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一老一小,聊得还挺愉快?
半晌之后,老中医又抬起头,看着九卿,“这位先生要不要也来把个脉?”
九卿还没说什么,秋辞就先开口阻止了,“他不用,他是...我的药童。”
“哦?药童?”老中医摸了摸胡子,“这么说的话,你也是个大夫?”
总算是回到正题了,秋辞点点头,根据自己的人设,他认真说道:“之前一直在山上学医,小有所成,最近听闻山下瘟疫肆虐,特意下山来看看。”
老大夫露出个十分夸张的疑惑的眼神,“哦?如此年轻的大夫?老夫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在做学徒。”
“晚辈句句属实。”秋辞不卑不亢,“若非瘟疫横行,在下也不愿意出山。”
老大夫点点头,又道,“既然如此,老夫便要先考考你了,万一你只是个庸医,岂非是害了病人。”
【作者有话说】
昨天家里有老人住院了,所以最近的更新时间还是挪到晚上九点吧,下午六点有点来不及。
感谢小可爱们的支持和理解,留言拿红包呀。
比心心
第7章
考试,秋辞这辈子最怕的就是考试了。
想到那些年被月考,期中考,期末考,随堂考试支配的恐惧,再一想到因为考试成绩被收养家庭数次退养的过往,炸一听到老中医要考他,他顿时就如坐针毡。
但现在是在录节目,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不知老先生想考晚辈什么?”秋辞装得淡定,但语气里却没什么底气。
弹幕里也发现了,褒贬不一。
“知道自己成绩不好,弟弟这是自卑吧?”
“说不定是心虚呢?有的人上学不好好上,出入社会了才知道墨水不够用。”
“这都还没说要考什么呢,你们吵这么厉害搞什么?”
“读书的时候成绩不好,也确实不太光荣,但也不能就拿成绩把一个人给钉死在这里了。”
“都是这么过来的,谁也不想考试,大家互相包容吧。”
......
老中医捋了捋胡须,“既然你说自己也是大夫,那你可认得这本书?”
伤寒杂病论,还是挺眼熟的,就算不了解中医的,对这本书也有一点印象。
秋辞也是一样,但他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就仅仅知道他是一本古代流传下来的医术罢了。
要考这里面的知识?
不会吧?节目组玩这么大?
一时之间,秋辞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好在事情的发展跟他想象的不太一样。
老中医随意翻着书,“这本伤寒杂病论总共五万字左右,记载了397种治法,载方113首,既然你说自己是大夫,那就随便背上五篇药方吧。1”
秋辞:“......”
他刚准备说点什么,老中医大喘气之后继续说道:“念在你年轻,可以给你二十分钟的时间让你看一下。”
秋辞心情跟过山车似的,谢谢,下次能不要这么大喘气了吗?
吓死个人了,
20分钟,背5篇药方,平均每篇只有4分钟的时间,无可谓不难。
一篇药方的字数其实并不多,看起来不难,难的是里面药材的名称。
有些药材的名称,没接触过中医的普通人读起来十分拗口,甚至是读错,更别说还标注了每个药材多少剂量。
谈到背书,弹幕里又开始吵了。
“这个秋辞是不是前段时间不背台词上热搜的那个小鲜肉啊?”
“拍戏的时候不背台词,现在现场直播,总不能还不背吧?”
“这要是不背,耍大牌无疑了。”
“我倒要看看他还能耍什么小把戏。”
“笑死,就他以前那些战绩,别说20分钟背五篇,给他两个小时都不一定能背得下来。”
“打个赌,秋辞要是背下来了,我倒立拉屎。”
“楼上的是个狼灭。”
......
听到老中医的要求,秋辞反而是不慌了,他淡定的接过医书。
“我能先把要背的五篇找出来吗?”
既然要背,总不能在直播的时候出糗,至少得找五篇没有什么生僻字的药方吧。
咳咳,这是来自学渣最后的挣扎。
这本来就是在录节目,老中医也没为难他,给了他一分钟选药方的时间。
秋辞也没耽搁,迅速开始翻找,可是谁能知道这本书居然是用繁体字印刷的?还是竖版印刷,他人都麻了。
就在这时候,九卿蹲在他面前,拿走伤寒杂病论,修长的手指翻飞,浏览的速度飞快,还不到一分钟就找到五篇没有生僻字,并且药材数量少的药方。
“不会看就问我。”
秋辞心底一暖,小声道谢,然后才对老中医说他选好了。
老中医点点头,然后悠哉悠哉的掏出一个闹钟,“刚才你用掉一分钟,现在要给你减去一分钟。”
秋辞:“......”说好的录节目不为难呢?
好吧好吧,也没时间给他耽搁和掰扯了,老中医已经按下了计时按钮。
不愧是九卿,给他选的那五篇药方都十分的简单,偶尔有认知比较模糊的药材名称,他也会找九卿询问。
九卿也会耐心温和的回答他的问题。
这个时候就不在乎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事情了,反正他是个学渣,这一点,全网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