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是啊,估计就是炖肉给他补补呢,昨儿个瞧着脸色是不大好,我也没敢上前问。”
  几位老人家都是家中有孙儿的人,要养活一个孩子长大成人,其中艰辛只得各家知晓。更别说像江六这种倒霉蛋儿,一年看大夫的钱都不知道要吃多少斤肉了。
  不光是下地的老头儿们谈论这事儿,老太太们不经意间碰头也会闲话几句。
  这村子里的娃儿都是她们眼看着长大的,谁家是个什么脾气早都摸的一清二楚。
  有人在地里施肥,话道:今日炖肉是不是小六快不行了,不然怎么大早上的就炖肉吃?
  肯定想着让娃儿好好吃上一口,没啥遗憾的走。
  有人不信,如果真是娃儿生病了,怎还会有心思炖肉吃?
  戚奶奶本是去地里给包心菜浇水,听了几人闲话,忙回家抱起戚老头儿刚做好的洗心糖,急呼呼的跑到江家灶房里。
  拉着江老太说话:“慧琴,你家小六没事吧?人呢?请大夫了没有?”
  江老太正在烧辣子,准备中午做个烧辣子蘸水配骨头吃。
  此时的她正一头雾水,迷茫道:“小六?小六没事儿啊?请大夫干啥。”
  “啊?那我听她们说……”
  随后戚老太反应过来,拍了拍自己的嘴两下:“哎哟,看我这张嘴,没事就好没事就好。”
  江老太是什么人精,一听就知道发生了什么。
  放下烧掉外皮的青辣子,无奈道:“小六还在赖床呢,昨儿个去了镇上卖菜,结果没舍得吃饭,给饿的。”
  戚奶奶顿时安心了:“害,我都快给她们说的吓死了。”
  把罐子放在江老太手里,大方一笑:“才熬好的洗心糖,还热乎着哩,给小六留着吃。”
  这一罐能装三四斤,洗心糖不成形,是稀溜溜的,平日里多用来冲水喝,嘴馋的会挖上一点儿直接吃。
  一斤洗心糖四十文,要用上百斤的茅根才能出一斤。
  江老太自然不肯要。
  “拿着啊,自家做的又不花钱。”
  茅根是土里随便长的,也就费点柴火熬糖。
  “柴火不要钱啊?熬汤不费功夫啊?我不要,你拿回去吧。”
  戚家虽然有个儿子会赚钱,但人家媳妇儿肚子里揣了崽子,再过两个月就要生了,这养孩子又要一大笔钱。
  随即江老太又道:“你那菜地里的萝卜熟了吧?你明日都收了给我拉过来,我给你算钱。”
  戚家老两口菜地小,只有三块菜地,田地他们匀给了别人种,每年三块田只要两百斤粮食。
  本来是想给江家种的,但江家种自己的田和地都忙不过来。
  “你那地里那么多都卖完了?”戚老太惊讶了,她是知道江六这几日都往镇上跑的。
  江家那萝卜可是种了三亩多地啊,那么大一片,就……都给卖完了?啥时候萝卜那么好卖了?没听人说啊!
  以往她们村儿种的萝卜都要留在地里等冬日来临,其他村的白萝卜都空心了,镇上人都买不到新鲜萝卜。
  他们村的萝卜还水灵灵的,那时候就特别好卖,还有人用牛车来收萝卜。
  江老太嗤笑一声:“想啥美事儿呢?哪有那么好卖,只是头茬的全卖了,剩下的再长长。”
  戚老太都快羡慕死了,这都是啥运气啊?种萝卜又不费事,今年江家种了那么多萝卜,大家还忧心怎么卖的完呢。
  结果……人头茬鲜儿都卖了?要知道萝卜的头茬可是近一半啊!
  江老太转了转眼珠子,没好意思告诉老姐妹儿,她那白菜地也卖了一小半呢……
  今年她青菜种的少,基本上都全种萝卜和白菜了,包心菜更是一个没种。
  为啥呢?
  因为江六实在是太晕菜青虫,包心菜又特别招青菜虫,再怎么小心还是会被虫啃。
  去年吃包心菜时估计没洗干净,江六吃着吃着整个人都僵硬了,事后吐了好几天。
  江老太每每想种包心菜,又忆起当时孙子那张脸……就这么作罢了。
  戚江两家关系好,既然江老太都这么说了,戚老太也不扭捏,把洗心糖放在案板上就回家数萝卜去了。
  第31 章 准备收菜。
  既然江老太说明日才要,她也不会今日就挖出来,明日一早挖了看着会更新鲜,顾客买的也舒心。
  江家给的萝卜价是两文一斤,自己拉去镇上卖也是这价,冬日里别人下乡来收偶尔会多给一文,但会绕零头。
  最近大集上没啥人卖菜,这时候家家户户地里的菜都多,她儿媳妇儿在镇上给人缝衣裳,顺便照顾儿子,小两口子吃的菜都是家里捎过去的,但依旧消耗不了多少。
  走出江家的戚老太回头看了一眼,心道:老姐妹儿,俺瞧着你家这是要起来了哩?
  其实江老太能想着找村里人收菜,也是江六睡前问起家里菜还多不多?他还会继续卖菜,人家商队如果卖的好会给他留话,到时候可以适当增点儿量。
  对于钱袋的秘密,祖孙俩都十分默契的不提,江六向老太太保证,自己不会偷不会抢不会骗,但凡出现点儿不对的苗头,他会马上断了这条路。
  他承认自己确实有在做倒卖的行当,也希望奶奶能帮自己保密,并在适当的时候帮忙遮掩。
  江老太想继续问,随后想到什么又没问出口。目光看向窗外低声道:“你现在也大了,有自己的思量,奶奶只望着你平安就好,左右不会是一口吃的,吃的好些不会升天,吃的差些也不会饿死,别把所有人的担子都累在自己身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