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王梅红又指了指放在院子里的大雁,说道:“这是养雁那户人家手头上最重的一只,足有十二斤,可见柳家的诚意。”
  林青娘知道自家丫头已经和那小子交换了信物,眼下不过是走个过场,于是她只能顺着媒人的话接下去。
  王梅红的名声确实不错,林青娘也知道她,问了许多,得到的情况也与秦蓁交代的相差无几。
  终于,王梅红第一次顶着笑脸离开秦家,提过来的大雁则留在后院。
  第16章 别离
  王梅红再次登门,带来了聘书和卜婚的签文。
  “恭喜秦姑娘,上上签!真真是天定的良缘,我已经好几年没见过这么好的签了,两位必定会幸福美满,恩爱到老!”
  林青娘接过聘书和签文,眼神示意秦蓁,秦蓁便拿出红封递给王梅红:“小小心意,麻烦王婶了。”
  “哪里哪里,我还沾了秦姑娘的喜气呢。”王梅红随手一摸。钱不多,应该是十枚铜板,寓意十全十美。
  她们这边向来是男方给媒人钱,不过听说书的讲过,京城里的人家礼数多,也有些女方会给媒人钱。秦家不愧是从外头来的,果然讲究。
  王梅红不多打扰,送过聘书等物便回柳家交差去了。
  礼书和聘礼过两日再送来。
  寻常人家不太讲究三书六礼,为了省事,相看后纳吉问名归为一道,中间三礼一道,最后迎亲礼成。
  看得出柳岚费了心思,一书一礼都在按规矩来。
  彩礼给的六两,寻柳村家境尚可的人家大多是这个数,寻常人家一般给三两。
  聘金是六十六文钱,祝愿婚事顺遂。
  聘礼由刷好漆的木箱装好,零零碎碎凑了六大箱,林青娘不识几个字,接过礼书后交给旁边的秦蓁。
  几匹布料占了大头,首饰不多,剩下的则是各类用品和桂圆红枣之类。
  她同柳岚说过,不必为了排场浪费银钱,多买些实用的便好,没想到柳岚还是凑足了六抬聘礼。
  于红英见秦蓁的目光落在最后,这才开口道:“亲家母看看还有什么要添的?”
  林青娘冷淡的脸色瞬间变成笑脸,确认秦蓁的神情没有异样后连忙接过话:“亲家母办事妥帖,哪里还需要再添置?”
  “那就好,阿岚查看了好几遍,确认无误了才让我带过来。”
  “阿岚看着就稳妥,成亲后我也能放心了。”
  “是是是。”于红英直笑得合不拢嘴。
  两位“娘亲”其乐融融,直到谈论婚期气氛才微微凝滞。
  “九月会不会太赶了?我们是想留蓁蓁到来年开春。”虽然秦蓁不常来镇上,但怎么说都是自家人,可若是出嫁了,就是别人家的了,晚留几个月总归不同些。
  于红英偷偷看了秦蓁一眼,道:“阿岚说冬天一个人难捱,两个人还能有个伴。”
  其他姑娘若无意外情况,家里养得起的自然都是留到来年开春,不过秦蓁特殊些。
  秦蓁本就是一个人生活,不用考虑养不养得起,可一个人住在家里着实清冷了些,往年没交情便算了,现下两家结亲,往后的日子也该为她考虑考虑。
  林青娘看向秦蓁,自家姑娘没开口,谁也不敢替她胡乱答应。
  “婶子,这事两家再商量商量?”
  于红英知道做主的人是秦蓁,也跟着打圆场:“好好好,不急不急,我就是提一嘴,蓁蓁这么好的姑娘,谁不想早点娶回家?”
  ……
  送走于红英和陪场的王梅红后,林青娘冷静想了一会,觉得柳岚其实说得对。他们不能时刻留在秦蓁身边,一到冬天常常会挂念她,隔上三五日便过来看看,而秦蓁怕他们奔波劳累,劝说了许多次。
  若是秦蓁早早嫁过去,家里有个汉子,周围还有不少邻居,怎么看都让人放心些。
  不过林青娘不催她做决定,让秦蓁自己多想想。
  其实乞巧节那日两人便谈论过这些,她一人独居惯了,一听要搬离自己熟悉的小院和另一个男子共同生活,除了浓烈的不舍还有对前路的迷茫。
  直到成亲事宜完成大半,秦蓁才骤然发觉,自己好像真的快要离开这个家了。
  她记得水井建好后爹爹手一抓,没几下就把装满水的水桶提了上来,娘亲笑着骂爹爹只有蛮力,偷巧都不会,爹爹则在一旁傻笑。
  葡萄成熟后她想摘却摘不到,爹爹一手就把她扛到肩上坐着,光辉落在娘亲的脸上,她记得娘亲笑得很好看。
  她还记得爹爹饭量大,往往她和娘亲吃完了爹爹都还在吃,两人就坐在桌边等他吃完。
  ……
  倘若往后的日子能像爹爹和娘亲那般,倒也不会令人觉得迷茫和害怕了。
  婚期最终定在九月初七,日子有些赶,但柳岚还是选择了那天。秦蓁问他为何非要坚持,他道:“那时气候正好,秋高气爽,你穿嫁衣时多添两件衣裳也会很好看。”
  他秋冬时去宅院里卖山货,偶然听丫鬟说起过,她们伺候的主子嫌袄裙太厚,凸现不出她腰肢的纤细,非要找绣娘改几针。
  秦姑娘自然不骄横,柳岚只是觉得她可能也会同其他女子一般在意自己的外貌,女子成婚一生仅此一次,必定百般珍视。
  婚期已定,要忙活的事项一个接一个,秦蓁不用操心这些,柳岚那边有大伯家帮衬,林青娘则一手操办她这边的事宜,她唯一需要做的,便是在两个月之内绣好柳岚的婚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