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从钱袋子倒出今日赚的钱,大声说道:“我们家会有钱的,你看,以后我们家再也不会因为银钱结不上亲了。”
众人吃惊的看着桌子上的碎银子,怎么会有这么多钱?每年只有卖粮食时才能看见成块的碎银。
江二哥推开不停扒拉着自己的弟弟,拿起碎银子一咬:“哎哟,是真的哩。”
大家被他的举动给逗笑了,江老太更是狠狠捶了他两下,没好气的说:“肯定是真的啊,你个憋孙儿弄啥哩?”
被这么一打岔,屋里的气氛顿时好了很多。
江六也笑了:“这碎银子是人家给的定金,让我寻摸一种东西,剩下的是卖菜的钱和下次的菜定金。”
趁此机会,江六把蕉芋的事情说了出来,今日这罪可不能白受。
“啥?”
“就那玩意能吃?”
“美人指可以吃?不可能吧小弟,那个只有花能吃,其他有毒的。”
江家大哥皱眉。
江家二哥若有所思。
江小三一边揉屁股,一边回忆美人指花蜜的味道……
姑娘们会摘焦芋的花儿吃花蜜,红色的花儿也十分好看,美人指一长就是一大片,远处看仿佛一簇簇火焰。
郑重的点头:“真的可以吃,他们今天也给我吃过,有的地方不长这玩意儿,有的地方叫旱藕、焦芋,刚好我们这边有,我就说挖了卖给他们。”
说完在心里默念了一句:福生无量天尊。
人果真不能踏入谎言的道路,从此以后他将在撒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江老头想了想:“他们要多少?”
“先来一百斤吧,但我觉得这玩意儿肯定不止一个吃法,我吃起来觉得脆脆的?味道不错,还带着甜味儿。”
江家人没吃过,他们暂时不发表任何评判,既然有这么个能当粮食的东西,那么不妨挖回来试试。
他们家今年红薯没种多少,分了一块地出去种小麦,如果冬日有这新粮食,就算不能卖钱,那也能自家留着填肚子。
江六打了个哈欠,跃跃欲试的众人忙回神:“睡去吧,睡去吧。”
江老汉问了他答应别人的时间,知道那些人在码头有留人,不急于一时,便让他明日在家休息,不准去镇上。
今日刚犯了错的江六可不敢在这时造次,只能乖乖的点头应下。
刚好明日他也可以试试洗粉,过程中就第二步的剁碎成糜比较难,其他的倒没什么难度,过滤的干净纱布家里也有。
吃饱喝足的江六此时并没有睡意,脑子里不停的回想芋粉做出来的东西。
焦芋凉粉这个很简单,冲粉后等它自然凝固成透明状,再切成长条拌上各种调料就是。
蕉芋粉丝和粉皮要再二次加工并晒干,但那位解说的工作人员说,晒干的粉条类三四年都不坏。
既然蕉芋能洗粉,那么同理红薯也可以,不过今日只看了植物科,红薯等农作物暂时还未见。
江六有信心能洗粉成功,就是不知道这蕉芋粉能否像甘泉村的鱼粉一般,那么招人喜欢?
第 30章 奇事。
今日九河村传了件奇事,一大早江家的屋顶上就冒起了阵阵青烟。
路过的人家闻到了空气中传来的香浓的肉味,没过多久下地的人们都纷纷议论了起来。
“没听说老江家今日有啥喜事儿啊?这么早就开始炖肉了?”
“不知道啊,昨日回来路上也没听江老汉说起。”
“是不是因为出了口恶气?自家人搁屋里热闹热闹?”
最近村子里没啥热闹事,这江家大早上的炖大肉,也能在人们口中过上一圈儿。
昨日九河村和杏花村可是发生了大事,两个村子最后撕破了脸皮,杏花村赔偿江家二两银子并两百斤粮食。
江老汉只拿了一两,剩余的银子和粮食都交由村长处理,村长让人把粮食拉到大粮仓,银子也记在了公账上头。
九河村的公账和大粮仓已有六个年头,用于村里的老幼救济和学堂,还有生老后事。
逃荒路上有人失去了双亲,有人走散有人被抛弃,但自从村子建立,大家也慢慢从悲伤中走出来。
每年收成好时,各家会出一二十斤粮食填补大粮仓,村子目前吃大粮仓的有三户人家。
其中一户有老有小,老人家今年七十有五,目前家中有一个四岁幼童,是在河边捡的。
一户是瞎眼奶奶带着十六岁的孙女儿,还有一户是年轻夫妻,妻子是正常人,她男人智力不全。
正在奋力挖田的老人擦了擦汗水:“恶气出了,是该吃顿大肉,不过我不觉得是因为昨儿个的事。”
隔壁田里捆稻草的老头儿有了兴致:“怎么说?”
“昨日我下地回家晚了些,进村时无意瞅着江小三沉着个脸拉着板车回来,小六躺在车上动也不动,怕不是又犯病了?”
他们这几户田地挨着近,只要忙田里活儿都会上门吆喝同行,这片田离村子有些距离。
其中一个头发白了大半的老头叹息:“这江家小六身子骨也太差了些,要不是江家人勤快,估计那孩子早都进松沟了。”
九河村把一处长满松柏的半坡作为埋骨地,这几年松沟也起了好几座新坟。
“今年这还是第一回犯病吧?再大点就好了。”老农人们干农活和闲聊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