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她正在屋里腌茄干儿,这是她们老家的做法,把鲜茄子切成条儿晒上个一两日,再上锅蒸一刻钟,蒸好的茄干里放入咸盐和辣椒末调味,装入坛子里腌一个月就能吃,冬日里也能添个菜。
  江老太鼻子多灵啊,一进院儿就闻到了香:“青萍你又在腌茄干了?”
  他们家也爱吃这咸辣茄干儿,特别的有嚼劲又香辣咸,简直是一道完美的下饭小菜,江老太会做也是从青萍这里学的。
  “是啊婶儿,你带点回去吃呗?这回我弄的可多,地里的茄子实在是多的吃不完,你也摘点儿回去吃。”
  江老太摇头,忙道来自己的来意,这茄子她今年没种几颗,但往年都是能卖上三文一斤。
  “青萍啊,你看婶子三文一斤收能行不?”
  青萍种的茄子比别家的都大,又大又圆又紫,看起来特别的漂亮。
  二人本是坐在廊下说话,青萍一听猛的站起来,把旁边坐着的江老太吓的一愣。
  刚好这时大傻个儿背着半筐河蚌进门,只见青萍猛的起身,又软绵的往地上倒,江老太眼疾手快的拉住她。
  大傻个儿一个箭步冲过来抢回媳妇儿,搂在自己怀里,另一只胳膊横在两人身前,眼神不善的盯着江老太。
  老太太连连摆手:“可不是我啊,我也不知道你媳妇儿这是咋的了。”
  青萍把相公的胳膊压下来,对着他摇摇头,十分抱歉的对江老太说道:“婶子对不住,是我自己的原因,起身太急了有些犯晕病,你别介意大山的冒犯,他也是担心我。”
  三人都松了口气,又重新坐回竹凳子,继续刚才的话题。
  “没事没事,知道护媳妇儿是好事儿,婶子一把年纪了哪能和他计较这些。”
  青萍也是个利索人,问江老太什么时候要,可以一起去看看她地里的茄子,她们家后院也有不少,都是个顶个的大。
  她和相公都爱吃茄子,所以每年都会多种几颗,茄子种都是选那最大的几颗。
  江老太笑了笑:“不看了,有啥好看的,你办事我放心,明日一早送过来我再给你结钱。”
  这院子里的冬瓜还没怎么熟,白灰还没起,看来和她种的时间应该差不多,还得再等等。
  江老太还要去孟老头家,站起身来告辞:“我还有事先走了,你别送,别送。”
  这青萍啊就是客气的很,老爱送人出门,江老太就特别不爱来她家串门儿。
  大山的那半篓子河蚌,江老太没要,他们家人不爱吃河蚌肉,村里人倒经常吃,用辣椒和韭菜炒炒,也是个不错的肉菜。
  等江老太走远,仍然站在门口目送她离开的青萍,依在相公怀里,痴痴地轻抚他的眉眼:“山哥,你快好起来吧,我们的孩儿需要爹爹。”
  今年茄子长得多,如果全部卖完就能继续给山哥抓药,那药贵是贵了些,但能起效。
  断断续续喝了一年半,近来山哥的眉眼看着没以往那般痴了?如果家里有钱就好了,大夫说了连着喝上几个月效果会更好。
  青萍叹息一声,低头看向自己的肚子,手不自觉的抚摸着,错过了男人眼底的一丝迷茫。
  江老太又去了孟老头家,敲门半晌都不见人来开门,只能去山药地里找人。
  这会儿太阳晒到人身上已经有些疼了,江老太折了片大点的树叶盖在头上,远远的看见山药地边有两个人,树荫下还有个玩九连环的小娃。
  江老太越看越眼熟,突然乐呵起来,这不是她大孙儿嘛!
  江六正和孟老爷子说着话,就见自家奶奶从田坎那边儿走来。
  “阿奶。”扯着嗓子大声喊。
  他起来时没见着人,爷爷说奶奶去青萍婶子家了,江六就来找孟老头商量起山药的事儿。
  江老太笑着把树叶拿下来:“你这猴狲跑的还挺快。”
  从她们家到山药地这边儿要过好几个弯,这边土地最松软,适合种土豆和花生,江家当年没分到这边的地。
  孟老头刨出一节山药给他们看:“这地边上的能挖了,估计挖不了多少。”
  江六觉得孟爷爷种的山药特别好,又长又大,搭的这些山药架子也很漂亮,两根相邻的竹竿交叉,在顶部绑上布条,这样山药藤会往上攀爬,地底下的山药也长得更好。
  夏季时远处看很像许多绿色的拱门,这会儿山药快成熟了,叶子已枯黄,又变成了另一道景色。
  小娃休息够了,走到地边把掉在地上的山药豆都捡起来放进小篮子里。
  把小篮子递给江老太,江老太笑眯了眼,摸着他的头:“小钰啊,一会儿上奶奶家啃大骨头吧?奶奶可稀罕你了。”
  小娃捂着嘴偷笑,对着江老太摇头,当真是可爱极了。
  江六抱起一旁的小娃掂了掂,唔……好轻。
  “孟阿爷,下午我们自己挖吧,您在边儿看着就成,这山药给您算五文钱一斤。”
  今年天好,雨水不多不少,这片山药地排水做的好,可见是花了不少心思。
  “那不成,去年我也才卖四文,这些山药卖不到那么贵哟。”孟老头的倔驴病又犯了。
  江老太忍不住翻了个白眼:“咋就不能卖五文了,我瞅着今年的山药比去年更好哩。”
  祖孙二人好说歹说才把他说通,孟老头无奈道:“像你们这般,非得给人高价的也是不多见,送财童子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