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1章
但墨珣却从中发现了别的事。
二皇子私自屯兵,哪来的钱?
墨珣又盯着二皇子与其幕僚商议起其他的事,这才知道,原来,在老侯爷还在世的时候,二皇子一派便一直想将林家从“第一皇商”的位置上拽下来。
而老侯爷死后,他们更加肆无忌惮。
若不是宗室从中插手,林家怕是早就垮了。
畅贵君的手脚也干净不到哪里去,借皇商的名头来牟利,一开始就是畅贵君首肯的。
甚至于更早,墨珣第一次进京遇上林醉的那一次,也是畅贵君安排下去的。
大概是因为涉及到了林醉,墨珣才觉得难以忍受。
否则的话,“有野心”,于墨珣而言,从来都不是什么贬义词。
墨珣不敢想象,若是自己没能凑巧遇见林醉,此时的林醉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正是因为越想越恨,他才把事情捅给了刑部尚书。
墨珣在朝廷里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然知道官官相护。但“私募兵丁”是大事,若是于霜扬敢将这个事情压下去,墨珣就敢直接捅给宣和帝知道。
到时候叫宣和帝亲自查,恐怕连于霜扬都要获一个包庇的罪名。
墨珣知道,于霜扬在权衡利弊之后,定是会顺着自己的想法,把事情查个清清楚楚。
之所以不提林家、皇商,除却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贸然提起会惹人怀疑之外,还有便是,林家、皇商这些,于宣和帝而言,只是小事而已。
私募兵丁,才是真正地戳在了宣和帝的痛点上。
现在,宣和帝已经将林家“第一皇商”的头衔收回,皇商的事宜交由宫里管辖,自然有不用宣和帝再去费心思。
四皇子的事,倒还真不是墨珣的手笔。
四皇子涉及的是“灭门案”,就算刑部没有证据,但这个坏名声也还是要由四皇子担下。
京里发现了凶手,可凶手畏罪自杀,至此线索便尽数断了,最终的嫌疑还是落在了四皇子身上。
不单是刑部尚书在查,就是四皇子也在查。
想要登基,单有宣和帝的传位诏书可不行。若是名声在百姓之中已经臭了,就算登基称帝,这个皇位也坐不久。
杀人凶手的画像是直接就张贴在了各大集市口和主干道这些人流量大的地方,四皇子干脆就问刑部要了一张,带回府里挨个问,还真叫他问出了点儿什么。
灭门惨案的凶手是四王妃姆爹之子,只是这个姆爹的儿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贩子拐走了。
相认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就凭着身上的胎记,姆爹才认出了这个儿子。
但这个姆爹已经陪嫁到了四王爷府,为了不给王妃惹麻烦,与这个儿子倒是甚少相见。平日里就算见面,也是取也银钱给他作开销,多的事也没有了。
这件事还是四王爷亲口告诉刑部尚书的。
不管最终宣和帝会怎么看这件事,反正他问心无愧便是。
四皇子这般坦坦荡荡,将事情明明白白地说出来,比起藏着掖着的,叫京里百姓瞎猜,那可高明多了。
自从衙役说出了在四王爷府后门处曾见过这个凶手之后,四皇子可谓是遭受了很长时间的口诛笔伐。
而衙役一死,就像是坐实了四皇子挟嫌报复一般。
而后杀人凶手服毒自尽,又用的是跟之前行刺大皇子的那些死士一样的毒……
这般牵牵绕绕,竟像是在暗示,大皇子遇刺,乃四皇子所为。
四皇子又不傻,自然知道这点,所以才会进到宫里去暗示皇贵君。
他不奢望皇贵君会站在自己这边,但自己也是皇贵君的儿子,就算他再怎么偏心,那也不该放任大皇子这么磋磨自己才是。
现在,四皇子将自己所查到的消息分享给刑部尚书,主要也是为了向刑部和宣和帝表示自己是遭人陷害的。
查到了王妃的姆爹身上之后,四皇子也没有将这件事放下,反而又继续往下查。
可以说,大皇子用了“苦肉计”一事,三分之二是墨珣捅出去的,三分之一是因为四皇子的推波助澜。
四皇子根本没有大皇子养死士和动用死士的证据,但大皇子在没有证据证明是四皇子派人行刺的情况下,就敢布局将四皇子拽进局中,为什么四皇子不敢呢?
有四皇子帮忙,墨珣完全可以令刑部尚书顺着他的思路往下查。
至于三皇子,墨珣曾在多年前,经了田以艮引荐,墨珣倒是在三皇子面前混了个脸熟。
当时正因为墨珣与三皇子同在国子监就读,每日上课也都见面。
只是,碍于三皇子的皇子身份,墨珣不敢与他太过亲近,就担心会令越国公难做。
后来,墨珣又在上林苑与三皇子见过一次,余下的便是在朝堂上了。
打个照面,碰上了便行礼问安,倒没有过私下的往来。
这一次,墨珣并没有忽略他。
只是三皇子根本没有异常的表现,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就算同幕僚探讨,那也不过是在商议着如何在别人的阴谋中自保。
就因为三皇子表现得太过稳当,倒让墨珣禁不住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已经错过了什么。
然而,不管是不是错过,墨珣还是每日都会到三王爷的王府附近占个座儿。见自己当真一无所获,这才转而去盯四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