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是以,墨珣在军中有着极其特殊的意义,已经不单单只是一个“弓箭手”或是“神箭手”了。
  如果将墨珣康复的消息传出去,必定能鼓舞征西大军的士气!
  牵复帝心里这么想,却也没有将它们都说出来。毕竟,如果真的把墨珣抬得那么高高,那他这个当皇帝的岂不是里子面子全都没了?
  “臣以为,不如就让墨大人继续装病。”鸿薪王提议道:“今日墨大人乔装改扮,躲在暗处射箭,想来那个雅砻的细作应该没有发现……”
  牵复帝摇摇头,“雅砻的细作混迹在我军军中,就算这个细作没有发现,可射箭的终归是我大周的人,我方的将士应当也会有所怀疑吧?到时候,被这个细作察觉到,那……”
  “皇上稍安勿躁。”鸿薪王立刻为牵复帝解释起来,“时间太短,我们还不能确定雅砻是不是就只安插了这一个细作在我军军中,万一我们现在将他擒获,那么接下来那些细作只会隐藏得更深。”
  “我们大可以伪装出皇上此次从京中带来了数名弓箭手,不单是墨大人这一位。”鸿薪王这么说着,便转过头去看向墨珣,“只是,要委屈墨大人了。”
  “这哪里算得上委屈?!”墨珣莞尔,“只要是能让我军以更少的伤亡战胜雅砻,下官也不会在意那些个虚名。”
  鸿薪王的意思就是将墨珣的功劳分到别人身上,墨珣倒也听得明白。
  不过,他今日已经得了牵复帝金口玉言,自然不会再去在意其他。
  诚如牵复帝所言,他离京之前就已经张贴了告示,广招天下有识之士。若能帮助大周抵御、击溃雅砻大军,便授予郡公爵位。
  “国公”乃正一品,而“郡公”为正二品。
  莫说一品、二品之间,就是三品、四品之间都是一道鸿沟了。墨珣也不大敢肯定,牵复帝会不会一时脑热,给自己提个品阶。
  再者,如果墨珣在军中风头太盛,盖过了牵复帝和鸿薪王……
  “功高盖主”,可不是什么好事。
  第423章
  鸿薪王的想法其实与墨珣所理解的不同, 他想的只是,在这段时日先委屈墨珣, 等到时机一到, 自然就可以将消息公布出去。
  届时,墨珣仍是大周最大的功臣。
  墨珣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自然也就不会在意那些虚名。
  自宣和帝开始至今就已经再没有封过“国公”了, 就更别提封功臣为“郡王”。所以, 他也懒得去肖想别的什么, “郡公”就挺好的。
  因着墨珣的缘故,姜伟平也在牵复帝面前频频露脸, 倒也使得牵复帝对他有了印象。随后, 鸿薪王再提起要提拔姜伟平的事, 就变得更为顺利了。
  只是, 军中还是传出了一些闲言碎语。说是姜伟平沾了墨珣的光, 这才得以升为将领。
  姜伟平丝毫不在意旁人怎么说,该怎么与墨珣相处还怎么与墨珣相处。
  鸿薪王原先还以为姜伟平会心中不忿, 本是想开导开导他,却没想到他接受得十分坦然,甚至还直接对鸿薪王表示, 如果不是鸿薪王的提拔, 和自己这段时日作为墨珣的传声筒在皇上面前露脸,自己要升官还没那么容易呢!
  鸿薪王见他自己心里想得明白, 也就不多说什么了。
  墨珣虽然一直藏在帐内, 但对外界发生的事也不是一无所知的。
  不过, 墨珣不是那种很会给给自己找事的人,是以,这件事就仿佛并没有对他造成过任何影响。
  然而,墨珣不提,却不代表姜伟平不提。
  当姜伟平在墨珣面前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墨珣便也注意起姜伟平的表情来。
  “姜兄莫要被旁人的话所影响。”墨珣没有从姜伟平脸上看出介怀,心里还是稍稍松了口气的。他与姜伟平虽然算不上是至交,但总归是熟人了。墨珣在“林醉”的领域里,朋友不算多,姜伟平勉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还记得我初到边关时,姜兄就曾对我提起过升官的事了。”
  “就算没有我,姜兄升为将军也是早都已经定好了的,只是时间上稍稍提前了而已。”
  墨珣说的也算是实话的,像姜伟平这样武举出身的武进士,被安排在军中也不是从底层士兵做起的。只要能拿到军功,武进士会比普通士兵升官更容易。
  “墨贤弟,此言差矣。”姜伟平摇摇头,“我也曾说过,虽然我获得了大元帅的赏识,但军中有几个老将强烈反对,而拒绝签章……所以才一直拖到了现在。”
  姜伟平说得都是实情,本来想要升官就得得到上峰的推荐,一般都得多方运作。
  “后来,大周就与雅砻开战了……”姜伟平也颇为无奈,“一打就打了这么长的时间,升迁的事自然而然就被搁置了下来。”
  大概是觉得自己语气太过泄气,姜伟平复而笑道:“不过,也正是因为打了仗,我也才能得到大元帅的赏识。”
  姜伟平是被抽调到征西大军之中的,也算是运气好,碰上了鸿薪王担任大元帅,否则姜伟平也不知道还要被压多久。
  就算在他以前的军中也是一样。
  就算先帝重视武举,可到了军中,他们这些武进士其实比那些小兵还不如。
  军中抱团现象十分严重,大多数时候,像姜伟平这样,家中没有人在军中有个一官半职的,一般都是被排除在外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