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就在两人各自纠结中,钱小钱的电话响起,将两人各自的思绪拉回,电话是孤儿院的李院长打来的。
钱小钱接起电话听了一会儿,应了一声,没听到对方说什么,只听到钱小钱连忙安慰,“没事,您已经帮了大忙了,这事我知道了,您不用太在意。”
挂了电话,钱小钱对成墨解释,“李院长说他儿子在国外定居了,打算接她出国,说是抽空交接一下孤儿院的相关事宜。”
虽然蓝丝带当初是钱亦清出钱出力创办的,但是由于钱亦清的工作太忙,钱小钱自已也很想为这些孩子做点事,日常事务都是钱小钱处理着,所以院里有什么事,第一时间基本都是找他。
“这么说,蓝丝带需要重新找个人打理了?”成墨反问。
钱小钱闻言点点头默认,他沉思片刻,抬眸盯着成墨道,“我觉得刚好有一个人,挺合适。”
“你说妈妈?”大概是心有灵犀,成墨也这么想。
“嗯。”钱小钱点点头,“我回头问问妈妈的意思,然后给姐姐说一声。”
“挺好,以后我们可以时常抽空去看她,而且有那么多孩子,她也不至于太孤单。”成墨赞同。
张雪宁起初是不想麻烦钱亦清和钱小钱,现在有这么个契机,她对这件事自然没有什么意见,不管是养子还是亲生子女都在城里,这样距离他们更近了一些,也可以缓解她对唐山的思念。
她平时一个人在家,也怪孤独的,能和一群孩子在一起,一来热闹,二来也算弥补一下心中那段没有陪伴子女成长的不等价时光。
钱亦清对此更是喜闻乐见,她平时本来就忙,这样不仅可以节省路上来回将近一个工作日的时间去看张雪宁,还可以在探望母亲的时候一起探望自已的那帮“孩子”。
说起这件事,钱亦清一直有痛心处,蓝丝带刚建起来时,钱亦清不定期都带东西过去看他们,结果有一次,她大半个月因为出差没能过去,其他孩子大概理解,但有个还不到四岁的小家伙发火了。
“把我们聚集这里才多久,就不管我们了?”那孩子很生气。
这个孩子刚好是钱亦清捡回去的麦冬,也不是因为其他的,就是在感觉自已好像又可以有家有妈妈了的时候,“妈妈”突然“不理”他了,心里有些难受,因为是孩子,所以表达也比较直接。
钱小钱自从李院长那里听到这件事以后,就觉的姐姐好冤,但是那些孩子毕竟还小,对家人有渴望是正常的。所以钱小钱抽出更多的时间,而且“兼职”找猫找狗找小三地赚钱,租房子,都是为了这些孩子们。
“妈妈那边没问题,但是她说这件事得和唐兴说一声。”确定好张雪宁的意思,钱小钱倚在沙发上对成墨说。
“应该说。”成墨点点头。
周末,是张雪宁最开心的一天。
她的儿子唐兴钱小钱,女儿钱亦清,“儿媳”成墨开了三辆车来给她“搬家”。
所有人都忙着搬东西,张雪宁却只是“偏心”地抱着“亲生儿子”团子站在一旁幸福地笑着,但这一幕也羡煞了那些左邻右舍的二姑四婶们。
钱小钱和钱亦清并没有告诉张雪宁蓝丝带是他们自已创办的,只说是一个普通的福利院招人,反正张雪宁也不去服装厂了,所以还是会在不知情中领工资。
张雪宁领着团子一起住进了蓝丝带,为了庆祝家人团聚,钱亦清提前点了外卖,在大家都安顿好以后刚好送到,也算是让张雪宁和孩子们熟悉熟悉。
虽说是外卖,但是钱亦清特意挑了一家钱小钱曾经评价不错的星级饭店,点了不少菜,按点送到的。
钱小钱本来说带原材料回来自已做,钱亦清说人多太麻烦了,成墨表示自已可以帮忙,张雪宁心疼“儿媳”,立马帮腔道,“到地方肯定很晚了,忙了一天太累,听小清的。”
所以,大家坐在这顿外卖前彼此熟悉了起来。那些孩子倒没什么“认人”的习惯,主要是唐兴和大家之间显得有些尴尬。
张雪宁见唐兴一副兴致缺缺的样子,便开口缓解气氛。
“小兴呀,你比小钱大,比小清小,按理该叫小清一声姐姐。”张雪宁笑着,想将唐兴带入大家的圈子。
几人听到这话皆是一愣,唐兴无权干涉张雪宁认回钱亦清和钱小钱,而他们两个也无权干涉张雪宁原本家庭的生活状态,但突然都无缘无故多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而且不曾相处过得姐姐弟弟或者哥哥,一时半会儿都适应不了。
张雪宁只是不想唐兴被“孤立”,虽然不是亲生的,但也是自已照顾陪自已朝夕相处的儿子,她自然希望自已的几个孩子能相亲相爱。
作为老人的心思,这个要求也在情理之中。
但话说出来,几人都没有反应,要不是还在嬉闹的孩子,张雪宁自已都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尴尬的场面了。
“这么说,小钱也该叫唐兴一声哥了?”成墨见状,将靠近钱小钱的那只手绕到他后腰轻轻揽了下,打破了几人的沉默。
“哦,嗯。”钱小钱本能地点点头配合。
虽然他也极其不适应,但成墨的面子得给,张雪宁的面子更得顾忌。
最后姐没叫,哥也没叫,一顿饭就在不尴不尬的环境中吃完。
后来夜幕拉满,几人也算如释重负,各自开车离去,钱亦清知道钱小钱不回家,打了声招呼便先走了,钱小钱上车前,还有意无意瞥了一眼唐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