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3章
像墨珣当初那样,参加殿试成了进士之后就可以被称为“天子门生”。
宣和帝已经驾崩了,而宣和帝在位期间所举办的所有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是宣和帝这个“天子”的门生,而不是牵复帝的门生。
然而,现在整个大周内忧外患,牵复帝根本就腾不出手来办科举,只能将科举考试延后一年。
至少一年之后,大周与雅砻的战争必定会告一个段落。
墨珣觉得牵复帝其实挺倒霉的,或者说,在宣和帝突然暴毙之后登基的任何一个皇帝都挺倒霉的。分到手里的就是一把烂牌——什么大赦天下、免税三年、免除徭役……这些惠及百姓的举措是一样也做不了。这就算了,牵复帝还要征兵,还要百姓服徭役,甚至于因为国库空虚,所以田税也加重了一些。
百姓才不管上头是谁坐在皇位上,而国家的这些烂摊子又是谁给弄出来的,他们只在乎那些能够惠及自己的举措。
叛军头头钟外之所以选择这个时候起义,也正是瞧准了老百姓此时此刻正是怨声载道。
大多数的老百姓都是安分守己的人,不喜欢有所变动。
是以,如果钟外随随便便煽动百姓谋反,那基本上是成不了什么气候的。
百姓对大周朝廷的信任程度不断下降,而钟外只要能在这个提出一些牵复帝此时此刻做不到的事,就有许多人会依附过来,并拥戴他上位。
牵复帝的告示一经张贴,就有不少人往朝廷递自己所写的策略了。
其实,这就跟考策论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的意思。
牵复帝登基之后没有开恩科,又将原先的科举考试时间推后,现在又仿佛是变相地开辟了一条仕途出来。
原先的一些学子、考生这就一窝蜂地涌了上来。
要不怎么说“穷途多俊异”呢?
总之,这些被交到朝廷的策略是言之有物的有,浑水摸鱼的也不少。
翰林院与御史台忙得焦头烂额,甚至下了衙之后还要带几摞百姓交上来的策论回家看。
越国公作为御史副丞,自然也不例外。
墨珣甚至还被越国公抓了壮丁,帮着审稿。
原先墨珣还要多熬几年才有资格申请当科举考试的考官,可这会儿都已经可以阅卷了……
审着审着,家丁便来换了个烛台,越国公这才停下来休息片刻。
只是这一停下,就觉得浑身上下哪哪都酸得厉害,肩膀、脖子最最明显。
“哎,老了啊。”越国公感慨道:“真是老了。”
“孙儿给您按按。”墨珣干脆起身,站到越国公身后给他按按肩。
越国公看着烛光晃动着,恍惚之间忽然开口问了墨珣一句,“你可有什么想法?”
墨珣手下不停,倒是十分郑重地“嗯”了一声。
越国公猛地转过身来,急切地看着墨珣:“说说。”
“那……”墨珣迟疑,“孙儿如果真说出来,祖父可不要见怪。”
越国公连连点头,作洗耳恭听状,“快说快说!”
墨珣觉得自己应该头挺铁的,这就在越国公的催促下,不紧不慢地说:“孙儿其实对‘郡公’爵位有想法。”
越国公:…………
第403章
越国公看着墨珣, 当真是好一阵无语,都不知道该怎么说墨珣了。
然而, 看着墨珣那个很能唬人的表情, 越国公猛地反应过来——墨珣惦记上了“郡公”的爵位, 而这个爵位又是皇上用以赏赐能够帮助大周的“有识之士”……
这岂不就意味着,墨珣是“有识之士”?!
不不不……
越国公觉得自己的思维似乎是被墨珣拐歪了。
应该是墨珣确实有法子!
越国公这下就腰不酸腿不痛了,也不要墨珣给他捏肩了,“你有法子?!”
墨珣看着越国公殷切的目光,一时也不知该不该说。
倒不是想瞒着越国公什么,而是墨珣说的那个法子在越国公看来,应当是个无稽之谈。
“你怎么回事?!”越国公本来就急, 再看墨珣这样吞吞吐吐的, 哪里还稳得住,当即伸手往墨珣的后背拍了一下, “快说啊!”
墨珣见越国公着急上火的,这才将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墨珣的想法很是简单粗暴, 无非就是“擒贼先擒王”, 墨珣偷偷摸摸地溜到雅砻去把诨右图杀了,基本上就能解决现在大周的危机了。
因为越国公的表情太过诡异,墨珣干脆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跟越国公说了个明白。
雅砻先前也是见宣和帝驾崩, 这才下定决心要与大周开战的;后来知道大周内讧,不才卯足了劲儿要将大周一举夺下?
这反正是算不得什么趁人之危, 本来就是成王败寇, 也没什么可说的。
如果雅砻真的能把握住机会覆灭大周, 恐怕就连天下百姓都不敢瞎说什么。
诨右图一死,雅砻的军队就群龙无首了。
更何况,雅砻还联合了其他的部落,都想来大周分一杯羹。
墨珣曾到过雅砻,知道诨右图是个特别能生的。而且,诨右图后院里的哥儿,有许多都是其他部落首领的儿子。诨右图的儿子,不仅是雅砻的王子,也是其他部族首领的外孙。
这样的情况与大周截然不同,宣和帝担心外戚专权,根本不会放任外戚做大。就算后宫之中内命夫的父家在朝为官,宣和帝也不过是将他们安排在了不近不远的位置上。真正的权力部门,那还是掌握在宣和帝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