”
  “儿臣,儿臣只是急需用钱,这才……”周行王没想到刚才还镇定的宣和帝,这会儿突然发难,本来想好的说辞突然就全都被宣和帝吓没了。
  “你急需?”宣和帝伸出手,有些颤颤巍巍地朝着宫外指,朝着蓟州指,朝着灾民所在的方向指,“外头那么多灾民,哪个不比你急?你的王府是下雨天漏水了,还是墙破洞了?”
  墨珣面无表情地听着。
  若只这么听着,任谁都会觉得宣和帝是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吧!
  只可惜,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墨珣牵了牵嘴角,只继续静静听着。
  周行王脸色一白,“儿臣借款的时候蓟州还没地动……”
  在宣和帝的逼视下,周行王越说越小声,连头都抬不起来了。
  “户部在朝堂上跟朕哭了多少次穷,你都装作没听到是吧?”宣和帝越说越觉得不对劲,“三百多万两,你拿去修王府了?!”
  “还有庄子。”周行王赶忙补上一句,“儿臣还买了点地。”
  “……”宣和帝被周行王的反应搞得一愣,好半天才想起自己要说点什么,“你明知国库告罄,还揣着明白装糊涂?”
  “三百多万两,儿臣一时之间也还不上啊!”周行王这说的也是实话,就算宣和帝这会儿叫他一下子拿出三百万,他也没那个能耐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