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顿时对季芸倍感佩服,当即竖起大拇指:“不愧是我嫂子。”
季芸客气道:“好说。”
互相客套完,季芸才反应过来道:“看不出来天仙似的宋烟在床上也挺荤啊。”
元笙突然背后一凉:“……”
这回元笙笑不出来了,她能说以宋烟的研究精神,因为不明白该怎么操作特地买了一堆书籍研究吗?
有人是理论派,有人是实践派,宋烟厉害了,两者合一,理论实践两手抓。
晒太阳的两人对视一眼,各自摸了摸自己酸软的腰,发出了咸鱼般的叹息声,懒洋洋如腰间盘突出的公园老太太。
跟后边处理后宫事务的宋烟产生鲜明的对比。
季成风突然有点羞愧,自己拉着人家对象晒太阳,让对方独自工作。
元笙看出她想什么,忽然道:“别担心,往后在那坐着的便是你了。”
季成风:“……”
元笙再次好心补充:“烟烟会教你的。”
要是这话在听不出来什么意思季成风就是傻子了,心情更加复杂了。
元笙躺在摇摇椅上晃荡,眯着眼睛看着清湛蓝天:“我出生在宅院,父亲上了战场,我和乳母一起待在院子里等父亲凯旋归来,后来来到皇宫,从小到大我看到的天空都是四四方方的,烟烟说想带我去看看其他地方,蓝色的不仅仅是天空,还有大海。”
她转过脑袋,朝伏案的宋烟高兴道:“以前他们都不放心我出门,现在有烟烟就不怕了。”
宋烟也抬起头,浅浅一笑。
第37章三十七
又是半年过去,这半年经过赵胤祯的不懈努力和元笙三天两头过去哼哼唧唧的撒娇。
太后终于是点了头,认可了两对的感情,走出了寿康宫不在藏着咸鱼。
这时季成风才知道每天温温柔柔说外面太吵了哀家就不出门扰了你们年轻人的兴致的元太后闹脾气。
得知真相的季成风目瞪口呆。
元笙微微一笑,笑容里透着几分疲惫:“表哥的性子像姑母,若有苦闷不愿说,闷在心中自愈。”
闻言,季成风深以为然点头,上辈子的赵胤祯也这样。
也就是闷骚是遗传的,跟成文皇帝的明骚是截然相反的。
“不过你们是怎么发现的?”季成风问。
元笙托着下巴道:“太后是先帝未亡人,自称哀家,可姑母不喜欢这个称呼,用上这个称呼的时候就意思是不高兴了,这些时日她一直自称哀家,对着表哥也自称哀家,这麻烦可大了。”
想起一直笑眯眯自称哀家的季成风:“……”
看不出来啊!
她说呢,怎么在自个面前哀家和我轮着用,在皇帝面前是全程哀家,感情是对儿子说:“你妈我不高兴了,傻儿子想办法哄我吧。”
所以说,元太后那份傲娇没通过血脉传到赵哥身上,传到你身上了,女性线粒体,不容小觑。
元笙垂着眼皮,等着下一个提问,果然,想不通的宸贵妃又问:”为什么不乐意自称哀家?”
“姑母的想法一直都很特别。”元笙笑道。
季成风顿时闭上了嘴。
是不愿意用这个寓意深沉的自称,还是根本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先帝未亡人呢?
想起这事,季成风突然想起后世电视剧编排的成文皇帝的“真爱”,历史爱好者哪能不八卦,她旁敲侧击了一番。
在后世史书记载的是皇七子赵胤铭登基,皇后郑氏为太后,命皇帝将未有子嗣妃嫔者殉葬,陈朝自太-祖皇帝就废了殉葬制度。
郑太后这一手可是让新登基的儿子“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做法”,新帝登基三年不改父道,更何况是祖辈留下来的规矩。
先帝留下的老大臣们都挺不乐意,一方面觉得皇帝这边作为是为不孝,另一方面是觉得外戚对皇帝影响太大,这就很麻烦。
读这段史时季成风能从只言片语中看出,一句模模糊糊的“先帝挚爱,难却相思情,惟愿相伴”,能看出郑太后在针对某个人。
而那时皇十一子“赵胤祯”已经夭折,无子傍身的元妃也在此列。
关于这一段的后续发展很是模糊,只有一句“先帝不忍杀孽,遂,避世清修,带发修行者,号静真,静真太妃。”
没点名没点姓,也不知道这个让人翻烂陈史的静真太妃是谁,毕竟成文皇帝的小老婆名单太长,全都只有姓氏,哪里分得清谁是谁。
现在隐隐约约有了猜测。
看赵胤祯对先帝的态度,尊敬有余濡慕不足,不太像是儿子对爹的态度,也从他的视角得不出结论,反观是元笙来深宫来得早,又是女孩子,观察的反而更仔细。
“你说这个?”元笙皱眉,左右看看才低声道:“虽说议论长辈非晚辈所为,不过你说到的我也想过,俊美如此的先帝到底最属意谁。”
季成风声音压的更低:“有想法吗?”
“有。”元笙点头:“我姑母。”
“还真是!”季成风一拍大腿:“二位感情可好?”
元笙:“相敬如宾。”
季成风笑容一僵:“相敬如宾?”
元笙点头:“对。”
相敬如宾是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这叫哪门子真爱?
难道先帝跟其他妃子都是大打出手,显得安安静静的元太后尤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