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还没吃饭,刚好江家灶台上还热着,在东家的示意下,苗三娘煮了锅蕉芋粉条出来,大家又再吃一顿。
苏越也不是别扭的性子,拿起筷子就吃,边吃边问:“这是那粉条吧?我在四季酒楼看见过,卖的老贵了。”
他今年种的白玉藕好,藕身光滑如玉,藕丝能拉手臂长,尤其的清甜脆嫩,终于入了酒楼采买的眼。
虽然这藕在他看来极好,但四季酒楼给的价也不高,只得十文钱一斤,总的来说也比散卖省心。
昨儿个半夜牛震来找他,说要买他家的粉藕,还当他是说笑来着,他自个儿的粉藕每年卖的都费劲,哪里还能帮着找销路。
牛震问他知不知道凉粉、粉条南瓜糕,就是做出这两样的人要收粉藕,要不是和苏越多年好友,他才不跑这一趟哩。
现在清溪镇地界还有谁不知道凉粉和粉条吗?就是住山窝里的,应该也听说了这蕉芋新粮。
苏越吃过凉粉,货郎卖三文钱一块儿,得自己加料,粉条在四季酒楼看人家吃过,自己是没舍得花上百文吃。
“爱吃就多吃些,这多着哩,今日又是起藕又是赶路,辛苦你们了。”江六也吃着粉条,虽然没有浇头,但加了腌菜和韭菜碎,依旧很香。
粉摊开始卖热粉,码头的人也越来越会吃,把煮好的粉泡在咸糊里吃,越是味大吃的越满足。
苏越和牛震吃的是头也不抬,每人吃了三碗才放慢了筷子,木盆里的汤也没剩,在一旁等着的大黄,眼神哀怨的走了,这些人也不知道给它留点儿。
吃饱喝足后开始谈正事儿,苏越有三个藕塘,今年粉藕种的不多,但他的塘子比牛家的大,七八千斤量是肯定有的。
如果江六愿意买一部分白玉藕,这粉藕他也可以算四文,再送到码头。
这白玉藕江六没吃过,苏越笑道:“我带了些过来,你先尝尝看,今年的玉藕真的特好。”
说着就往外走,从板车上抽出一节长藕,这藕有七节,每节大小不一,昏暗的油灯也挡不住它的玉色,反而更显风采。
第168 章 河君节前。
白玉藕细长光滑,没有麻子斑点,入口爽脆清甜,镇上的人喜欢切成薄片,用荤油炒了吃,二十文一盘的翡翠菌菇,里头就有它的身影。
种藕也不是把藕种放入塘里就不用管,得施肥防虫害,水质好出的藕也好。
这玉藕卖十文钱有点高,只先要了三百斤,分两日送到码头,藕也不能放太久,新鲜的才好吃。
在镯子世界卖的菜,品相不能保证有多好,胜在新鲜。
收藕一事和牛震谈好了,以后他觉得好的,都可以先带几只过来看看,确认藕没问题,就直接拉去码头。
这时节的藕是最好吃的,江六给的价是粉藕四文,尽量还是收粉藕,白玉藕……有点贵!
每五百斤给他一百文辛苦费,至于牛震和别人谈好多少钱,他也不过问,这钱也不少了,藕重压秤。
…
三日光阴飞逝,河君节的前一天,江六从镯子世界出来。
两边的气候变化相差较大,古镇的人比之前更多了,每人停留期限为十日,半山腰的住宿不够,木屋搭了一座又一座,后来的人只能住帐篷。
听客人们说,最热的城市夜间温度也有四十多度,白天完全没办法出门,现在上班时间是日夜颠倒,要么就是居家办公。
好在今年的两场考试早已结束,小学停课,取消了今年的期末考,取平时测考的平均值升学。
古镇这波接收的游客,多是以老人小孩为主,每日游客量都在增长,木工坊的老师傅们是白天黑夜都在赶工。
草市街的摊贩也在紧急寻找菜源,古镇客流多,每日的菜完全不够卖,他们的供应商也在悄悄涨价。
小院儿卖菜时间提前到了卯时初,客人们买完了就下山,寻阴凉地避暑,这天儿呼出的气儿都是滚烫的。
变化最大的是朱磊,三天瘦了十斤,说话都有气无力的,这才是真的汗如雨下,江六都看不下去了,把家里炒的下火茶都给了他。
现在村子的人都没闲着,大大小小都出门挖清火的草药,每日得拉满满一车走,仓房这边新鲜荷叶、苦竹叶,都是好多筐子。
明日是河君节,就不去镯子里卖菜了,他要跟着一块儿摆摊,怕人太多了忙不过来,下午不忙了再去。
今年的祭祀点在码头,这会儿已经在搭高台,说是水军的大船明日也会过来,县太爷和大将军准备了丰厚的供品,献给河君。
变蛋也腌制好了,明日可以售卖,黄澄澄的弹软外皮,包裹着内里的流心蛋黄,一次江六能吃好几个。
为了让大家尽快适应变蛋,还是得先备好调味料,吃习惯了就好了,这蛋风味有些奇特。
这两日他调整了时间,乌雅和郁炜也跟着忙碌,清溪镇人对河君节,比年节还看重。
所有人依赖着这条大河生存,这就是另一层面的衣食父母,再苦再难的人家,也会在河君节准备供品。
从后院出去,乌雅已经做好了饭,这头小羊是郁老爹寻来的,买的便宜,昨晚她就处理好了,又熬了一个多时辰,蒸了几个粗面馒头。
今日不收菜,仓房这边要专心做变蛋,做卤肉。
许屠户这两日也忙,这江家小子想一出是一出,突然要四头百斤以上的大猪,猪血猪下水都得给他留着,还得清洗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