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堪堪过了午时,提前回家的妇人或是姑娘背着午食来到地里,招呼一家人过来吃饭。
  怕来不及,每家每户多是清早起来备好东西,等中午一回家就能做好。
  柳姓在村子里占了大半,分的田地周围也都是叔伯兄弟,柳岚家的便紧挨着他大伯家。
  大伯娘于红英牵着孙子匆匆赶来。
  “他爹,歇会!文轩,月月过来吃饭!”于红英卸下筐子,叮嘱孙子在原地等着,又到隔壁地里招呼柳岚。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柳岚只有一个人,农忙时要跟老天爷争抢,哪里得空弄吃食?寻常未订亲的汉子多是托亲戚帮忙做些好填肚子的杂粮馒头,而柳岚有大伯一家照顾,会和他们一同吃饭。
  于红英正在分晾好的白粥,她递给柳岚,提醒道:“留点肚子,你小舅上午送了些桃子过来,头茬呢,味道比去年的好。”
  劳作了一上午,出了大力气的汉子早已饥肠辘辘,几口吞下一个馒头后,柳岚想到什么,问道:“伯娘,小舅送了多少?”
  于红英一听就知道他想做什么,“多着呢!你把这一篮子送过去。”
  “不用不用,我捎几个过去就行。”念头一起,柳岚便坐不住了,馒头混着白粥匆匆往嘴里塞。
  柳文轩在一旁接腔:“阿岚,捎几个也太寒碜了,都拿上,家里想吃了再去小舅家摘。”
  谭月则搂着儿子在他耳边嘀咕。
  柳朗星反应了一会,乖乖点头,凑到柳岚耳边小声道:“小叔,我娘说让你早点把小婶带回家。”
  柳岚看向堂哥堂嫂,不免有些难为情,可一想到秦姑娘,便忍不住欢喜,他将最后一个馒头咽下,犹豫着是否要现在去。
  柳望山出声道:“去吧。”
  弱冠之龄的汉子立马跟毛头小子似的冲了出去。
  于红英在后边追着喊:“诶!慢些!刚吃完饭!”
  可惜满腔热血的柳岚早已跑到了远处。
  旁边不知内情的同族问了几句,于红英知道两人还没到那地步,怕说多了惹是非,便糊弄了过去。
  大家伙忙着收麦子,少有人在家,柳岚便懒得遮掩,径直朝秦家奔去。
  秦蓁刚将碗筷刷洗完,正在葡萄架底下踱步消食。
  小院里没种别的树木,只有水井旁边栽的葡萄藤郁郁葱葱,把整个架子铺盖了几层,少有日光能漏下来。
  青涩的果实一串接着一串,直让人期待丰收的喜悦。
  敲门声在院中响起,秦蓁抬眸,只见柳岚扶着门框微微喘息,双眼看过来时比夜晚的星子还要亮。
  帕子估计不顶用了,他就着袖子把脸上的汗水擦净,眉宇间满是情谊,不过他还是克制着自己不要越界。
  上次进门搬柴火实属是他头脑发热的冲动之举,单顾着给秦姑娘准备柴火,却忘了不和礼法,幸好秦姑娘没有过多计较,否则他日后得多费好些功夫。
  “柳岚?怎么过来了?”
  当初秦叔朗为了徐清媛的那句“静坐檐下听雨声”,特地在建房时将屋檐往外拓宽了几尺。
  挖井后考虑到要搭架子,菜地与柴房之间隔得不远,索性把整片地方都用上,又在檐下放上矮桌和竹椅,如此一来,夏日听雨时便不至于淋湿鞋袜。
  原本坐在檐下的秦蓁脸上露出笑意,她从竹椅上起身,示意柳岚在门外稍等片刻,自己则回屋拿东西。
  柳岚本想送完东西直接回地里,不料秦姑娘的态度比之先前亲近了不少,当即觉得晚点回去也无妨。
  篮子之前在地上放过,沾了少量尘土,连提手上也沾了些,柳岚怕脏了秦姑娘的手,便用自己尚且干净的小片衣料擦了擦。
  那天放柴时他不敢多看,但也大致知晓院里的布局,自然有注意到为秦蓁遮蔽烈日的葡萄藤。
  葡萄果肉受人喜爱,可由于难以获得并种植不易,寻常人家鲜少能见到其身影。
  不过柳岚多次去镇上的府邸卖山货,倒是见过几株,倘若秦姑娘实在是喜欢,或许来年也可以在院中栽上一株。
  不多时,秦蓁带着木盆和布巾来到井边。
  木盆和布巾都是先前买来备用的,放在储物柜里不曾动过,好在不脏,稍微清洗一番即可使用。
  “今日不想你会过来,没准备解暑的吃食,不过井水凉快,你把脸上和脖颈处擦擦,能爽利些。”
  井上安装了辘轳,倒是不怎么费劲。
  柳岚在门外想动又不敢动,只能看着秦蓁动作麻利地将水提上来。
  秦蓁将木盆放在柳岚身前的空地上,说道:“你先擦拭,我去灶房将晾好的茶水提过来。”
  “好。”
  柳岚生怕自己之前的话语过于唐突,引得秦姑娘打消同他往来的念头,哪曾想心上人不仅没有拒接他,好似还同他一样有进一步的心思。
  他拧干带有凉意的布巾,慢慢擦拭着颈部和脸颊,那有些粗糙的手掌心里却在不觉间印上了几弯月牙。
  第7章 端午
  路边的草丛里到处分布着低矮的车前草,同样星星点点散落着的还有金簪草,长老的金簪草已经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只余毛茸茸的装扮,风一吹,便飘向四面八方去寻找落脚的地方。
  井水沁凉,稍微歇息后再擦拭,果真凉快不少。
  可惜柳岚不能逗留太久,他提起篮子给秦蓁看:“这是我伯娘家送的桃子,味道不错,你尝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