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待走近了一看,原是一小棵棠树,花开得正艳,一簇一簇挤在枝头。
秦蓁选了几枝最好看的,下山时碰到好几个姑娘。大家都心照不宣,偷偷笑着折了两枝。
挖的野菜太多,两人吃完全足够,秦蓁便分了一半给大伯家。
穿过村子走在熟悉的道路上,两旁的景色令人忍不住恍惚。
没想到眨眼间已经成亲快半载了,有了柳岚在身边,秦蓁不用再担忧半夜偶尔传来的奇怪声响,也不用警惕不经意路过的陌生男子,只需安心过日子。
回到小院,她把花枝插进盛了水的瓷瓶里,静待柳岚归来。
午时过半,门外渐渐传来木轮滚动的声响,出门一看,果然是柳岚。
“饿了吧?快进来吃饭。”
“好。”
柳岚把驴车牵到后院,卸下板车后净手到灶房帮着端碗筷。
早些年秦叔朗养了一匹马,因此特地修了两间棚子做马厩,后来马匹送给了镖局,但周大石他们过来帮忙时也会顺手修缮一番。多年下来不说牢固,至少能遮风挡雨。
柳岚原想把驴车寄放在大伯家,免得牲畜的气味熏到秦蓁。不过这样终究麻烦,在询问了秦蓁后还是决定将驴子养在自家后院。
一进屋,柳岚就注意到了桌上的花,这显然不是自己折的,近来忙碌,上次偷摸着折的山桃花早已落败。
“上午去挖野菜时看到一树花,便想着摘来送你,但左右都是摆在家里,好似做了无用功。”秦蓁发现了他的视线,强牵起嘴角说道。
“不会,”柳岚紧握住她的手,目光灼灼,“不是无用功,我很欢喜。”
“真的?”
“真的。”蓁蓁会想到送花给自己,大抵是和他那时的心情相似,总归是念着他的。
秦蓁重新展露出笑颜,“那我下次还给你送,天暖和了,有好些花呢。”
回来后她怕柳岚不喜欢,苦恼了好半晌,毕竟是汉子,难免会觉得荒唐。
“好。”
——
二月初四,宜动土。
一大清早,柳岚就驾着驴车去镇上买肉菜去了。
毕竟是自家准备饭菜,不说好酒好菜招待,至少得沾点荤腥,让人吃饱了有力气干活才好。
托大伯娘找了两个婶子帮忙,一个掌勺一个打下手,掌勺的那位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因此舍得放油水,做出来的菜味道更好些。
两人的工钱也不同,掌勺的于婶一天八文钱,另一位刘婶少她三文。钱虽不多,但盖房子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两三个月下来也能挣个半两银子了,总比在家瞎忙活来得好。
要准备近三十个汉子的饭菜累是累人,可干活的地儿就在熟悉的本村,来回不过几步路的事,雇人的主顾还是柳家,这钱怎么说都算来得轻松了。
因此两人在收拾好家里的事之后便尽早赶到了柳岚家。
建房子是家里的大事,于红英怕秦蓁一个人镇不住场子,又是新妇,当即嘱咐她记得在自己的陪同下过去。
两人进屋后不久,于芹和刘叶也陆续过来了。
于红英笑着招呼道:“来了?人多,可得辛苦你俩了,咱们先把面发起来,阿岚去镇上买肉了,等他回来就炖上。”
村里吃杂粮饭的居多,像秦蓁小两口常常吃白米饭的还是少数,可这么多人,煮饭也着实麻烦了些,不如蒸几笼馒头来得方便。
两个糙馒头一个白面馒头,好分又管饱,再加上两三道菜,无论谁来了都得夸赞两句。
刘叶局促地应了声,连忙走到于红英旁边帮着一起干活。
于芹和于红英原本是一个村的,关系更亲近点,因此动作间较为随意。
她先探身去看水缸里的水和另一边角落备好的柴火,心里有了底后朝于红英说道:“要不说老姐姐你有福气呢,家里一个孩子在书院当教书先生,一个刚成亲就准备盖房子了,这后头的日子可不得了。”
熟悉的人都知道于红英拿柳岚当自家孩子看,这话正正好夸到她心坎里了。
“那是孩子们自个上进,我不过沾点光,什么福气不福气。”说是这般说,可脸上的笑做不得假,于红英只得转头问道:“你家老幺近来在镇上可还好?”
“也就那样,胡乱当个账房先生,勉强养家糊口罢了。”
于芹嘴皮子利索,手上的动作也没落下,不过片刻便揉好了一个面团。
闲聊间,柳岚把肉提了进来。十斤五花肉和新挖的笋一起炒,另外的十斤排骨则混着山药炖汤,再到外面挖两篮子野菜,第一天的吃食就算备好了。
于芹顺手接过,心里却暗叹这柳岚当真是大方,十斤肉说买就买。寻常的主家要是菜里能沾点肉末,那都算是一道好菜了,更别说切成肉片。
“还请于婶和刘婶多费点心,买了一小碟桃花酥,给婶子歇脚时尝尝。”
“哎呦!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来做客的呢!阿岚你放心,婶子保管给你料理得妥妥贴贴。”
看着于芹打包票的模样,秦蓁和柳岚相视一笑。
于红英在一旁没说话,她清楚柳岚自个想不到这些,多半是秦蓁教的。也好,在村里少不得人情往来,有媳妇帮着总比她一个伯娘天天念叨着好。