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好来看她的技巧串,前手翻前团,纹丝不动。”这是童桐熟识的动作了,接下来小姑娘在一段横木舞蹈的位移之后衔接的一串跳步却从未见过,还是由简秋宁说出了动作名称:“横木纵分180,横木横分180,再接横木起的直体跳360——前面两个动作也是这周期新升到d组的,这一串是ddd三个动作的连接,价值很高的。”
  后面的动作就没那么“潮流”了,无非是华国队最常见的几个结环跳,还有前挺侧团等d组技巧动作。朱墨是2003年生的小选手,今年也只有14岁,在木上站着瘦瘦小小的一个。她体态不算太好,某些动作准备的时候含胸驼背挺明显,手脚也僵僵的不怎么会跳舞,但那种天生的“木感”一眼就能看出来,绝对是个在平衡木上很有天赋的。最后收尾的是一个毽子后直720度下,稳稳当当站住,看那无比充足的高度和轻松充分的展体,将来的升级空间还大大的。整套连接流利顺畅,难度分6.300,完成分7.933,14.233的分数在这个周期的平衡木领域绝对是很够看的——华国队的平衡木,确实是人才辈出。
  “那乔念刚才的高低杠是已经播过去了,11.366分,应该是失误了?”画面切回来的时候已经是谢听兰站在杠下,童桐扫了眼分数板报出刚才的乔念的分数。确实是出现了大失误,受不得半点委屈的小姑娘在台下已经气哭了。
  “应该是反腾身回环360失误了。”简秋宁配合着解说,嘴却好像有了自己的意识,忽然不听使唤,直通通地说出一句:“杠下保护的是胡导。”
  鬼知道她为什么会突然说出这么一句没头没尾的话来,并不是像后来体操论坛里“暗黑”的猜测那样想给以前的教练出头,不是的。谁都会偶然嘴瓢的。就算真有潜意识,她可能也只是单纯地想在镜头前提一提这个称呼,提一提那段真实存在过可是越来越飘远了的时光,仅此而已。
  可童桐不仅没尽快遮掩掉这个不该提起的话题,反而顺着夸了几句“胡导到冀省队之后把这个省队建设起来了”。简秋宁很清楚这绝不是偶然的,她不敢再接话,集中精力去解说谢听兰的高低杠:“540,接特卡接京格尔——啊!”
  谁也没料到,比赛风范最为沉稳的谢听兰竟然在第三个动作就出现了掉杠的大失误。
  --------------------
  有没有朋友有东京周期cop的平衡木评定章链接啊……贴吧里的好像被删帖了qaq
  第十章
  ================
  “好可惜。”简秋宁跌足叹息,今天这高低杠怎么跟中了邪似的,第一组掉了一半,徐若澄和乔念失误不奇怪,怎么连兰姐都波及到了。谢听兰走到场边补了镁粉,继续上杠完成了后边半套,大概是出于谨慎,直体叶格尔过后她没去接pak空翻,又损失了0.2的难度分。12.933,谢听兰的名字落至第五位,暂时排名又经历了一轮洗牌,目前排在前三的是罗子晴、方月涵和林舒静。
  “第一位比平衡木的是徐若澄,资格赛平衡木单项第一名,来看看她今天的表现。”女子全能进程很快,接下来第一组就要进行平衡木的比赛。徐若澄已经站在了上法起跑的位置,重新自信满满地亮相。平衡木是她当之无愧的强项,今年冬训也下了一番大力气调整编排,首先就是上法升级成了d组的前团上,随后接上纵分跳和鹿结环跳。“dbb有0.2的连接加分,本周期的长串连接加分范围有扩大,不仅局限于三个及以上技巧动作的动力性连接了,混合连接也可以拿到加分啊。”这也是本周期平衡木规则最大的变化之一,对于混合连接的鼓励力度大大加强了,加上小翻被允许加入连接中、部分原本的a组跳步升到b组,明显导向之下可以想见此后各种混连长串将会如雨后春笋般在赛场上生长起来。
  这对于简秋宁这个连接废柴,体操论坛里公认的“最侥幸的冠军”来说无疑是一个危险的消息,但对于像徐若澄这样基础扎实、储备丰富、连接能力超强的队员而言则是绝对的利好,稍作改动就能把连接加分拉满。主技巧串是前手翻前团,落得很正,这个现在从国内到国际都开始风靡的连接,追溯起来最早也正是由她发扬光大。随后长串连接果然是接二连三地刷到起飞,交换腿跳接跨结环跳再接小翻cdb连接加到0.3,前挺接劈叉结环接小翻ddb长串再次拿到0.4连接分。根本看不出前面失败留下的痕迹,徐若澄在木上拿出来的状态非常不错,连一个小晃都没有,交换腿结环跳后面资格赛没接上的倒叉也无缝连上,长手长脚的修长身材看着赏心悦目极了。
  提示音响过,回到木端准备下法,只听下面队友们喊要领的嗓门一片声的都在大叫“720,720”。徐若澄却在这一片“720”之声中打起踺子,腾空,转体——纵轴转两周半向前落地,拿出了久违的后直转体900下站定!掌声齐刷刷地鼓噪起来,近乎完美的成套证明着徐若澄日趋成熟的比赛能力。“独当一面”,童桐熟练地找出赞美之辞来形容,简秋宁点点头附和:“无论是比赛能力上还是心态上成长得都太明显了。”
  难度分6.500,完成分8.416,14.916的顶级高分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前一项大失误落下的分数,比赛局势又开始扑朔迷离起来。
  方月涵在这样的扑朔迷离中跳上平衡木,修修补补用了四五年的一套动作四平八稳地顺下来仅有两处小晃,高质量后直1080度下法紧承临场冲下法难度的徐若澄,在当前赛场的一片c组下法中十分提气。“小涵是平衡木g组下法后直1260下的命名者哦,她的1080下完成度一直很高。”简秋宁与有荣焉,对着话筒自豪地夸起来,同时也不忘顺便继续给听众科普规则的变动:“在这周期,毽子后直1080这种bf的下法连接是可以加到0.2分的,可以说关于下法,规则一方面变得包容了,可以选择720下这样的动作,另外一方面也还是鼓励去提升难度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