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江小三看见他们的动作,板车也不要了,迅速滑到河边,折了草茎开始逗里面的螃蟹。
  九河村河岸下螃蟹洞少,马家桥这边水流不急,就比较适合这些螃蟹生长。
  挑担里已经掏了好多,今晚这些钳子肉能美美吃一顿,江六也忍不住跟着下去,还在河边捡了好多河壳儿。
  “捡那个做什么?沙子都吐不干净。”江二以为弟弟掏不到螃蟹,才去捡河壳子,让他上自己这边儿来,这个洞口大,里面的螃蟹肯定小不了。
  江六摆手让他自己挖,这些河壳子是要捡回家做变蛋的,遇到了就捎带一些,虽然现在还没有攒下鸡蛋,但总会有的。
  江建昌见他们玩的起劲,一时半会儿也走不了,干脆进马家桥村看看,知会了几人,就往村子里去。
  马家桥田比较多,进村后就是大片农田,房子建造在田地周围,出门走两步就能下田。
  他们因为田离家近,稻子是割回家晾晒的,这会儿已经有人在犁地了,秧脚不需要捡出来,它自己会腐烂化做肥。
  各村都有铁犁,村子越富庶,能分到的农具就更多,农具只在农司售卖,像铁犁和大铁耙这种大的农具,就只能以村子的名义买。
  犁完地还要用大耙碎土,最后再蓄水施肥,马家桥的田很懂事儿,割稻子时水就干了。
  不像他们九河村,田的排水不好,秧脚根部的水是排不空的,每年割稻子腿得陷进去一半。
  犁地的人看见江建昌,热情的招呼他:“江老二,你咋来了?有鸡苗了?”
  很多人都养了母鸡,有的人家也更喜欢养小公鸡吃肉,反正他们也不缺那几个钱,就比如眼前这人。
  第 108章 买谷种。
  鸡苗是没有的,他都还欠了二十多只呢,这一批小鸡苗也大了,明日可以先送一些。
  这次进村是想问问,他们今年卖不卖稻谷种,马家桥的谷种可不便宜,但稻子是真好。
  秧脚疙瘩都更粗,根须密密麻麻的,把田里的土抓的很紧,不惧风吹雨打,稻穗很少有空壳。
  “卖呀,你要买啊?你小子发财了。”
  稻谷种二十文一斤,都是挑选最好的谷子留种,九河村田薄,一亩少说也要准备六斤种子。
  江建昌摇头:“哪里的话,还不是你们村稻子好,我们早就想买了。”只是不敢买而已。
  就拿他们家说,九亩田就是五十多斤种子,也许还不止,光是买种就要花一两多银。
  种出来的还不一定有人家的好,谁舍得花那么多钱打水漂,要不是今年有蕉芋撑着,江家也不敢花钱买谷种。
  这人叫马大光,大家都喊他马光头,其实人有头发,只是头上某些地方光秃秃的,整头也没剩几根儿毛。
  他家就喜欢养小公鸡吃,江建昌养的公鸡苗大多都是卖给他,家里现在估摸着最少也有三十多只。
  马大光见他要的种子多,从田地出来,让江老二和自己回家,要给他看看今年的新种子。
  他家的田虽然不是最多的,但家里人施肥勤,也舍得给肥,长得自然就更好,有时候村里人也会和他换新种。
  “我给你说,今日差役大人透露了上头的意思,可能我们村儿的种子,以后还要涨价呢。”
  种子也有新旧一说,旧的种子有人舍不得换,又不愿意花钱买农司的新种,一遇到天干或者连续下雨,收成就不好。
  受灾严重,朝廷就得发救济粮,这么久而久之,有的人户就赖上了这粮食,地也不好好种。
  今日收秋粮的大人透露,上头的人不乐意了,坚决不允许再出现这种烂风气,旧种必须得换,如果还有人坚持种,那就压低粮价。
  多数人一年到头,就指望秋粮活命,结果卖不出去,那还想种不?也不再给你发救济粮,饿死了就迁听话的人过来,继续种粮食。
  这新种子当中,可能会有他们马家桥的谷种,等这批粮食收上去,农司的人会认真挑选。
  今年他们村交的可都是上好的粮食,就是希望能选做种子,能卖给官家这是多大的喜事儿啊,算光宗耀祖了,以后他们村的稻谷还得涨呢。
  村里人个个喜笑颜开,江小二拉来的凉粉刚好赶上好时候,第一波很快就卖完了,大家还催他赶紧回去,再送点儿来呢。
  这可把江建昌羡慕坏了,都这么贵了还要涨?
  那以后他们种的米还能卖出去吗?本来卖的就便宜,再压价,那是得多低。
  江建昌心情十分复杂,可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这同样是种地,咋人家就能种的那么好呢?
  马大光家离他的田不远,盖的是青砖大瓦房,他这人虽然头发不多,但人是真的有本事,什么都能鼓捣一点,脑瓜子天生转的就比旁人快。
  每年交完秋粮,他就会搭乘大货船出门,把自家的粮食卖得远远的,还会寻摸别处的东西回来。
  江建昌养的鸡,其中一种个头较大,黑尾巴毛的黄母鸡,就是从他这里买的,下的蛋比灰麻鸡大一点,鸡容易养活,也肯下蛋。
  马光头这人还是挺靠谱的,不会坑熟人。
  看过了种子没问题,但身上的钱不够,于是约定好明日送钱来,这些种子都会给他留着。
  马大光笑眯眯地说:“没问题,顺便帮我带三斤凉粉怎么样?我要纯凉粉不加料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