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帮着狗子把抓坏的萝卜给拔出来,用萝卜叶子擦掉多余的泥土,递到大黄嘴边:“吃吧吃吧,可好吃了。”
大黄鬼鬼祟祟的左看右看,见远处的老太太没发现,忙趴到地上啃起了萝卜。
“咔嚓,咔嚓……”
江六继续拔萝卜,这哪里拔的是萝卜哟,这就是钱!
今日一定要买点好东西回家,也不知道那边有没有什么便宜的东西,最好是他们这里不容易买到的。
家里菜地有三块,后院有一角种的是豆角和南瓜青菜,还有平常用的香葱、韭菜和辣椒等调味菜。
像萝卜和白菜这种成片种植的,就在大菜地,大菜地是村里人集中种菜的地方,每户人家都有大小不一的菜地,有的喜欢种茄子瓜果类,有的喜欢种青菜,看个人喜好。
这会儿菜地里有人在除草,见江家拔了那么多萝卜和白菜,有些好奇的问:“江家妹子,今年你们家这么早就晒菜干?这也太早了吧。”
问话的黄家,在大菜地种的菜类也很多,靠近她们家菜地的这片种的是小青菜,有时候江老太会和她换上一些,做个青菜面条或者菜汤,她们家人勤快,种的小青菜都没什么虫眼。
小青菜最是招虫,虫眼儿多的就卖不上价了,买菜的人都不乐意这种菜,黄家小娃儿们捉的虫子,会给江家的鸡加餐。
江老太有时候会煮一个鸡蛋让他们分,娃子们也开心,大人们也开心,也就假装不知道这事儿。
黄婆婆年龄比江老太大,近来嗓子也不大好,说话声音有点儿小,江老太刚开始还没听见,田云花见婆婆没反应,答道:“头茬菜晒的更好吃哩,黄婶儿你要不也晒点儿?”
黄婆婆摇头,她们家的萝卜就种了几颗,还是留着冬日里吃吧,鲜菜不比那干菜好吃吗?
第 十一章 野生繁缕。
兄弟二人正准备拉着板车出发,突然江老太走过来给了两人十文钱。
“昨儿个你们大肉包子都没吃上吧?拿去,今天吃回来。”老太太把钱放在江六的钱袋里。
江小三:“阿奶,我们带了干粮……”
“一人买一个尝尝,看还是不是那个味儿。”
镇上的大肉包三文钱一个,半大小子一口气都能吃四五个。
江小三还想说什么,老太太摆手表示不想听,让他们快走吧,卖不掉就早点回来。
这次江六同意大黄送他到马家桥村,他们上桥时大黄就不能再跟着了,大黄听的懂,开心的一直到处乱跑。
从九河村到过桥还需走上一个半小时,大黄兴奋的叼着它喜欢的树枝,偶尔撵着小鸟跑不见影,江六久不见它就要大声喊两遍。
过桥时大黄很听话,一点都没耍赖皮,乖乖蹲坐在桥这头目送二人离去,等人走远了就在桥下面找个舒服的地方睡大觉,江六回来时会喊它。
今日逢双数镇上更热闹,进镇子就看见有卖糖球儿的,好些小孩儿围着卖糖球的老人,还有不少正磨着家里人给买。
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老汉的糖球就卖了一大半,这生意可真好啊。
一串糖球要五文钱,上面有八个红色山楂,外层裹着橙黄的糖浆,江六今年也摘了不少山楂拿去卖,一篮子才卖十几文钱。
人家有做糖手艺的人,八个就能卖五文……
见弟弟盯着那卖糖球的老汉,以为是他也想吃,问:“买一串儿?”再不买就卖完了哦,这可是很受欢迎姑娘和小孩儿的哩。
江六摇头,五文钱他还不如去卖猪肉那买两根儿带肉的大骨头回家熬汤喝,他只是在感慨自己那满满几篮子的红山楂,咋就卖不到那么贵?
和三哥商量,他推着板车去码头,让三哥在菜摊继续守着卖菜。
江小三不同意,出门时她奶奶特意叮嘱了,让他听小六的,但也没说让他一个人去啊,“你一个人咋拉的动那车,要不然我给你拉过去,我再回来摆摊?”
江六想了想觉得也可以,码头那边人多杂乱,到时候自己找个偏僻的角落也可以进镯子。
两兄弟就这么轻易的改变了行驶路线,码头要一路往北边走,从镇子的另一边出去。
码头多是船夫卸货和成堆货物,也有人不少挑着担子在卖菜,还有摆摊卖吃食的,那油煎米粑的香味太勾人了,两兄弟只得快速经过,怕控制不住的嘴,流下了口水惹人笑话。
二人拉板车的行为在码头并不怪异,别人只当是谁家订的菜要运走的,毕竟清溪镇风水好,种的菜都水灵。
江六把板车停在路边,说自己就在这等着接货的人,给他三哥的扁担里装了些菜,都没装满……
江小三咂舌,到底是谁家的船工啊,能吃完这么多萝卜和白菜?这少说也有四五十斤啊,顿顿吃萝卜白菜肚子能受的住吗?
清溪镇的鱼货卖的好,其中最出名的白银鱼只在这产出,但不是谁家都有船,也不是人人都能大量捕鱼。
九河村的河湾比起镇子周围的河岸窄很多,偶尔才能捞上那么一两条。
一条最小的白银鱼都能卖上十文钱,大家捞到鱼都舍不得吃,宁愿拿去卖。
镇上品百味做了几代的鱼,名气在府城都不小,富贵闲散的贵人们,也会乘船过来吃。
码头上的新鲜玩意儿有时候比镇上还丰富,周围的村民铆足了劲想得富贵人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