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家里有一坛子豆油,是之前钟千送来的,钟家的豆油清亮,做出来的菜比荤油爽口,也更好看。
  尽可能的把红薯切成大小相同的丝,纪淑燕看了半天,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接手了这切丝的活儿。
  这会儿快天黑了,建房子的人也已下工,江六让他五姐做完这锅就停下,他想用一下大锅,家里的锅也是真的紧缺啊,明日还得再买两口回来。
  好在现在都是铁锅,这要是陶锅,按他们家这用法,早就裂了不知道多少个了…….
  黄澄澄的豆油下锅,烧至油温冒小烟,放入清洗好的红薯丝,炸至金黄酥脆再捞出,锅里放入六碗水,三大勺饴糖,等混合糖浆开始粘稠冒小泡时,就把土灶里的火退掉。
  把刚刚炸好的红薯丝放入糖浆,快速的让苕丝和糖浆混合均匀,尽量让每根苕丝都裹上糖浆,把它们放在木板上,盖上一层油纸按压紧实,等凉透后再切小块儿。
  这丝糖做法简单,江六打算收红薯做上一些,现在红薯卖的价不算高,等冬日来临再收,做这糖就不划算了。
  炸苕丝和熬糖浆时,香味儿馋的人不停的伸脖子,就连傻愣愣的大山,也忍不住想往那边探头。
  他和青萍在院子后角过滤蕉芋粉,做糖的过程他们并没有看见,江家人也没在一旁守着。
  青萍见他这样,轻轻摇摇头,这会儿还不能过去,那东西想来也是要拿去卖的,她闻着也觉得很香。
  “一会儿我找小六买些可好?山哥馋了吧。”
  大山指了指她微微隆起的小腹,意思是肚子的娃儿想吃。
  青萍笑眯了眼,让他先安心干活儿。
  做好的苕丝糖挺多,一锅能出四斤左右,可惜他家没有白芝麻,不然这糖会更漂亮。
  江六切了一小半,这是要送夫子的,虽然他是第一次做,红薯丝有点焦,但并不影响它的美味。
  剩下的油又被盛了出来,纪淑燕看懂了她儿子脸上的笑意,以后家里又要多一个糖,叫啥苕丝糖?
  这名字别人一听,就知道是啥做的,真能卖上钱?不过味道好,又是糖又是油的,应该也没问题的吧?
  其实是她看了整个制作过程,才会觉得这丝糖很简单,如果真的那么容易从字面理解,那卖糖的人,早就不用干了。
  仿制品很容易,这时候就体现出名头的重要,所以要赶紧定制一批专用的器皿、油纸和木匣子。
  名字江六都想好了,江家杂货铺,以后这些装东西的纸包,都会盖上他家的专属红印章。
  第140 章 买藕。
  丝糖给家里帮工的人都分了一块儿,大山转手就把糖块放在青萍手里,让她快尝尝看。
  他家的茄子摘完了,地空了出来,江老太让暂时别急着种东西,肚子里的孩子最重要。
  过几日就该变天了,也种不出啥好菜,江家腾空了菜地,补种了一批豆苗。
  青萍:“不种其他的,把那蕉芋芽种下就是,大山寻了不少嫩芽。”
  江老太觉得也可行,那蕉芋想来是不需要怎么施肥的,那些年随处长也没人管,天干也没死。
  村里人都尝过了水煮蕉芋头,对它的味道很是满意,这以后除了种红薯,又多出来个种蕉芋。
  村长已经把这事儿报给了农司,等他们审查完后,会有奖赏发下来,新粮食给的赏钱不会少。
  今日牛家荷塘的藕起了一小半,江六心痒痒的不行,给夫子送了丝糖又去了牛家。
  牛家院子里摆满了长藕和鱼,这会儿买藕的人不少,每年这时候,村里人都会再挑一条鱼回家炖藕。
  “小六,咋是你来买鱼?会挑不?”牛牛的娘正在给人挑鱼,要哪条就给人抓哪条,手上功夫十分利索。
  “我都不会挑哩。”
  “有啥好挑的,都是才从塘里起来的。”
  江六哪里会挑鱼,“不会挑,婶子你帮我挑两条大的刺少的就行,震叔没在吗?我找他有事儿。”
  吴莲音听见他要找自家男人,那脸上的笑意更大,这娃子现在可是金蛋宝贝,他来家准是有好事儿。
  村里人也替她高兴,清溪镇会种藕的人不少,每年卖藕也没想象中的好卖,有时还得拉去其他镇子,如果小六愿意收,那牛家今年就轻松了。
  这粉藕是老种子,他们村里人其实挺爱吃的,但镇上的富贵人更喜欢白玉藕,价也比粉藕高。
  牛震笑呵呵的过来,两人去堂屋说话,牛牛也想跟过来,被他奶奶给带走了。
  今年的藕产量不高,就这小半的量就比去年少了一成多,牛震心里苦涩,但面上没有显露出难色。
  江六已经吃过两次新藕,他觉得味道和之前没什么不同,还是一如既往的好吃。
  村里人买藕价是六文,江六如果能包圆他剩下的几千斤藕,他愿意降价到四文,估摸还着能出五千来斤。
  牛家光是忙藕塘和鱼塘都忙不过来,庄稼种的少,这小藕塘就是他家一年的收成,能降到四文,已是极低。
  江六同意了,这藕他要了,但要帮他送到清溪码头,藕熟了就尽快起,最好是这几日挖完。
  牛震点头笑道:“没问题,叔办事儿你还不放心吗?四日内保证能送去。”其实今日小六不来,他也是要上门去问问的。
  “六儿,叔再问你个事儿,你帮叔想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