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两年以上的老母鸡太贵了,他如果花钱买也是很心痛的,只要那鸡肉质好,其实年份短点也无所谓!只有不努力的厨子,没有差了的食材!
  再一次对江六妥协,林超觉得这小子应该把自己供起来,这年头生意多难做啊,像他这样好说话的客户太少了。
  “每隔三日我可以带十五只鸡过来,不论是一年还是啥的,都分你一半,咋样?”
  只间隔一日,他还得养着那些鸡,现在铺子有小狗,它们可能会忍不住扑鸡,还是三日最好,最多也就养一晚。
  买冰要先去杂货铺登记,告知小二哥自己的店铺位置,和收货的时间,他们会安排人到点送上门。
  “哦,是那里啊,空间有点大,至少要准备八块大冰才能降温。”小二哥有脸盲症,他只知道有一位熟客,但不知道熟客长啥样儿。
  草市街那个巷子里,之前确实是要开杂货铺,他们员工培训都做好了,但上头又说算了。
  根据市场调研结果显示,那边的购买力不强,人流偏向的群体多数是老年人,杂货铺卖得也不只是茶米油盐酱醋,要说赚钱,还得是自制特产。
  “好的,那就每日十块,我要可食用冰块,冻的最实那种。”江六看着小二哥,那些冰块他还要带走的,明年还得接着用。
  清溪镇结的是薄冰,每年夏日用的冰,是冬日从北地运来,储存在冰窖里,盖上稻草等隔热的东西,第二年夏日再拿出来,所以冰饮卖的很贵。
  小二哥满头雾水,他觉得这位熟客很反常,以往都是买他们的打折降价商品,今儿个竟然要斥巨资买食用冰。
  作为老熟人,他提醒道:“那种太贵了,降温还是买便宜点的吧?没毒的,放心。”
  之前很多商家都担心这个问题,制冰厂的老板还特意找了检测公司,出了一份报告,证明工业冰无毒。
  大家现在都被毒这个字搞怕了,商家们有这样的担忧很正常,如果客人是在自己店里,因为降温冰出的事儿,那可是要赔的呀……
  自从水源污染爆发,保险公司都不知道垮了多少家,几大巨头顶着压力修改了保险条款,因为食用污染品而引发的病症,是不予赔偿的。
  现在能轻松申请到赔偿的,也就是意外险,重疾和医疗险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江六还是坚持要买食用冰,不敢买工业冰,他们那儿吃死了人也要负责的……说不定比这里的刑罚更重哩!
  名誉何其重要,所以当时江家找了道士给他驱邪,他才会那么生气。
  “好吧,我查了下价格,你要的那种好冰,就是补贴后也要八块一斤,一块百斤重的冰就是八百块,你确定每天降温费就要花八千块?”
  别说是小二哥了,就是江六自己也吓了一跳:“八……八千……?”这都要卖多少只老母鸡了?太太太太吓人了吧。
  自古英雄都是硬脊骨!但是可以为五斗米折腰!
  马上做出选择:“那就一块食用冰,五块工业冰,谢谢您。”
  小二哥没忍住笑出声来,觉得这人真挺有意思的,他就说嘛,每次都恨不得来杂货铺捡破烂,今儿个咋会舍得买那么好的冰。
  可食用冰要过几日才有货,古镇最近接收的游客多,大家对食用冰块需求量都高,一块大圆冰装在保温杯里,这种天气下,也能二十四小时不化完。
  第 194章 想要羊毛!
  登记完了冰块,江六刚想好好捡漏,现在家里用的东西,大部分都是促销商品,尤其是糖类。
  去的最多的是,寻古味和簋街的杂货铺,两家铺面大小差不多,谁更近就买谁,价格都是一样的。
  “嘿,真在这。”
  被拍了肩膀的江六回头,是小朱和林老板的迎客员工,龙薯九号的薯芽运来了,如果今日能带走最好,芽苞看起来有些蔫哒哒的。
  兴冲冲的拉着板车,调头去了林老板的饭馆儿,可惜没买到薯苗,现在还能买到芽块子已经很不错了。
  这是从种子公司新出的,还有一张育苗播种的注意事项,最佳采收时期为九十到一百一十天,继续种植红薯会爆皮。
  和几人打过招呼,江六赶紧回去,家里这几日也收了些出芽的红薯。
  ….
  距离午时还有半个时辰,三哥已经卖完了卤货,在帮着烫粉,江六让他赶紧回来,和家里的薯芽一块儿种竹林荒地。
  交代了薯芽隔坑,江小三十分不解:“还有这样种的?那到时咋分得清是谁家的呢?”
  农人每年也会留意,谁家的地种的好,换了新种子留着第二年混种。
  “没事,就这样先试试,能不能种活还难说。”江六心里是觉得能种活的,但长势应该不会太好,这批薯种最后能出八百斤,已经是老天保佑了。
  种好的薯芽要盖上厚稻草保暖,只要出苗了,就能撑过寒冬,如果太冷了还是不行,得挖沟渠做竹帘,现在暂时不用那么复杂。
  等三哥走后,江六去了灶房看席面准备的如何,两只小猎犬被香味吸引的不愿离开,趴在门前耳朵高高竖起。
  有三道菜是从百味楼买的,两道是四季酒楼的招牌,还烤了头小羊羔,再添上卤味和鱼丸粉丝汤。
  不知那两位军爷能不能饮酒,烈酒和果酒都备下了。
  午时前一刻钟,江六等在门口接人,三位熟人走在前头,后面是远道而来的两位军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