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臣个人的声誉不要紧,但散布谣言者却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他们以这种法子害死的,不止是出城迎战的将军,还有那些上阵杀敌的士兵们……”
“杀人诛心,这才是真正为将士们报仇的好法子。”
牵复帝说要将他们革职查办,很大的可能不会让他们偿命,毕竟他们曾在战场上为大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那些因为他们的妒恨之心而死去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在革职查办之前,先将三人的罪行公诸于众,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牵复帝听罢,见鸿薪王眼中暗含期盼,又想到墨珣所立的军功,当即便想着——墨珣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就是处置几个犯了事的都统,按照他的想法来也没什么。
权当……给鸿薪王和墨珣出口恶气吧。
牵复帝不知怎么,竟是硬生生在明墨珣的道貌凛然之下,看出了墨珣的睚眦必报。当然,这在牵复帝心中倒不是什么贬义词,只是觉得有意思。
就像墨珣刚才自己说的那样,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泥人,自然有的是气性。别人都打到脸上来了,还被几个巡逻的士兵听到,如果墨珣真的不做点什么,那牵复帝才觉得奇怪呢!
墨珣还很年轻,而年轻就代表着墨珣接下来为国效力的时间还很长。比起朝中很多臣子来说,用墨珣更让牵复帝心安。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牵复帝的错觉,他总觉得墨珣似乎……有些胸无大志。
一般的臣子,如果有了能够成为天子近臣的机会,早就在天子面前百般殷勤了,但墨珣却十分规矩。哪怕是呆在自己身边,牵复帝有的时候都很容易忽略掉他。
而据暗卫上次护送墨珣去雅砻之后带回来的消息,牵复帝才知道原来在半途中,暗卫就已经被墨珣甩开了。这就意味着,墨珣其实早就已经觉察到了他们的所在。
皇帝身边的暗卫可以说都是精锐,墨珣竟然有这种能力……也难怪当初宣和帝会对墨珣另眼相看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墨爱卿的话去办吧。”其实,牵复帝也想看看,那三个人在流言蜚语下,能扛过几天。
“多谢皇上为微臣出了这口恶气。”墨珣得了牵复帝的话,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立刻对牵复帝谢恩了。
闻言,牵复帝笑着摇了摇头。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墨珣了。
这个墨珣,在自己面前他表现得既不过分谄媚,但却又适时地透出了亲昵……
就是不知他是有意为之,还只是天性使然了。
墨珣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牵复帝与鸿薪王听,在得到了牵复帝的准话之后,这件事就已经不用墨珣去管了。
在牵复帝眼中,墨珣只有一个人,而且又是被自己从怀阳带过来的,如果这件事交给墨珣去办,那么目标就太过明显了。
但交给鸿薪王去办,那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如果在玉门关丧生的几个将军是因为违抗军令而死,那下发的抚恤可要改上一改。”牵复帝又不是那种冤大头,碰到这种自己找死的将军,他还得给钱给物?凭什么?
“皇上所言极是。”鸿薪王拱手道。
现在的情况与之前截然不同了,之前是因为大周屡战屡败,根本就看不到什么获胜的希望,鸿薪王担心如果自己不为他们申请抚恤、封赏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但现在……
违抗军令就是违抗军令!
更何况,就因为他们不听从指挥,出城打仗还害死了大周一万多的士兵……这些可都得算在他们头上!
好在鸿薪王为他们请封的奏折,牵复帝还没有批复,不然就亏大了!
等到最后论功行赏,只要牵复帝来个“法外开恩”,免了他们的罪就是。
按照大周的律法,该给的抚恤还是得给,但鸿薪王额外给他们申请的那些就别想了。
现在大周国库空虚,大多数的银钱粮帛都用来打仗了,牵复帝不得不这么铢量寸度地过日子。
等战争结束之后,该封的封,该罚的罚,总归是逃不掉的。
墨珣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中倒已经猜到了牵复帝的想法。借着此事,将那几个将军违抗军令的事再在大周将士们心里过上一遍,之后不论牵复帝再判什么,旁人都不会觉得牵复帝太过苛刻。
不过……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墨珣本来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听,但此时心中还是觉得有些可惜的。
墨珣刻意降低自己存在感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会儿突然开口,倒是让牵复帝和鸿薪王两人怔了一下。
牵复帝对墨珣很是宽容,否则也不会让他呆在自己身边了,现在墨珣既然有了想法,牵复帝倒也不觉得烦,“墨爱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臣以为,那几员老将虽然违反了军令,但却是因为被谗言所惑,倒也情有可原。”
人都已经死了,再去计较这些有什么用?
尽管那几个老将的性子是莽了,但毕竟还是爱国之士啊!
否则的话,他们既然能够率兵开城迎敌,那自然也可以率兵开城投敌。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鸿薪王才是真的要哭都来不及吧?
投敌这种事,只要有一个人带了头,恐怕就会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墨珣还记得牵复帝的御驾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哪怕他本人因为身体不适,当天没有出现,可皇上御驾亲征却仍是让征西军士气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