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老汉和江老太失望的摇头,这么多年过去,他们每日都在后悔,为什么那日要让她进门。
就因为一次心软,害得儿子变成了瘸子,每每看见空荡荡的裤腿,一高一低的走路姿势,二老的心就在被刀割,恨不得砍了自己的腿去代替。
得了爷爷奶奶的准话,江六也不再提这事儿,只是对江鸳的恨意又多了几分。
带着斑斓糕出门,江六不想让自己停下来,只要脑子空出来,就会忍不住想他爹那条腿。
没有那个健全的人,突然成为瘸子会不在意,自己那会儿三天两头的病着,也不知他爹是不是因为自己,才停了治腿,或许当年继续治着养着,也能有好起来的机会。
越走越心烦,江六干脆坐在路边,让自己焦躁的心先平静下来。
每年河君节后就要添衣,还会再下两场雨,雨停了就要开始做咸肉,做好的咸肉放一个月最是好吃。
风儿轻轻吹拂过绿草和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少年席地而坐,轻薄麻衣也跟着飘动,此时的他像迷路的小鸟,可怜又迷茫。
有三五个提着篮子路过的小娃,好奇的看着他:“小六哥,你在这里做啥呢?”
这也不是上山的路,倒是附近有个野坡山堆堆,每年都会长很多猪屁股,他们都喜欢吃猪屁股,一点也不臭。
孩子们喜欢挖折耳根,老根儿就换成糕点吃掉,要么就换成铜板,嫩的就拿回家吃,叽叽喳喳的每日到处挖草药。
“小六哥,谁惹你啦?”他们虽然人小,但并不傻。
江六笑着摇头,把篮子里的斑斓糕拿出两块,这糕无论是卖相还是味道都不错,放到叶青竹的铺子里也很合适。
每一层都可以撕开,虽然不多但可以尝尝味儿,娃儿们道谢,拿着一小片糕继续去挖野菜。
“我的这个好看。”
“哈哈,我这个也好看,是红色的。”
“那咱快去挖吧,挖了去换这糕,我娘肯定会喜欢。”
“江家的糕真好吃,我每日梦里都在吃甜糕,我阿娘说我睡着了都是笑着的。”
“哈哈哈,你是大馋鬼。”
听见他们欢快的笑声,江六心里突然轻松很多,打起精神提着篮子去找叶青竹。
到了夫子家门口,刚好碰上要离开的蒲阳二人,准了他们两日假,后日午时前再回村。
见他提着篮子,还以为是给他们带走路上吃的东西,正要谦虚说谢词,篮子就被人拿走了。
叶青竹掀开上层的纱布,这糕点再一次给他带来震撼,层次丰富清晰,色彩斑斓。
“好!步步高升!”
还没尝到味儿,光看品相就已笃定这糕的价值。
一旁的三人不得不佩服他,难怪人没有秘方,也不会做点心,却能把铺子开走,单是这取名,就取到了人心坎里。
第 178章 龙薯九号。
现在买糕也来不及了,只能先定下,让明日帮他们送到静安码头,到时候他们会去船行拿。
这几日二人也有所改变,没之前那么傲气,也能沉下心来好好念书。
斑斓糕层数越高越贵,厚的十九层,掌心大的卖八文钱一块,三十文一斤,薄的五十九层,色彩会更多,要二十文一块。
他们订的是五十九层的,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儿,大家都喜一五九这三个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五有五行,也是五谷丰登,九就更不用多说,没有比它更尊贵的数。
出门时像霜打的茄子,收了这么多定金瞬间雾散云开,高高兴兴的回家做糕。
愁眉苦脸的江晓秋听见东家也要做糕,一下就开心了,搬了竹凳出来让东家坐着淋浆。
做这糕不需要太高的技巧,就是费功夫,离不开人,现在有东家看着锅里,她继续做其他色的浆糊。
刺梨汁和蕉芋粉做出来的皮,是透光的浅黄,地葡萄的紫红汁液做出来的皮特别的好看,江六给这两色单独又开了一锅,有很浓的果香味。
明日那半头猪,是想换紫薯苗的,这会儿被江晓秋弄出了这紫红浆汁,江六赶紧撤回了紫薯苗念头,还是换龙薯九号吧。
根据农书记载,这是红薯中的佼佼者,耐旱、耐涝、耐瘠、耐寒,抗虫害高,三个月就能成熟,轻松实现一年双种!
虽然它粉含量不是最高的品种,但产量实在是高,在镯子世界可以亩产八千斤,当时就把江六给震惊了,那一串是得结多少果。
九号也可以做红薯粉,之前是自己想岔了,还好今日有地葡萄给指路。
说着就起身,叮嘱江晓秋看着锅里,他要出去一趟。
找到爷爷,江六拉着人就出门,那二十亩荒地还没量,之前是想种黎朦子,一直没选好地。
“去哪儿啊?”
老汉和大儿刚把山脚烧炭的泥给封好,回来是换把柴刀,他的那把木杵断了,柴刀还没拿上手,就被孙儿给带出了门。
路上把自己想种红薯告知爷爷,江老汉不由得看了他一眼:“这时候哪能种活?马上就要天冷了,再怎么也要等到开春。”
就是有薯芽,它也活不成,土地需要歇息,连着种两茬是不行的。
也许之前的龙薯九号不行,但再次改良过的九号肯定可以,人那边一年种三茬呢!
现在是晚了点儿,但他是买红薯苗,也不会买太多打眼,和自家的薯种混着种,再盖上稻草,就是没成,也就亏了半头猪嘛,开春又接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