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王安虽心里对贺汀有意见但也会识时务,当即应和,“是,贺总不如考虑考虑。”
  三人齐齐望向贺汀,目光灼灼。
  贺汀喝了口茶水,看向项博,露出笑意,“项博孙女自然是极好的,可是我们恐怕不合适,我已婚。”
  第 11 章
  话音刚落,包厢里静了几瞬。
  董正则暗道这贺汀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众拒绝项博不说,还用这么拙劣的借口。
  在北京时还是单身,到上海就已婚了?这话搁谁谁都不信。
  项博也愣了几秒,不过他没去追究话里的真实性,打着哈哈说:“这个蒋老,情报不足,尽会误导人。”
  贺汀不再说什么,举起酒杯敬三人,“以后还请三位老师多多关照。”
  这事就此揭过,几人开始聊起正经事。
  上海研究所刚设立不久,背后没有像华清那样的团队作依靠,再加上这边的建筑公司设计公司遍地开花,研究所起步艰难。
  这两年在项博的带领下,研究所渐渐有了起色,许多建筑公司都想来合作,早不愁没有项目接。
  所里目前大的案子有三个,一个是当地地标性建筑的设计,相关部门紧紧盯着,要是做好了研究所名声能更上一个台阶。
  另外两个都是商业建筑,一个是大型游乐园,一个是某建局的合作项目,他们旗下所有在建项目研究所都要参与。
  商业项目能挣钱,也是所里的重要经济来源。
  当然,研究所也不是单纯接项目,其中还有一个重要部分是做科研,将研究课题与实际项目紧密结合,相辅相成。
  这一块之前一直放在项博手上,贺汀一上任,自然也要接过来。
  项博说:“几个课题都有学生在跟进,不过到底还是学生,经验少,你多带带,争取顺利结题。”
  “是,项博放心。”
  “我是没什么好操心的,你们年轻人有能力有想法,出人头地是早晚的事。”项博看着贺汀,“不过我老头子得多说一句啊,你既然来了上海那就是我们上海人,可别再惦记着北京了。”
  贺汀抿唇,开了句玩笑,“不会,蒋老巴不得把我扫地出门。”
  项博开心笑,“这可是你说的啊。”
  饭局一直持续到十一点,回到酒店时窗外的世界已经陷入一片宁静,只剩灯火孤寂等天亮。
  酒店房间只开了壁灯,视线昏暗,远处高楼的射灯偶尔照进来,照出静静在沙发上坐着的男人。
  晚上酒喝得有些多,但不至于不清醒。
  他想了会晚上吃饭时说的事情,想着想着就想偏了轨道,脑海里出现个模糊身影,挥之不去。
  今天是他们领证的日子,怎么也算个纪念日,贺汀打开手机,聊天界面终止在他给她的回复上,她没有再说话。
  他盯着看了几眼,不知在想什么,最终站起来,打开电脑,熟练调出cad,导入那张户型图。
  --
  莫陌昨晚两点才睡,但早上还是在闹钟响起来之前醒过来。
  7点半,上海气温还算凉爽,莫陌从副座拿了包和手机,慢悠悠走到医院外的咖啡馆。
  店员正在吧台擦拭咖啡杯,听见门口的动静,一句没开张的声音还未说出口,见了莫陌即笑开来,“莫医生早,还是一杯美式?”
  “不了,今天换成拿铁。”莫陌看了眼腕表,时间还早。
  店里没人,店员一边做咖啡一边有一搭没一搭地跟莫陌说话:“莫医生国庆回老家了?”
  “嗯,回去了一趟。”
  “回去休息休息也好,我记得上个月莫医生你可是天天到我们店里报到。”店员转头看了一眼莫陌,“今天心情不好?”
  “怎么看出来的?”
  “这还看不出来,我白在这里干了这么久。美式是心情一般,拿铁是心情不好,热巧克力是心情差到极点。这么说来,莫医生有一段时间没点热巧了,看来最近病人不多啊。”
  莫陌接过店员递的咖啡,没多解释什么,走进医院。
  她没有心情不好,只是早上醒来时做着和平常一样的事情,刷牙洗脸吃早饭出门,没有一丝变化,但总感觉有哪里不一样。
  哪里不一样又说不上来。
  大概都是因为那张结婚证,她想她还没完全适应。
  科室前已挤了好些病人,莫陌一出现,立即都拥了过来。
  “莫主任,您终于来了。”
  “莫主任,您上次开的药已经吃完,我感觉好多了,还能再开点吗?”
  “莫主任,我今天带了我老伴过来,您给看看。”
  莫陌安抚了几个性子急躁的病人,进诊室放下咖啡,换了衣服,然后才按挂号顺序叫号。
  一般来得早的都是复诊的病人,简单问诊开药就好,算不上什么复杂工作。
  规培医生小宋匆匆来迟,连忙道歉,换了衣服坐着后面听着。
  好不容易一波病人走完,马不停蹄又来一波,一个上午已经过去一大半。
  小宋还在读研,脑子里一堆问题,一会问莫陌怎么诊断刚刚的病人是精神分裂症,一会问抗抑郁药都有哪几种,莫陌都一一细细回答。
  下午查完房,一天的工作到了尾声,隔壁儿科的秦沛过来串门,倚在门口问她:“莫医生,假期过得怎么样?”
  “还行。”莫陌脱下白大褂,挂到衣柜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