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见三哥还在等自己答话,江六把水泥浆暂时从脑子里扔掉,说道:“发豆芽,红豆、绿豆、黄豆、花生都可以。”
  收粮食时难免会有几粒遗漏,有时在地里会捡到豆子嫩芽,地里粮食出的芽,总不至于吃死人,味道还挺不错的,就是量少卖不上钱。
  听的江小三使劲撇嘴,你说黄豆红豆我就假装没听见,啥时候绿豆和花生都能拿来发芽子了?
  咱家已经富裕到这种地步了吗?把金贵的粮食弄成菜吃!他好怕自己吃了,会被奶奶的无情铁手打死……
  “我只是要发黄豆和红豆……”江六无奈解释,绿豆他可舍不得,做绿豆沙都舍不得,更别说用来发豆芽!
  反正江余年是不看好这沙子的,把豆子种在地里等它们出芽,都比用沙子要靠谱。
  但弟弟和家里那头小驴差不多,为了吃不择手段,十头牛都拉不回来,还是由他去吧,反正挨打的不会是自己。
  兄弟俩就这么挖起了沙,还从家里拿了个大筛子出来,只要细河沙。
  江老太看见了,也懒得管他们,家里又要办大喜事儿,哪里还能顾得上皮猴子们。
  两家娃儿年岁都不小了,亲事也就定的比较急,她家大孙儿实在是经不起婚事的折腾了。
  探好了江余辉和李芸豆的口风,第二日江老太就去找了陈媒婆,让她挑个好日子上门撮合。
  婚事儿定在了年后,开春之前,满打满算也就还剩个把月的时间,家里的房子还得七八天收尾,家具那时也应该能打好。
  去了一块心病的江家人,自从婚事定好后,走路都带着风儿,脸上的笑意就没停过。
  近来到村里换东西的人家,都知道两家定了亲,每每都会说上一声好听话儿。
  把河沙运回后院,让三哥帮着把它们弄成平整的厚堆,他去仓房里拿红黄豆子。无意间发现李芸豆也在,抱着个小篮子正和他娘在说话,以为她是来找自己的,上前问有什么事儿。
  得了他娘的一记白眼:“有你啥事儿?玩你的沙子去。”
  江六:……..
  见芸豆姐有些扭捏,想来是她们女儿家的事儿,也不再多问,高高兴兴的去鼓捣豆芽。
  河沙要分成两层,沙的高度决定了豆芽的长势,把豆子均匀铺在第一层厚沙上,再盖上厚河沙,浇水把上层的沙子淋湿透,每日都要浇水,还得给它们遮光。
  三日后就能得到豆芽,也可以等到第五日,那时的芽子已经能长到三寸长。
  沙子发的豆芽,豆瓣之间会有点难清洗,可以选择用粗糠,这个法子不太适合江六,糠在他家也有大大的用处啊,用这个发豆芽,他可能会挨上那么一顿。
  第 201章 坚韧的黑羊毛。
  羊毛作坊每日能出一百套毛衣裤,作为挂名东家的江六,也分到了两套,送给了爷爷奶奶。
  买是舍不得买的,这玩意儿卖到上京要上百两银子,北边边境处拿走的货,比繁华的都城还多。
  一套轻薄保暖的毛衣裤,可以换两车羊毛,小羊羔子和马驹也能换来不少,比换粮换盐更让他们疯狂。
  北境外的气候严寒,常年积雪不易融化,部族分布散,自从在边境处开了羊毛贸易集市,引出来不少藏在山脉深处的人。
  “这啥毛啊?”
  “马尾巴吗?但好像更软些。”
  “咋这么白净呢,洗过的吧……”
  “不是啊,你看这黑毛也很长,都快赶上我胳膊长了。”
  “那这毛换的亏不亏啊?可能很贵吧。”
  运送北境羊毛的船来了,把货物送到九河村,要拿走成套的毛衣裤,顺便上江家买腌菜和蕉芋粉魔芋粉。
  工坊的人好奇的问,这是啥东西的毛,摸着挺软的,但这么长,他们还是头回见到,比驼毛还要长。
  押船的官兵解释道:“是羊毛,但他们养的羊有点不同,这羊还是山脉里边儿的神兽来着。”
  第一次有人拿来长羊毛,他们也觉得很怪异,以为是用其他动物的毛来骗人,就没给他换。
  那人刚开始听不明白什么意思,收羊毛的人拉了头羊给他看,只收羊毛,其他野物的毛不要,皮货倒是可以收。
  没过两日,那人带着长毛羊来了,他的羊不卖,但是可以卖掉羊毛,那羊的毛长的都垂地了,剪一头羊就有一筐的毛。
  已经卖了几回羊毛的境外人,告诉收羊毛的人,那羊长在更冷更高的山上,它们飞檐走壁无所不能,还能像马一样载人。
  他们部落之间换长毛羊也不便宜,十头羊才能换一头,这羊下崽子厉害,只要能生下就能活,产的奶也好喝。
  这样一听这长毛羊确实不错,最后决定五头羊的毛就能换一套衣物,那换羊毛的人连连点头,问旧的羊毛要不要?
  长毛羊每年都得剃毛,毛太长了不利于它们走斜坡翻山,他们攒下的毛就直接塞入衣服里,或者等羊死了扒皮做衣,没夏朝人那么精细,还把毛给做成了衣裳。
  这次带入关的羊毛,大部分都是旧毛,新毛也有不少,那人说现在太冷了,不敢给剃太短,怕羊会冻死,等夏季化冰时,可以再剃长些。
  作坊的人不敢动这些毛,只能让人去找江六,得让人先看看这毛能不能织成细线。
  羊毛线有粗织和细织,可以贴身穿的就用最短最软的羊绒织线,这种卖价更高,一套衣物成型最少也要三道工序。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