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次日,秦蓁等人目送李成玉上花轿,见骑着高头大马的新郎官带领迎亲队伍朝远方行去。
  ……
  热闹过后,大家的生活还是像往常那般,只是姑娘们在河边洗衣裳的人群里少了李成玉的身影。
  回门那日大家又齐聚在秦家,李成玉梳着妇人的发髻,眼波流转间也带着一丝独特的韵味。
  其他人发觉出她和往日不同,却没细看,围着问她那边怎么样。
  新婚燕尔,当然一切都好,李成玉把能说的说了,让姐妹们安心的同时也不要对她们自己的婚事担忧。
  她上午归家,带着夫婿吃过午饭后自己出门看望好姐妹,常青村离寻柳村不算远,可也得费上三刻钟左右,因此李成玉能待的时辰不长。
  往后再次相聚不知是何时,大家都依依不舍,不过李成玉情绪尚好,还有余力朝秦蓁眨眼睛。
  众人走后,秦蓁打开李成玉悄悄塞给她的信纸。
  上面粗略写着她在沈家三日所获得的信息:沈浩安作为最小的后辈果然备受宠爱,但吃穿用度皆由府里分配,且几位兄长近年开始把控家里的各项产业,虽说日后不至于亏待他们夫妻俩,可终究是受人限制。
  好在沈浩安满心赤诚却并不愚笨,除了明面上的几间铺子,私底下也存了不少东西,而李成玉自己则打算暗地里多买几亩良田,租给佃户好卖粮食,钱不算多,年岁长了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了。
  秦蓁看完,也觉得李成玉的办法可行,对她的一丝担忧终于放了下来。
  第17章 秋意
  柳岚扛着锄头从田间归家,路边偶有露水沾湿裤脚也不甚在意,他步履匆匆,放下锄头后便提起菜篮子到大伯家的园子里摘新长出的空筒菜和木槿花。
  大伯娘不知秦姑娘种没种这些,让他今日给她送去。
  临近出门,柳岚又放下篮子,跑到后山折了几支百日红。
  他到秦家的时候秦蓁刚刚用过早食,见他从菜篮子里拿出一把柴刀,问道:“又去砍柴?”
  柳岚点头,“天转凉了,你多烧些热水暖暖,不用怕柴火不够。”
  入秋后,大部分人家已经开始为过冬做准备,人口多的连三岁小娃都得出门捡柴火,严寒的冬日不好过,大家不得不认真对待。
  除去粮食和柴火,养了牲畜的人家还得多割些过冬的草料。
  柳岚和大伯家养了一头驴和一头牛,天天要到村外割草料,趁着天好晒干储存。
  不过他常年在山里转悠,柴火没少备,完全足够十个人安然度过冬天,因此不用担心。
  “好。”秦蓁接过篮子,回身去灶房提了个小背篓出来,“给你拿了五个馒头,饿了就垫垫肚子。”
  柳岚出门出得早,一个上午忙活完想必会饥肠辘辘。
  秦蓁记起上一次,柳岚因为着急出门,干粮带得不多,午时回来路过她家门口,秦蓁一走近便听到他肚子在打鼓,害得柳岚脸红了大半。
  此后她常常会多蒸些馒头,好让柳岚上山时多带点,不至于在山上待得太久饿肚子。
  泡¥沫¥独¥家柳岚把柴刀放好,背着背篓朝山上而去。
  秦蓁则回屋继续绣婚服。
  ——
  日子一晃而过,随着秋意渐浓,鼻息间似有若无的阵阵幽香也更加清晰。
  周家巷尾的一户人家后院栽了棵丹桂,枝繁叶茂,十来年长成的高度早已越过院墙,隔了好远也能见着那橙红色的花簇,宛若一片热烈的霞光。
  灶房上的瓦罐里炖了雪耳白梨汤,开始咕噜咕噜冒着响。
  林青娘抱着小孙女择菜,吴春梨则在一旁缝补周安划破的衣裳,见秦蓁过来后还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林青娘无奈问道:“还不搭理你?”
  秦蓁点点头,叹了口气。
  中秋团圆日,周大石他们走镖总会赶在这日之前回来,秦蓁往年会过来小住个两三日,今年也不曾例外,况且还有她要成婚的大事,还是当面告知长辈为好。
  谁知向来最袒护秦蓁的几人听过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从昨日起便没同她说过一句话。
  “要我我也得气得不轻,不过当时看你满脸喜悦,没舍得说你。就该让他们来治治你。”林青娘一根手指戳她脑门上,秦蓁顺势被推到一旁,又偷偷正回来。
  不知怎么把小姑娘逗乐了,咯咯咯在那笑。
  “哎呦,我们盼盼笑什么呢?”吴春梨回屋放好东西,顺手抱起小娃娃,见女儿双眼还是看着秦蓁,只好跟在她身后,“看姑姑,姑姑好看是不是?”
  秦蓁也逗了一会,而后起身去灶房把炖好的甜汤端出来分。
  盛好后吴春梨不让她动,自己到外头喊周安,左右他皮糙肉厚不怕烫。“周安!过来一趟!”
  “欸!来了!”周安在库房整理货物,一听到媳妇招呼,立马跑到灶房。
  “放桌上去晾着,等会叫爹和李叔他们来喝。”
  今日镖局过节,前院只有周大石几个,周辰那小子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过了一会又从犄角旮旯里冒出来,守在桌前等着喝甜甜的汤。
  秋日干燥,家家户户都会煮点清润的汤水防燥邪,几个汉子再不乐意喝也都捏着鼻子灌了一碗。
  “往年只能搁点霜糖和白梨熬煮,这加了雪耳就是不同。”林青娘舀了一勺带雪耳的汤细细品味,还不忘朝秦蓁递眼神。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