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杰森不客气地接过,吨吨喝完后,礼貌道谢后离开。干脆利落毫不拖泥带水,让底下的大汉都有点没有反应过来。
  “老大,这个小鬼太嚣张了。”他的副手似是有些不满,眼睛悄悄盯着他的动静。
  卡迈恩本来就不在意,相反他笑得意味深长:“就当给我们未来的家族成员成长的机会吧。”
  **
  杰森在犯罪巷比他想象的更有名。
  最初是一对夫妇竭尽全力治愈他们收养的儿子闹出的大动静,接下来的故事发展符合哥谭的套路。汹涌的爱终将不持久这是哥谭的共识。结果不出大家所料。
  但是这个曾经确诊自闭症的孩子却跌跌撞撞的长大了。甚至长大的很好,比任何一个人都适应哥谭。
  他混入底层自助会中,规范了那边的发展,利用报纸和牛奶传递情报。他鼓动大家捡蝙蝠镖,一个蝙蝠镖的价格足够抵一顿饭。甚至还说服了韦恩那边的关系,直接来了犯罪巷进行学前教育的普及。
  这小鬼居然还利用药物和食物拐弯抹角地摸底,给犯罪巷人上了户口。这个还是卡迈恩一次探访警局时候看见的。对方和警方的关系也亲密,这些都是暗地里进行的。警方估计也想不到一直给自己出谋划策的人只是个不到腰的小鬼吧。
  想到这里卡迈恩就想点烟了,户口地址写的门牌上都是花园街多少多少号。在没有正规驾照的犯罪巷人眼里,这个新开辟的户口系统已经被哥谭官方保证有同样的法律效力,州政府特地为此特批。至少杰森给了他们另外一个选择,不是犯罪巷而是花园街。
  有了人口认证,有了流动保证,只要能干,外来企业就敢用这些劳动力。哪怕是最简单的工作也不至于饿死。户口录入人权系统后,他们也开始有了能挣脱命运的机会,离开哥谭后也不至于成为一个黑户。
  哥谭政府专门开辟了一个部门给这些人领取低保金。哥谭事情哥谭解决。韦恩往那个账户打钱了,卡迈恩也打了不少,哥谭人能少死几个就几个吧。犯罪巷的人也是哥谭人。
  杰森还考察了一些手工厂。被哥谭重工业挤在夹缝生存的手工业虽然规模小,但是能坚持下来的都不简单。
  哥谭有着世界吞吐量最大的港口,同时也有最昂贵的租金。但是犯罪巷不一样,杰森暗中将犯罪巷的优势展现在那些掮客面前,一点点引导他们发现犯罪巷对他们来说是最廉价的仓库和劳动力市场。高额利润在犯罪率前不值一提。
  二者一拍即合,从试点到全面,短短两个月时间,小孩子帮忙运输手工制品到每家每户的身影随处可见。将繁琐的加工化整为零,以纯手工为噱头,做大蛋糕。让哥谭最脆弱的女性群体和残障人士通过手工计件多劳多得,生存有了保障。
  杰森还带动了最小的一批孩子去汲取知识,严格控制犯罪巷毒品的流通。那群孩子每个都有编号,会定期报备行程,一个个就像后世送货的骑手。
  杰森本意是学习之余,利用兼职让孩子们忙碌起来,动起来就没有心思走歪路了。能当人就不必当畜牲。他们还有夏天的午学和冬日的晚学。在最炽热和最寒冷的时候他们可以抱团和交流。
  老师都是社会人士里找,哥谭能人辈出,一个个都有自己的拿手技能。这些老师会在学校之外的午学和晚学教他们如何在犯罪巷生存下去。
  没有人想家乡不好,杰森的举动都是小事,但是影响却在一点点发生。他自认只在里面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确实有很多势力在这些事情后注意到了这个小小的身影。
  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大家都在等待。像是看着意外破土而出的嫩芽,小心翼翼不敢出声。那是哥谭绝无仅有的孩子,是犯罪巷土壤孕育的奇迹。
  没有人去打扰他们,甚至默契减少了在犯罪巷的销赃活动。他们都在观望这些人能否在哥谭的烂泥中挣扎出来。
  **
  杰森其实也没有想那么多,不过是脑海里那群神经病太吵了给自己找点事情做分散注意力。
  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诞生,怎么会有人生下来就是为了苦难的呢,他游荡在这个世界,时常觉得格格不入。
  每次威利斯或者凯瑟琳抱他说爱他的时候就会有人在脑海窃窃私语,给他“剧透‘之后的剧情。在没有反抗能力的年龄就接受了太多黑料,导致杰森对情感亲近天然的有种回避心理。
  但是对于长大他还是向往的,有时候太想活下去了以至于都有点想死。
  小杰森叹了口气,他的脑子不好,想不了太多东西。他没有意识到自己浑浑噩噩的长大过程中已经在下意识帮助其他人了。
  有时候能得到点报酬,有时候什么也得不到。反正也能活下去,不赚钱有时候不是一件坏事,省的凯瑟琳又去挥霍了。
  在全面缩减犯罪巷毒品卓有成效时,做为背后推动者杰森的母亲被老约翰带着开始吸毒……
  那段时间杰森真的心灰意冷,甚至无视脑海里天天开大会的人,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就这样了。
  他看着头顶的蓝天,看着哥谭的港口,想着阿尔卑斯的雪山与普罗旺斯的熏衣草,无论是北极的极光还是撒哈拉沙漠的沙尘暴。他对未知有无限探索,他爱着这个世界的所有美好,哪怕他只能在这条巷子里腐烂……
  围墙外又出现的吃的,杰森看着没有拆封的食物还有一些包装密封的巧克力,微妙地有点感觉自己被投喂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