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宁琪> 第34章

第34章

  当年文峰回到部队驻地就带着蒋鑫直接找自己舅舅部队首长张诚礼,当时首长看到蒋鑫的演示后,问了很多的问题,第一时间就令文峰成立特殊小队找寻这样特殊的人,参军入伍在他的军队受军队庇护,陆陆续续有被发现的,有主动投靠的,大多是从其他区域避难点解救回来的,都成了这一小队的队员,也都只认文峰和老首长张诚礼这两人。
  文峰还管着一队200人的机动小队,这一队人员是专门负责特殊小队人员安全的存在。
  几乎1人就有10人或在明或在暗的保护着特殊小队的队员。
  军区暴乱的那次也是因为有其他区域知道了一些这队人的信息,想要抢夺到手,有这些特殊人才在手,可能军区都能他们说的算。张弛就是泄露这一秘密的人。
  除了自己家所在的新安军区宁琪猜测可能中央也有这样的小队,至于其他军区和非军区估计也有但不会很多,绝对无法与新安军区和中央相比。
  当时这样的特殊人类也有很多被人害死在实验台上,害死在人的抢夺贪婪中。
  宁琪一家这样的普通人之所以会知道这队人的存在,是因为新安军区和中央决定宜居到距岩礁石一千九百千公里外的一个区域定居,没错一千九百公里外,那是新安军区和中央联合探查好的地方,比之前的联合科研小队探测的更远。
  新安军区和中央没有隐瞒这一小队为两区人类做出的贡献,现在大家心里的偶像都变成了特殊小队的人。
  这一特殊小队三分之一的人都在一千九百公里外等待和大部队集合。
  就是他们随身带着完好的各种科研设备、探测设备、用于实验的动物、植物、各种种子,探测到比这片草原还要好,还要适宜人类定居的位置。
  这一决定也是新安军区和中央反复商量后的结果,地球末日的那些日子,外区的不可控已经腐蚀了他们的人性,现在唯一能让新安军区和中央彼此信任的只有对方,第三个都不存在。
  两个区域都是避难人群存活率最高,生活最安定,犯罪率最低,人类文明还保持着的区域,各有各自的管理方式和规范,还是暂时都不要改的好。
  所以两方才决定一起移居,紧挨在一起,不参与对方的管理,守望相助又相对独立。
  其他区域愿意去也不反对但是中央和新安军区不会提供援助,毕竟已经安全落地,彼此都困难,各扫门前雪吧。
  这个距离范围如果有其他国家的舰队或是其他未知危险攻击他们,也足够中央和新安军区回援。不愿意挨在一起又不能让人欺负,恨铁不成钢又不能放着不管,只能安全距离内眼不见心不烦。
  第30章 飞蛾
  也有其他飞船打算跟随背靠大树好乘凉,可惜没有足够的技术和能源支撑他们到那么远距离定居,而中央和新安军区明显不想他们再占便宜,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新安军区和中央舰队的离开。
  新安军区与中央舰队所有飞船还能飞行都要归功特殊小队的成员,他们存储了两种备用矿源液,当时军方和中央考虑到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提前准备。
  如果没有特殊小队的人,两个区是无法全部带上这些储备的矿源液,飞船也再不能起飞进行远距离的搬移。
  为了节省推进能源,速度控制在原来地球飞机飞行速度,近三个小时的飞行,飞船再次降落,这一次降落众人的心情也平稳了很多,终于能在新地球中开始正常的生活。
  中央和新安军区的特殊小队早早就已向领导汇报完毕,传送了所有的资料回总部,两方高层也都划定好了范围,中央和新安军区各自安置。
  大家也知道了为什么之前的探测设备会坏掉,可能是磁场或是其他物质能量问题,人类所有的科技设备不能在露天下暴露超过这个星球的一个昼夜,必须一个昼夜内收起隔离休息才不会损坏,也就是说原地球的部分科技设备尤其是检测类仪器,它们的工作时间都不可以超过49小时。
  对于其他幸存人类来讲这完全无关紧要,知道有氧气能呼吸,有土地能种出东西解决温饱,有液态的水可以提取解决饮用水,其他都已经不重要。
  人们迫切需要出舱到外面去感受新的星球。
  期待着新的生活。
  在船舱的这几个月,宁琪很在意这个星球的天气变化,可惜这的天气真的超级稳定, 昼夜的时间非常精准,风永远是微风,天永远是淡淡灰白色,什么也观察不出来,更总结不出规律。
  只能寄希望这里的气候永远是稳定的。
  飞船停稳后广播播报所有人都可以出舱活动,适应这里温度。
  官方消息等待3个昼夜后,就可以跟着派遣小队的车去选择的指定地点定居,军方还在做最后一次细致的安全排查。
  飞船舰队停放的位置仍然是一大片的岩礁石,中间凸起平坦四周都有向下十五度左右的倾斜,这一片的岩礁石明显地势更高,军区决定以后这个位置将是军区的总部,飞船将会被改成军人和军属的驻扎地。
  普通民众可以在军方划定好的安全区内自由择地定居,军区会在物资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尤其是种子。
  所有人都在畅想以后的生活,睡不着根本睡不着。
  宁琪一家都带着氧气罩穿着矿源液纤维衣,本以为只此一家是怕死群体,结果发现大有人在,果然能活下来的人都谨慎第一位,尤其在发现军方的人也如此时更加坚定了不能脱,当然也有不以为然的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