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江六把人带到了堂屋,又赶紧找来干净布给他们擦脸,他娘端着糖水进门,大娘给碗里放了一大勺饴糖。
  过来两次都没看见大外孙,纪老头这会儿把人好好打量了一遍,见他精神挺好,也就安心了。
  外祖们送来的蕉芋,还是像锅那么大,上头泥土去的很干净,周围的小芽苞都是掰掉了的,生怕占了江家一点儿便宜。
  江老太给这些蕉芋过秤,无论是上层还是底下的都一样,也不由得感慨,老纪家人是真的实在。
  江老汉留人吃饭,纪老头还是那些话:“不吃了,家里还等着我们回去哩。”
  这会儿开始走,还能勉强翻山,要是再晚一点就需要点火把,今天林子里不适合点火,湿气重烟雾大。
  江六把木匣子的两种糖果,各倒一半出来,并到一个木匣子里,又装了几块米花糖。
  盐不要,那吃的总可以吧?
  当着外祖的面把匣子打开,不乐意地说:“如果你们不要,我以后再也不去松茂坡了。”
  大小两个舅舅看向自家老爹,威胁他们呢?可以揍一顿不?
  江老汉和江老太也跟着劝道:“收下收下,这是娃儿孝敬给老人,一片心意莫要再辜负。”
  小六这娃儿没什么坏心眼,心实在的很,受了委屈也只会往肚子里咽,老太太有时候都在想,同意他出去和人做买卖,到底是对还是错。
  她心里清楚得很,娃儿有小秘密,应该是和他出生有关,老太太只装不知道,管他是谁家的小仙童,只要他还在世间,就是江家的江小六。
  她们家人吧,说好听点儿是实在,说难听点就是脑子不大灵光,应该是江家祖上的问题……
  小六有时候找借口找的那么蹩脚,也就那些个蠢驴子能信,她的儿子儿媳们是彻底没救的,娃儿说啥就信啥。
  大孙儿?那是个没长嘴的,嘴巴比铁还硬,有怀疑也不会问。
  江小二?蠢货一个,眼里只有钱,只要让他去赚钱,把他卖了都行。
  江小三?好了,这个就更不用说了,蠢货中的大蠢货,你告诉他地里有黄金白银,他也会信,马上就能扛着锄头出门。
  两个姑娘不会多想,她也不会让她们有乱想的机会,小六子想做什么就去做吧,只要他不犯法,好好活着就行。
  第 99章 歹人。
  纪淑燕也跟着劝他爹:“收下吧,爹,娃儿是真心实意的。”
  她爹这人就是特别的死板,她嫁入江家这么多年,爹和娘都没上门几次,怕给家里添麻烦。
  只让弟弟隔三差五的送东西来,家里的果子熟了,第二日弟弟就能来九河村,回去也不让带东西,怕惹人家说闲话。
  纪老头板着脸收下,对着外孙儿严肃的说道:“以后不许这样了,外祖还没那么老,能养活家里人,等我老再给你机会孝敬我们。”
  江六笑眯了眼,拉着外祖的衣袖乖乖点头,真是个倔老头儿。
  江建昌多拿了两个火折子给小舅子,怕一会儿要点火时,山林里头不易点燃。
  农家就是这点不好,下雨有诸多的不便之处,翻山越岭的特别危险,山林里头也说不准会突然窜出来个啥。
  送走了纪家人,江老汉一家也继续忙碌,小六被安排去李婆婆家,告诉芸豆明日他们要十斤嫩豆腐和一斤豆丝儿。
  这会儿雨已经停了。
  江六走在路上,还遇见了拦路的绿呱呱,平时只能听见叫声,都躲在水塘里避着人。
  “呱,呱。”
  绕过那只大呱呱,继续往李婆婆家走。
  大多时候李家门都是闭着的,村里人需要豆腐,也是让家中女眷,或者年岁不大的娃儿上门。
  江六上前叩门。
  “芸豆姐,我是小六。”
  李婆婆眼睛不好,但耳朵还可以,听见门外的动静,高声喊孙女儿去开门,下雨天李婆婆是不会下院子的,她怕自己摔了芸豆会过的更难。
  李芸豆顺着墙边走,院子里有一低处,这会儿积了满满一荡子水,还没来得及舀走。
  “小六,有什么事儿吗?”
  江六把自己的来意说一遍,李芸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天不亮她就会备好嫩豆腐和鲜豆丝。
  看着院里的积水,江六笑着问:“这水坑好大,我让我大哥过来帮下忙吧?”
  李芸豆瞬间脸就红了,脸上那道疤也像一条小蚯蚓,抬手捂着疤痕,轻声说道:“不用了,晚点我再弄。”
  江六也没坚持,回到家马上就找到大哥,告诉他需要帮忙,让他和自己走。
  江余辉不明所以,只能跟在弟弟后头走,问都没问一句干啥。
  走到李家门口停下,大哥疑惑的看过来,江六抬头望天,说自己看见院子里的水坑,但自己实在是没力气帮忙。
  江余辉轻皱眉头,也没说弟弟什么。
  李芸豆拿了个旧的木桶出来,江余辉拿着大葫芦做的水瓢,往里舀积水。
  两人一句话都没说,但脸上都有明显的红晕,江六悄悄靠近李婆婆身旁,对着她眨眨眼。
  李婆婆抿笑不语,低声说:“你觉得能行?”
  江六摊手做出无奈状:“这谁说的清呢,反正我大哥是个大愣子。”
  李婆婆看着院子里的两人,觉得这俩还真不错,都是寡言少语的性子,待人和善,不轻易与人结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