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格尔齐从大周士兵那里听了墨珣的事迹,知道就连诨右图与他的那两个儿子都是被墨珣射杀的,看向的墨珣的眼神也变得亮闪闪的了。
“这次我带人回到大月氏,我父亲,就是族长,还骂了我一顿。这段时间,我们族人提心吊胆,就担心雅砻会来报复我们。”
“他们没机会了。”墨珣心里其实是觉得牵复帝就只是想让他把雅砻打怕,让他们以后不敢对大周有不臣之心。但墨珣琢磨了一下,觉得还是得打死老虎才行。
墨珣不愿意跟边关的将士抢功,但心里却是急着回京,所以才会频繁参与战事。
而大周的将领并非无能之辈,否则也不可能在雅砻的攻势下守住玉门关不让雅砻踏入关内一步了。
大多数时候,墨珣都是跟几个将领商议,而后由将领领兵出征,他自己则随军前行。
两个月后,墨珣赶在怀阳落下第一场大雪时回了京。
而此时,世上已再无“雅砻”。
……
墨珣原先就只是个文官,率领的也都只是边关的将士,此番回京,自然不可能带着边关的将士进京。不过好在牵复帝回京之前,曾给墨珣留下一小部分的禁卫军。
墨珣归心似箭,一路策马向东,却并没有在驿站休息,而是带着战报赶回了怀阳。
边关将士已经给皇上写了奏折,但是这个快报竟是没有墨珣他们一行的速度快。等墨珣他们抵达怀阳城门口时,边关将士的奏折竟才刚刚进了昌州。
到了怀阳城门处时,墨珣停了下来,刚要下马,就被禁卫军制止了,“墨大人不用下马。”
语罢,禁卫军们纷纷掏出腰牌,让守城的士兵查验。
“这位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墨珣,墨大人。而旁边那位是越国公府上的侍卫。我等从边关归来,此时身负战报,急着要进宫面圣。”
守城的士兵见到禁卫军倒也并不奇怪,更何况墨大人留在边关追击雅砻残兵的事本来就已经传遍了整个大周。现在见到墨大人回来,几个士兵一边检查禁卫军的腰牌,一边偷偷打量坐在高马上的墨大人。
墨珣觉察到视线,随意朝着他们扫了一眼,倒也没说什么。
然而,士兵们却都被墨珣这一眼吓住,竟是不敢再看,赶忙低头检查腰牌,放人进城。
等到一行人离开城门,士兵们才惊叹道:“原来这就是能拉开‘震天弓’的墨大人,‘三箭定边关’,果然名不虚传。”
这周身的凛然之气,简直让人不敢直视。
此时,墨珣已经驾了马往宫门处去了,却也没错过周围百姓提到的什么“三箭定边关”。
墨珣一听这夸张的说法,就知道京中肯定已经有了他的传闻,就是不知道是从谁的口中,竟是能传出“三箭”,明明是七八1九十箭……
不过算了,随他们说吧。
“丁大哥,你先回国公府为我报个平安吧。”墨珣身负战报,身边又都是禁卫军,就算再想回越国公府,那也得先进宫把战报呈给皇上才行。
“是。”丁成英答应下来,这就勒转了马头往越国公府的方向去了。
有禁卫军在,墨珣连进宫都费不了多少事。
牵复帝得知墨珣进了宫,立刻将人召到御书房议事。
而墨珣一路风尘仆仆,却难掩其华,此时面对牵复帝,竟是神采飞扬。
“臣幸不辱命!”墨珣一见牵复帝,立刻下拜。
牵复帝自御驾亲征之后,已与墨珣有了袍泽之情,此时见墨珣下拜,赶忙将人托起,“墨爱卿免礼!爱卿功不可没!”
“为陛下分忧实乃臣之本分。”墨珣与牵复帝寒暄过后,见牵复帝似乎没有要再夸自己的意思,赶忙将战报呈给牵复帝。
牵复帝接过,却没有直接打开看,而是笑道:“墨爱卿回京竟是与八百里急报一个速度。”
墨珣一怔,一时也搞不清牵复帝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是嫌回京太快了?
这有什么可嫌的?
“墨爱卿,坐。”牵复帝走到里间,直接就坐在榻上,示意墨珣坐在小炕几的另一侧。
“谢皇上。”墨珣边思考着,边顺着牵复帝的话坐下。
然而,在墨珣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就又听到牵复帝说:“墨爱卿当真是惊才绝艳!有卿如此,实乃朕之幸事!”
“臣惭愧,实在当不得陛下如此厚爱。”墨珣没想到牵复帝又开始夸他了,但却还是谨记君臣有别,赶忙自谦一番。
“当得起,当得起!”牵复帝满脸的笑意,“你若担不起,还有谁能担得起?!”
墨珣被牵复帝夸得一时语塞,随后反过来开始夸牵复帝。“是皇上御驾亲征鼓舞了大周将士的士气,才使得臣领军时,将士们奋勇杀敌,视死如归。”
两人互相夸耀了对方一番,直把牵复帝夸得眉开眼笑,君臣尽欢,这才又说起了别的。
“先前,朕允诺你的‘郡公’一爵已交由宗正寺办妥了,圣旨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到在越国公府了。”
牵复帝:你现在已经是正二品的郡公了。
“臣多谢皇上!”
墨珣赶忙起身,又要叩拜谢恩,却再一次被牵复帝拉住。“免礼免礼,快坐下说话。”
牵复帝此时不看战报,只想听墨珣描述一下他离开边关之后发生的事——如何射杀诨右图,又是如何剿灭雅砻残兵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