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阿桃在纸上算着,官宦人家若是送去金玉之类,太便宜的金玉便显得廉价,只怕送的人心疼,收的人也觉得被看轻,太贵了即便这二百两银子全花出去,也买不到什么好东西。
阿桃想的便是送茶叶,如今她这饮子每日用到的茶叶颇多,同茶商相熟。
离观南县不远便有一地盛产普洱,这茶香气淡雅,入口清新,既是官差,个个都自认读书人,读书人最爱品茶,故而阿桃这也算是小拍了个马屁。
街道司下面的衙差也不品茶,故而茶便换成了糖,这一来既不会越过那些大人,也是送到那些衙差的心坎儿上。
除了茶叶,便是点心,上回周如嫣办春日宴,几道点心具都新颖,这回阿桃是准备备八样点心。
专去木匠铺子定了雕花的礼盒,又去定了硬一些的纸托,用茉莉花沁上香味,这才拿来装点心。点心想的是老少皆宜的糕点,譬如云片糕、雪花酥、蛋黄酥、芋泥卷一类,多是样式新奇好看,搁在礼盒里头也不会碎的难看。
今年食肆一直到年三十才歇,阿桃年三十这日一早叫众人到食肆,将月钱跟年底红包都一并发了,这个月数二妹领的最多,其次便是顺子,再是禾苗阿福,一群人各自领了银钱,说定了年初六开张,个个喜笑颜开或是去街市或是回家去了。
二妹等人留下,跟阿桃一道将食肆里里外外都打扫干净,墙角撒了驱虫粉,又将春联都贴上锁了门窗便回了桂花巷。
虽没有亲戚,但今年有不少客要走。阿桃这几日做了不少糕点,常来店里的老客同阿桃相熟,阿桃也是准备挨家挨户跑一跑拜个年,家里想来应当也有人要来,故而家里头里外也要收拾一通,寻常宋妈妈回来常打扫一边,宝妞在家除了写话本儿,便是借着打扫的功夫活动活动身子骨儿了,故而家里没什么脏污。
各自手里都有活计要忙,阿桃将家里用不上的旧物都收拾出来,等过年去静安寺上香的时候送给外头乞儿。
糕点昨儿已经趁赶了几日工,跟二妹一起做出来装好了,这些糕点除了送人的,更多的是留着自家年里待客。
今天晚上城里富户放烟火,一大家子都准备早些吃饭好去街口看热闹,故而阿桃年夜饭烧的早。
年夜饭没什么花样,无非鸡鸭鱼肉此类,阿桃早早给各人包了压岁钱,今年多了宝妞,阿桃一样也是包了二两银子。
宝妞红着脸收了,她如今胆子大了许多,只是人还是有些害羞,也不愿同生人打交道。虽是这般腼腆性子,却什么热闹都想凑,她回观南时城里行商都走的差不多了,故而夜市不算热闹,错过了许多精彩的时候,阿桃同她说了,等元宵灯会的时候一定带她去瞧,保管流连忘返。
初一照旧是天不亮回山洼里给已故的两位老人拜年,今年宝妞找回来了,因此是三人一同回去,一人给坟添了一把土,又念叨了这一年的事儿,这才回去。
初二常平安就带着顺子挨门挨户送礼。
最先送的便是周主簿,由周主簿引荐得以将这礼送到知县大人手里,知县大人年下收的东西多,也没看里头装了什么东西,便叫人收起来了,因周主簿常说到阿桃食肆,又因每月税钱交的及时,故而对这食肆有几分印象,点头夸了两句,常平安也没自以为是,谦虚两句便笑着告辞。
初三去的便是张老大人家,阿桃跟常平安一道去的,张老先生素日里看着总一副渔翁打扮,府里却十足的气派,原还想着要门房进去通传一声才好进去,没成想一说是桃娘食肆的,那门房便亲自领着二人到书房里头喊张老大人了。
夫妻二人送了礼又问了新年好,张老大人硬是要二人留下吃饭,“府里厨子是京里名厨,虽及不上娘子手艺,可在这观南县也算新鲜,寻常在你那儿蹭了许多饭食,这回留下尝尝我府里饭食。”
这话一说,阿桃便也不推辞了,张老大人也不拘小节,叫底下人泡了茶,直接开了阿桃送来的点心,三人聊些乡野趣事也格外开怀。
常平安喝了两盏酒,阿桃吃了两碗饭,酒足饭饱这才同张老大人告辞。
其余相熟人家都是送了两包糖两盒点心,刘一刀自然算是老客,接了年礼道了新年好,笑着拍了拍常平安的肩膀,“你可是娶了位好娘子。”
常平安一样笑着点头称是。
今年年里本想歇一歇,却没料也是忙的脚不沾地,一日都没睡成懒觉,家里日日都有客要来,来往人情礼节要到位,连去静安寺都是等到初五才空出功夫去还愿,去年,买了果子贡品,又烧了香捐了香油钱。
宝妞也磕了头给一家人求了平安,几人正要往外走,却见周如嫣进来,二人打了个照面,阿桃见后头还跟着不少人,故而只点头示意,不曾说话。
宝妞好奇,摇了跟签正要拿去叫大师父解,阿桃便叫常平安跟宋妈妈先去吃素斋,她陪宝妞解完签再去膳堂寻他们,今儿膳堂吃豆腐宴,静安寺的豆腐宴出名,今儿来的人也不多,去的早些就能吃上。
“此乃上签,姑娘一朝改命,往后都是顺遂平安的好日子。”
大师父合掌念了句阿弥陀佛,宝妞眨眼,安心地拉着阿桃出去,却见周家妇人带着周姑娘也来找大师父,阿桃低着头让了路,出门前只听到周家夫人要算姻缘合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