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单项决赛,跳马华国队两人都算是正常发挥。不过沈缘初的第一跳180-540没像资格赛那样钉住而是向后迈了一大步,得分不如资格赛高,但还是以14.600的均分拿到了冠军;简秋宁的第二跳落地倒是比资格赛控制得更好,就是没想到14.550的最终得分居然只拿了铜牌,中间被一位加拿大选手横插了一杠子。
  “哎呀,这可太强了,资格赛跳720和180-360,到决赛直接两跳都升级,变成顶配!厉害厉害。”沈缘初险些没拿到金牌,语气里竟有几分劫后余生似的激动。“顶配”指的就是难度5.8的900和难度6.0的180-540两跳的配置,从里约周期那会儿到去年,这两跳基本成了跳马单项第一的必备。“真的好厉害啊。”
  “这种就是完全不管质量地升难度了,哇这个落地,七歪八扭的,往两边随便乱跑,都没有控制了都。”陈松涛发表意见:“就是赌嘛。”
  “这一项就是难度为王,所以才会有人这样去赌。但凡她这两跳里有一跳的落地能不那么离谱,初初的金牌就该不保了。”章龄还是清醒犀利。去年世锦赛可就看明白了,华国队这两人的跳马,第一跳都是极靠谱的,然而要说冲击世界大赛的金牌,还差那么一点点。这其实也是一桩麻烦事。特别是沈缘初,她这个第二跳,一时还没有什么改进的头绪。
  好在高低杠没有悬念,成年组的金银牌包揽成功,青年组的罗子晴也顺利拿下了冠军。
  次日的平衡木和自由操本也该是成功在望的,然而,比赛好像就是不允许一帆风顺的存在。
  --------------------
  第十二章
  ==================
  青年组的比赛中,华国队两位选手的表现和赛后风评又反转了一回。任小棠的亮点动作后跳180前团掉木,反而罗子晴完全没受资格赛得分不理想的影响,木上动作都完成得很好。尤其几处结环跳,一看就是特别下过功夫,不能说一夜之间后仰开度等实打实的质量就有多少提升,但明显能看出在那个降组线附近的上下浮动带之中尽量向上靠近的努力——比如新规中比较强调的后腿位置,这个注意了便能容易做好些。下法还是冲了后直1080,缺度数的情况说实话和资格赛差不多,但是这一次却并没有像资格赛那样惨遭“严打”。总之,理论计划6.4的难度这次认了6.3,加上8.333的完成分,14.633的成绩媲美成年组,也让她如愿成为了这次邀请赛青年组的高平“双冠王”。
  “一方面这场本身相对‘抓’得松,一方面也是她变‘会’了。”张卉是了解其中门道的:“她资格赛那个下法吧,顺势往后面垫了两步,越走越歪,就把她这没转正的缺陷给放大了,裁判怎么可能不‘抓’。这一场,哎,就跳一小下,还往另一边跳的,最后亮相的时候看起来就对正那木头了。有时候吧,就是这种小聪明的法子,掩饰一下,也确实还是能起点作用的。”
  “是啊,这就是没办法的办法,本质上还是能力还没达到更高的难度要求,但是停在低难度又可惜了,所以用这样的手段。”章龄摇摇头,又点点头:“不过现在这形势,难度能早点拉高也不是坏事儿,趁现在各种比赛能试错,就该把试过的动作尽量都拿出来尝试。罗子晴也就是十五,还有时间,往往练着比着能力也是越来越强的。”
  正是本着这个试错的精神,也是因为资格赛由于难度分0.2的差距屈居第二,任小棠在自由操决赛启用了她掌握的最高难度的成套,除了第一串已经惊艳过众人的后直两周以外,第二串从900前直升级到有0.2连接加分的900-360,第三串冲了e组阿拉伯团两周——可惜双脚都接连蹦出界了,当然其实也不算什么灭顶之灾,但小队员比赛中出了问题难免会临阵慌张,加上任小棠在训练比赛这方面还是有些“完美主义”的,于是前面那么多难度动作都顶下来了的她最后栽在了结束串后屈两周,踉跄两步坐到在了界外,最后只拿了个第七。反倒是罗子晴4.9的成套完美完成,“捡漏”一块铜牌。
  这次大胆的尝试,遗憾归遗憾,但也未尝不值得,毕竟对于十四岁的任小棠来说,她已经把自己未可限量的自由操潜力更进一步地展示了出来。青年组的两位选手一位拿到全能金牌一位包揽高平双金,这趟邀请赛都可说是不虚此行。
  而成年组最后时刻抓住上场机会的钱笑笑的耶索洛之旅,就不一定能够用这些褒义词汇来形容了。
  平衡木决赛她没有大问题,就是劈叉结环跳一个小晃断了连接,结果以0.033之差惜败于美国队的赫尔德。自由操决赛,她在完成首串后直1080回笼时因为前空翻高度不足坐地,12.433分只获得了第八名。尽管同一日也参加了这两项决赛的队友简秋宁完美完成,拿下了计划内的平衡木的铜牌和自由操金牌,所以并没有人因为这块华国队志在必得的金牌意外旁落而苛责于她,就连吴敬也在章龄的警告之下只是淡淡地总结了两句。可钱笑笑受到的打击仍然肉眼可见,刚刚多出来的笑容又明显地消下去,无论是训练馆还是在食堂、宿舍,若隐若现的沉重再次时时如影随形地浮现在她眼角嘴边。
  耶索洛邀请赛的热度在体操论坛是保持了好几周都不见走低,从成年组亚运世锦的团体名单谁该添谁该减,到罗子晴和任小棠谁更有潜力谁才是东京奥运会的天降紫微星,八字没一撇的事情争得竟像已经木已成舟了似的热火朝天。然而对于队内众人来说,随着邀请赛的结束,它的重要性便会从教练们口中的“世锦赛的预演”变成“就是一次热身赛”。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