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鱼说>书库>综合其它>美阱> 第22章

第22章

  柳舜卿含笑道:“正是。妈妈快带我们去见见柳姑娘吧!”
  说来也巧,这位擅长弹琵琶的姑娘也姓柳,名叫柳含烟。不过到底是真名还是艺名,那便不可考了。
  进了房间,就见一位身着素青色夏衣的女子抱着琵琶坐在上首,屋里已经坐了几个公子哥儿模样的人。
  见又有人进来,那姑娘站起身低眉敛目行了一礼,又重新坐了回去。
  莳花院给这位卖艺的清倌人分配的房间,要比其他客房大许多,里面的摆设也是以舒服的桌椅为主,能同时容纳数名客人一边听曲,一边品茶饮酒。
  柳舜卿和崔明逸身份不凡,老鸨子特意给他们留了最好的一处座位,临着窗,离含烟姑娘的距离也最近。
  柳舜卿坐下后先细细打量了这姑娘一番。
  柳含烟人如其名,身材偏瘦,眉目清淡,穿一身淡青色衣衫,头上发饰极少,只斜斜插了一只白玉簪子。偶尔笑一下也显得表情极淡,眉目间似笼着淡淡一层愁绪。
  容貌倒未见得多妍丽,但符合柳舜卿对美的定义。他于是轻轻喟叹一声,拿起酒杯跟崔明逸轻轻碰了一下,以示对此行甚为满意。
  崔明逸又怎会不了解他,轻轻笑了一下,将杯里的酒缓缓喝了下去。
  大约中间又进来人,耽搁的工夫久了些,有个公子哥儿等不耐烦了,出声催促道:“寒烟姑娘,怎么还不弹下一曲啊?”
  柳含烟抬眼淡淡瞥过去一眼,既没出声道歉,神色间也没什么不高兴的表现,只抬手轻轻试了几个音,又往柳舜卿和崔明逸这边微微点了一下头。下一秒,嘈嘈细细的琴音便从指尖缓缓流出。
  琴音由小渐大,如泉水由远及近,无数水珠串成线,又聚成溪,缓缓流进在座每个人心田。
  一曲终了,彩声不断。几个公子哥儿吆喝着大摇大摆上前,将成锭的银子放到柳含烟身旁的桌案上,有人还刻意撞出极大的声响,显出几分财大气粗的豪气。
  柳舜卿微微蹙眉,崔明逸偏头看了他一眼,轻笑着对那位弄出声响的公子微不可察地摇了摇头。如此做派,在舜卿心里,定然是大煞风景的不美好行径了。
  等其他人退下去,柳舜卿从怀里掏出一方秀丽雅致的素色锦囊,缓步走到桌案前,将锦囊双手放在桌案上,微微欠身对柳含烟施了一礼,这才走回自己座位。崔明逸亦如法炮制。
  两人又坐着听了几曲,用过午饭,这才心满意足步出莳花院。
  在青石板路上才走出几步,便瞧见两个熟人迎面而来。
  若只是裴少成一个人,柳舜卿大可以不打招呼擦身而过。反正他们本来也不熟,在一间学堂里尚且不怎么说话,何况走在大街上。
  但旁边的陆知远,却是早已熟识的,无论如何也不能视而不见。
  双方见礼寒暄罢,陆知远往两人身后瞧了一眼,似笑非笑道:“怎么?没看错的话,舜卿和明逸刚刚是从莳花院出来的?”
  崔明逸没做声,只偏头看了柳舜卿一眼,等他作答。要不要解释,需不需辩白,全看柳舜卿的心意而定。
  崔明逸才一偏头,柳舜卿便明白了对方心中所想。莳花院除了能听曲吃饭,还有其他更出名的业务。以他在裴少成心目中的形象,只怕此刻对方脑子早不知歪到哪儿去了。
  只不过,这种事,总是越描越黑的。他早已不指望裴少成对自己的印象能有所改观,所以也懒得多费口舌。
  所以,他只淡淡笑了笑:“对啊,我们去莳花院盘桓了一阵子。你们二位刚刚是去轩云楼用餐了吧?”
  不待陆知远答话,裴少成居然罕见地主动开口:“听说莳花院新来了个琵琶高手,你们是去听曲了吧?”
  没料到他会主动开口,还是讨论此等话题,其余三个人都下意识愣了一下。陆知远偏过头看了他一眼,淡笑道:“没想到少成你居然也会关注此类讯息?”
  裴少成没吭声,目光淡淡扫过柳舜卿面颊,似是在认真等着他答话。
  柳舜卿还有点没回过神来,崔明逸便笑着接口道:“是啊。舜卿痴迷音律,遇到高手,自然不会放过亲临现场聆听请教的机会。”
  裴少成唇角微微一翘,眼睛仍盯着柳舜卿道:“那到底如何呢?那位姑娘的琴音,可入得了柳公子之耳?”
  柳舜卿愣了愣,弯起眼睛笑道:“名不虚传,如闻仙乐耳暂明。”
  如果对面换成其他人,柳舜卿大概还会加上几句热情推荐的话,极力鼓动对方也前去领略一番。但面前这人是裴少成,这些话便大可以省省了。
  两拨人分开走远了,柳舜卿神思还有点恍惚。今日主动搭讪的裴少成,和当初排斥拒绝的裴少成,当真是同一个人么?
  【作者有话说】
  柳舜卿:“到底发生了什么?我怎么觉得心里有点毛毛的?”
  第0012章 夸奖
  对国子监的学生来说,经学虽重要,诗赋也不能落下。
  广业堂诗赋主讲蔡元杰也给学生们来了一次当堂考校,命他们利用当天的诗赋课及课后时间完成一篇赋文,次日上交。
  题目统一拟为《上洛赋》,以中夏都城上洛的风土人情为素材,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皆可。
  诗赋课在国子监三门主要功课中课时量最少、最不受重视,却是柳舜卿最擅长、最喜欢的一门课。他自幼在经学、史书上欠下的功夫,基本都转到了诗词歌赋、音律丹青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